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搞好信息道德的培养

时间:2022-05-11 04:09:04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搞好信息道德的培养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日益丰富的网上资源使学生增长了不少见识,开阔了视野。可事实证明,网络社会信息的丰富性也导致了信息的膨胀与泛滥。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有价值信息与垃圾信息、真信息与假信息以及亦真亦假的信息等混杂在一起,从而产生网络的“信息污染”。因此,加强信息规范教育,优化学生的信息道德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道德健康成长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 教学 信息道德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人们的信息活动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计算机犯罪、危害信息安全、侵犯知识产权、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信息污染、网络黑客、网络迷信等一系列更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在信息活动中违法行为和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的现实。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阶段,好奇心、逆反心理又很强,最容易出现信息行为道德失范的问题,但是中小学阶段又是道德培养最容易取得效果的时期,所以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将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作为信息素养中最基本的素质加以重点关注。

一、青少年信息素养的构成及信息道德的含义

信息素养是指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个体成员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包括信息情感意识、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信息道德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传播、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道德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关系。与传统道德相比,信息道德更加注重以“慎独”,但实际上对个体行为起重大作用的往往是强大的道德舆论压力。而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由于以数字信息化为中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呈现出间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直面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而个体的道德自律便成了正常的道德关系得以维系的主要保障。

二、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的目标分析

信息道德的培养是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品质,使其养成遵守信息行为规范的习惯,并使其信息行为能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总目标相协调,信息道德教育既是现代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中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对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

(1)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与道德责任感;(2)培养中小学生文明的信息行为习惯,就是要将信息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外化,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3)培养信息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即培养中小学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时做出评价、判断、选择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能以负责的态度自觉选择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4)培养平等、互助、合作的精神,即培养中小学生尊重他人的观念与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树立共享资源、协作工作、共同发展的观点;(5)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信念和远大的道德理想,使中小学生能在信息活动中自觉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6)培养严格的自律精神。信息道德教育要以培养中小学生高层次的道德境界为目标,使中小学生的信息行为由他律向自律演进。

2.从培养中小学生信息道德品质的角度分析

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四种基本心理成分,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取决于这四种心理成分的发展水平,如果这些心理成分在人的品德结构中能够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就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互相脱离、比例失调、差距拉大,就会造成品德结构上的缺陷,影响品质的健康发展,甚至形成不良品德。良好的信息道德心理品质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信息道德品质心理因素为目标,使四种心理成分能协调、健康的发展。

三、规范信息道德的几种途径

1.教师要有崇高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师,是否具备崇高的信息道德,直接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教给学生的立场问题。教师的信息行为应在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下发生,也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学生。互联网的开通,使人类突破了信息交流传递的空间限制。教师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有用的、有正确影响力的信息进行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学生的信息,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判断评价信息的好坏。

2.让中小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良信息加入有关品德教育的内容,有意识地促使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品德,做一个对信息时代有贡献的人。可通过多种途径使中小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让中小学生知道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传播含有以下内容信息: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和封建迷信的;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要组织学生学习网上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学习健康游戏忠告: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每班可选拔出两至三名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3.使中小学生养成规范使用习惯

教师通过局域网,向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搜索有关电脑病毒、黑客、计算机犯罪、规范使用计算机等。为了加深印象,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并汇报心得。针对中小学生平时误操作或开玩笑的乱改资料等某些不规范使用计算机的情况,笔者有意把学生保存的资料移到别的地方隐藏起来。中小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心情很是失望难受,从而对不规范使用计算机的后果有了感性认识,从而领悟确实应规范使用计算机,自觉遵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未经许可,不要动用别人的计算机,不能复制别人的文件,更不能修改或删除他人的文件,督促中小学生自觉养成规范使用的习惯。

4.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选择正确信息、抵制垃圾信息、黄色信息、反动信息、暴力信息、封建迷信信息等。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轮流担任信息小卫士,培养全班同学抵制不良信息的氛围,批评与抵制不道德的信息行为,培养学生依据社会所要求的信息道德标准对信息行为进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维护信息活动的正常秩序是每个人应负担的责任,对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应坚决批评和抵制。

5.不损害他人利益、不随意信息、培养合作精神、倡导道德自律

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将社会对信息行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修养。

6.校园网络建设,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给现有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便利和契机。我们在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引导网上行为规范的同时,要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拓展学校德育的新渠道、新空间。目前适合青少年的信息网站还很少,各个站点的内容更新较慢,而且有关信息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因此要着力加强校园网的软件建设。创建良好的舆论氛围,净化网络环境,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一个适合中小学生人格健康、和谐发展的现代信息网络环境。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是一个全新课题,没有现在的经验和理论做指导,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其目标、内容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进一步研究其教学策略与评价方法,为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

湖南省平江县第十中学

上一篇:课堂上让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下一篇:历史课上需要语文教学思维的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