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课堂,“博”出教学实践智慧

时间:2022-08-02 03:15:07

透视课堂,“博”出教学实践智慧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学校主动求发展的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而校本研修则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学习研讨、思维互动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为此,2005年10月,在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钟楼区文教局的支持下,常州勤业中学和勤业社区内的白云小学、平冈小学、勤业第一小学、勤业第二小学五校联合,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携手,引进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PDS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美国大学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与当地中小学或学区合作成立的一种教师培养和培训学校)的基本思想,打造勤业社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回顾我们一年多来,在“PDS教育行动”中走过的道路,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些特点:理论领路,技术搭台,实践创新。

将理论融化到实践过程中

作为一座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面有多年经验积累的老校,我们深知: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内涵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含教师教育、学生发展等多方面),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校本研修必然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需要我们去实践。

同时,经过新课改三年的洗礼,我们已经学会不再把理论奉若神明,让理论凌驾于实践之上,为理论扭曲实践。而是把理论“请进来”――融会到校本研修实践过程之中,从理论中“走出去”――将理论与传统教研方式中的“四课”结合,形成本地特色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实践智慧。

以“开放”与“融合”的观念活用理论,找到教师发展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的契合点,用于指导实践,使理论贯穿于行动中,成为行动的灵魂。

用技术支持学习与研究

在我们的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无时不在,但它与实践自然融合,没有生搬硬套的、“为技术而技术”的现象。其最鲜明的特色是以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的“学”和“研”,支持关于教育实践智慧生成这样的复杂学习,支持教师高级思维水平的发展,支持高阶能力的形成。我们用如上所示框架图来表示教师教育中“用技术学”的新模式。

植根课堂,创新教研方式

新课程呼唤教研方式的创新,将博客用于教研也渐成趋势,但我们要谨慎思考的是,博客在研究中起什么作用?任意贬低与盲目夸大博客的作用,都无益。

我们用实践证明,用博客变革教研方式,其源头在课堂。以课堂为重心,在实践中生成教育实践智慧,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校本教研的生命之本。然而,仅凭传统的粗放的经验观察课堂,既容易丢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也容易忽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技术的应用,能优化传统教研方式中的长处,更有目的地为教学智慧的生成创设情境;更精细地捕捉课堂中智慧的闪光点,为智慧共建的会话提供资源;更有目的地结构自己的教学实践知识,从而为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积累条件,也能为教育博客提供源头活水。从而使以博客为平台的交流与思辩,起到教育智慧共生催化剂和传播迁移助推器的作用。教师通过博客,分享别人的教育实践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又可反哺课堂,改善课堂的生命活动状态,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在“PDS教育行动”的实践中:博客是对课堂教学实践理性思考的工具;是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发表看法的场所;是把实践上升为经验的建构路径。而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基于校本的教研与师训系统工程,是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路径。

上一篇:网络教研:帮助地理教师走向专业自觉 下一篇:携手走在教育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