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帮助地理教师走向专业自觉

时间:2022-05-11 02:39:59

网络教研:帮助地理教师走向专业自觉

网络教研对于提高教师专业自觉方面,无论是在激发学习动机、创造学习氛围、提供学习资源,还是在促进交流对话上均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功能。

区域性地理教育教学博客帮助教师进行知识管理

地理教育博客书写者们以自己的博客为载体,对地理课程的各种素材性资源进行搜集、筛选、整理、加工并共享,形成了教师个人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在网络浏览过程中,对自己有兴趣的内容加以摘录、链接,明晰了学习路径。现在,常州市很多地理教师已经习惯了将博客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平台。对于区域内的整个地理教师群体而言,博客也成为重要的集体知识管理平台和载体。根据我们三年的区域性地理教育博客实践,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良好的运行,离不开以下三点。

(1)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是形成区域性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基石。“地承理蕴、水绘木华,学科价值、教书育人,合作分享、虚怀若谷,做强团体、展示真我;专业发展、追求卓越,恪守准绳、尊重劳动,确立方向、不断努力,跟踪前沿、保持领先;精心简形、善解人意,博观约取、精微致远”是地理教育博客群的共同愿景,这值得永恒追求。

(2)地理教育博客书写主体的实名是博客内容负责和适度言论自由的保障。博客是平民书,是普通人发表负责任言论的最廉价载体。你可以张扬个性,可以标新立异,甚至可以发牢骚;不需要太多的写作技巧,哪怕你的文章中有错字、别字,只要不影响读者的理解,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包容和宽容。这样的写作方式唯独需要的是真实。但教育博客不同于一般博客,它应该是专业范畴的,保证专业性是其生命力之所在。这种专业性,需要专业负责的精神,实名方式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对博客的评论也是如此。这种专业性,也是博客“纯净”的前提。

(3)地理教育博客公共分类的系统规划和动态生成相结合是有效知识管理的关键。目前,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形成的地理教育博客公共分类有:教学故事叙述、课堂教学设计、教研论文记载、教育技术应用、项目研究备忘、学习资源分享、教育视野拓展、课堂教学实录、地理教研往来、地理眼看世界、学业评价交流、课堂教学评论等。此外,还根据不同的地理教育教学团队开设了特定的博客分类,作为团队交流和分享的园地,如万龙地理团队等。规划好博客公共分类有利于教师集体和个体的知识管理,同时,每个博客主体根据自己的情况开设个人分类也保证了博客的个性。

地理教研员作为知识管理师提升学科教研的品位

一般而言,好的区域性学科教研活动具有这样一些标准:①对教师所处的实践背景保持相当的敏感性,不与教师的日常实践两相脱离;②持续进行,不是一次性的、孤立的、不相衔接的;③目标明确,以教师个人或区域课程变革为导向;④采取“大愿景、小步调”的变革策略,既不失教师专业发展的长远的追求,又务实地从日常专业实践中的细节改进做起,既不淹没于专业活动的细枝末节之中,又不企图“毕其功于一役”;⑤具有参与性、反思性的特点,教师有机会参与相关问题的界定和解决,也有机会进行反思并尝试运用所学重塑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即如右所示结构图式。

为了形成“好”的教研活动,教研人员要努力成为重要的专业支持力量。第一,鼓励教师“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即树立目标理性。第二,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倡导教师从“表现目标导向”转变为“学习目标导向”。所谓“表现目标导向”是行为目标主要通过向他人显示自己的能力,以博得他人好评,缺少真正的投入,不愿意接受批评性反馈,在遇到挑战时倾向于推诿甚至放弃;所谓“学习目标导向”的学生,更关注学习内容本身而不是他人的好评,倾向于视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困难为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之一,对学习过程有更多的投入,愿意接受批评性的反馈,并敢于接受挑战。第三,帮助教师处理好教育实践细节、教育理解和学校诉求三者的关系。将那些围绕着教学实践中具体细节的评点和讨论,与学校长远的追求、教师对教育的总体的认识与理解结合起来。第四,精心策划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使得教研活动目标渐趋明确、内容渐趋连贯,生成每个阶段、每次活动的主题。第五,在教研活动中努力共享明晰的“标准”,鼓励每个成员对事、不对人地贡献每个个体的独特想法,逐渐走向团体学习和互惠学习的学习型教研文化。

作为网络知识管理师的地理教研员要努力在地理课程知识创新、分享和传播方面发挥作用。即激励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分享教学资源,讨论课程与教学相关议题,并进而协同合作来增进教学效能。在网站上累积和分享教学设计、研究论述、心得分享和教学材料,汇集许多讨论的议题等。具体来说,其主要职责是:①领域的精进者。充实本身对于地理教育教学领域的认识程度。②议题的创发者。不能被动在网站等人家来发问,必须主动规划讨论议题。③主题的设计者。议题的规划可以设计系列主题。④信息的供应者。主动整理地理课程相关信息,做成常见问题集。⑤花絮的报道者。适时加入花絮或故事性质的讨论主题,以软性手法呈现课程改革值得关注的问题。⑥创意的催化者。能够站在一个较积极的角色,鼓励成员能够进行更深层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分享,促进教学创新。⑦理想的实践者。身体力行,将教学创新精神带入自己的教学现场。

上一篇:依托远教平台组织案例研究 下一篇:透视课堂,“博”出教学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