我国粒用高粱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5-11 01:58:10

我国粒用高粱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最近的十年来,我国的粒用高粱在育种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很速度,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在遗传方面的基础性比较狭窄,而且粒用高粱的株型并不是很理想,同时在耐密性上也是比较差的,培育人员对于粒用的抗性和育种的重视度不高,在杂种利用的模式上仍然需要创新和发展,应该不断的加强粒用高粱在基础上的研究,这样才可能培育出新的更优质的品种,并且不同类型之间的亲缘性要非常的清晰,这样才可以提高在两亲间的杂种优势,同时还有保证新品种的繁殖质量和数量,这样才会更加快速的对粒用高粱进行推广。

关键词:粒用高粱;育种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096-2

高粱是我国旱粮作物中出现最早的作物之一,同时高粱也是非常重要的粮饲作物,同时还是用处非常多的酿造原料。高粱的主要特点就是:抗旱、抗涝,并且其光合作用的效率非常高、杂种优势非常的强。在最近的十年中高粱在生产中所应用的新品种比较少,在突破新品种上也是非常小的,所以,分析高粱在育种上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对提高育种的水平,培养出更加高产的粮食作物和品种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1 粒用高粱育种的现状

高粱育种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植株的性状上:我国的高粱杂交叶片的直立性比较的差,而且大多数都是披类型的,而且植株相对来说偏高,在耐密性上就比较的差,而且这种高度的植株在收割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高粱的穗大多都是比较的长,因此就延长了开花的时间,同时也不利用灌溉的,穗长也会造成高粱粒的成熟度和粒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如果穗太小的话也不利于籽粒的分布,所以穗长以25cm比较好。

(3)在产量上,目前的高粱杂交的籽粒大小存在的变幅比较大,一般变幅千粒重差在30g左右是比较理想的,而且尽量培育出灌浆速度比较快的品种。

(4)对于抗病虫性,大部分的品种的抗病性都是比较强的,比如一些抗黑穗病、叶斑病的抗病性都是很强的。

(5)对于高粱的品质,在早熟区培育出的高粱的杂交品种一般都是作为酿酒的主要品种,因为那时候单宁的量比较偏高,所以就应该把单宁的含量降低在1%之下,从而可以提高淀粉的含量;对于晚熟区的品种其中的淀粉的含量是比较高的,一般在72%以上,如果高粱作为饲用并且食用的话,由于有的品种所含的单宁含量是比较高的,所以就要降低单宁的含量,并且要提高蛋白质以及赖氨酸的含量。

2 高粱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粱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几下几点:

(1)在遗传基础上是比较狭窄的,而且资源比较贫乏,因为我国现在所应用的亲本系大部分都是印度和中国的高粱类型,所以应该在选择上适当的拓宽资源的范围,从而提高杂交的优势和水平。

(2)高产和优质上结合得不是很好,因为我国的高粱籽粒颜色不是很好,在外观上不是很美观,对于高产和优质的一些优良的性能组合在一起的机会比较的少,因此这就影响了一些种植者的积极性,而且在生产的时候要尽量降低单宁的含量,尽可能的提高蛋白质的含量。

(3)我国的高粱的株型并不是非常的理想,而且倒伏的情况较的严重,因为叶片的直立性不是很好,大多数都比较的散乱,不适合种植的紧密,而且植株一般都是偏高的,并且茎干的强度不是非常强硬,这样就会导致茎干倒伏情况比较严重,而且大多数品种的根系都不是很发达,大多数的品种都没有足够的气生根,因此造成倒伏的情况比较严重。

(4)对于抗逆性的育种重视度不够,因为高粱的抗逆性比较强,一般都是种在生长条件比较差的地方,因此,种植者对于高粱的抗逆性就会忽视,因此对于环境的变化情况不是非常的适用,所以应该加强高粱对于抗逆性环境的选择,并且要加强高粱抗病虫的特性。

(5)对于高粱种子质量的创新方法上还需要加强,由于对于高粱上的投资经费没有充足的投资,并且研究人员不是非常多,缺少交流,因此在人工杂交组合上做的很少,并且种植的植株也是比较少的,这样在选择的压力上就会比较小,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很少的。

(6)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高粱杂优利用的模式主要是用南非和我国的高粱进行杂种的,在90年代之后就使用了印度和中国的高粱进行杂优的模式,只有不断的改变杂优的模式才会不断的创新,才会培育出更加高产的高粱。

3 粒用高粱的主要育种对策

由于高粱在单位面积内的产量是受到环境的影响以及品种本身的条件的限制因素,所以,在育种的时候应当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如果想要提高高粱产量的话,就要在籽粒的数量上来提高,并且要增加籽粒的重量。而籽粒的数量和籽粒重量的增加就表现在麦穗的大小和麦穗的数量。所以,种植者和培育者应当从产量的这些构成因素上来下功夫进行培育,只有各个因素能够协调好发展的关系,品系以及需要杂交的品种,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综合方面的因素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抗生物以及非生物的逆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上来增加产量。

具体的策略主要有几下几点:

(1)首先就是组织高粱的育种单位进行科研上的研发和协作,主要的做法是集中一些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进行协作和研究,这样就可以对一些育种的材料和育种的物质在资源上做到共享,把现在常规的技术和现代比较先进的生物方面的技术结合起来,这样就会提高选择上的效率,尽量在短期内选出一些产量比较高、并且种子比较优质同时具有多抗性的杂交品种应用到生产当中去。

(2)要加强资源创新上的研究,因为高粱育种的材料不全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育种的水平,所以,育种工作如果想要有新的突破的话,就应该从资源上去进行改良,并且从创新上入手,去构建出比较核心的种质。而且,要想建立比较优良的种质的话,也要对于一些新品种新资源进行不断的搜集,不断的引进,并且对于现有的品种进行一定的整理和筛选,从而发现比较优良的基因,就可以创建出比较优良的基础群体,同时也会选育出一些配合力比较高的亲本系,这样就会减少一些组配上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育种的效率。而且同时还要重视一下一些野生的资源和一些外部的资源,对于这部分的资源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基因进行发掘和研究,好的则利用,并且对于现在的主要核心种质要进行不断的改良再利用。

(3)要不断的改进并且不断的强化育种上的选择方式。主要的选择条件有以下几种:要选择高密度的育种,因为在高密度的条件下才会选出一些抗倒伏、抗病性以及耐旱、耐密比较强的种子,最好的密度是每平米在18-20株;第二就是要加大育种的群体,因为只有增大了育种的群体才会增大基因重组的类型和变异范围,以便提高选择出优异株的概率;第三、就是对于不良的性状要严格的把其淘汰掉,这样才会提高选择的强度,在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抗病性和耐密性及一些性能比较强的同时具有高配和力的亲本系,这样才会组配出优势比较明显的杂交种。

(4)在选育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用途不一样的优质的杂交品种。在选择的时候选择亲本都是比较好的来进行杂交,这样就会解决品质差的问题,就可以培育出比较优质的并且多抗的杂交品种。比如:如果是想要用来酿酒的话就尽量选择能够提高淀粉含量的亲本进行杂交,如果是想要食用的话就尽量选择能够提高蛋白质以及赖氨酸含量的亲本进行杂交。

(5)对于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要非常的清楚,而且要尽量保证各个类型之间的杂种优势,尽量丰富各个类型的群体遗传基础,在类群内对群体进行改良,从而提高出现优良基因的可能性,这样就会丰富各个种质的基础,就会选出配合力比较高,抗病性比较强,同时能够产量多的亲本系。

(6)在选育的时候尽量选择矮秆进行杂交,因为这样降低了株高而且改善了株型就会增加高粱的耐密性,这样就会提高群主物质的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作物的产量,而且同时还增加了经济上的产量。尽管株高和单株的产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的关系,但是高粱穗是长在秆的顶端的,这样植株的高度就和植株的倒伏情况成正比例,如果高粱高的话,倒伏情况就会比较的严重,对于高粱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植株很高的话就会给秆增加很大的负荷,这种负荷力的增加就会使得植株的茎发生弯曲,同样增加了高粱的倒伏可能性。所以种植的时候尽量选择植株比较矮的,不仅可以减少倒伏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大种植的密度去提高在单位面积上的产量。

(7)就是要加强高粱的抗倒性,因为一旦发生倒伏的话,会对高粱的产量和高粱的品质有非常大的影响,加大种植的密度是增加抗倒性的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基部节间的长度,这部分对于植株的抗倒性有非常大的影响,尽量保持基部的节间要短同时还保证茎比较的粗和厚,这样就会增强抗倒性,而且对于提高茎干的韧性和抗折性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同时还会改善穗的性状,这样就会提高高粱的质量和产量。

(8)要重视对于根系的研究,因为根系不仅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行合成的作用,而且还有防止倒伏的作用,所以一定要重视对于根系的研究。

(9)要建立比较优良的杂交品种推广体系,要按照种子的生产规程进行操作,并且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种子的质量以及种子的数量,而且可以进一步的完善种子的质量监控。最好组织专门的科研单位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和推广,做好种子的销售工作,这样会加快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并且促进科技成果的形成。而且把新品种推广出去,销售比较好的话,还会用这部分销售所获得的资金满足种子在科研经费上的不足情况,这样就会更好的促进高粱在科研生产领域能够更加稳步的发展。

4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粒用高粱的育种现状,存在的主要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快更好的发展高粱的育种给出了九点行之有效的对策,我国在最近的十年当中的对于高粱的育种的进展不是很大,所以在杂种繁育模式上还需要一定的创新,要更加主张抗性育种的培育,不断的加强基础性的研究,就可以创造出新的品种,并且要保证亲缘之间的优势,这样就会杂交出质量上比较优异、数量上比较多的新品种,从而更好的加快推广的速度。

参考文献

[1]?朱建忠,宋其龙,任健,魏新琦,徐超,张启宾,梁明清.四川高粱良种繁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0,(15).

[2] 高士杰,王阳,李继洪,李伟.中国粒用杂交高梁研究状况[J].吉林农业科学,2009,(3).

[3] 高士杰,刘晓辉,李继洪.中国杂交高粱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信息,2009,(1).

[4] 高士杰,刘晓辉,李继洪.中国杂交高粱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信息,2008,(12).

[5] 靳胜英,张礼安,张福琴.甜高粱制燃料乙醇的原料和工艺[J].中外能源,2008,(6).

作者简介:霍晓阳(198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市农科院作物所助理农艺师,从事杂粮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上一篇:浅谈巴山木竹林抚育措施 下一篇:关于枸杞栽培管理主要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