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远教平台组织案例研究

时间:2022-04-13 07:55:51

依托远教平台组织案例研究

龙凤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地处山区和民族地区的乡镇小学。我们抓住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机遇,大力搭建学校信息化平台。集天网(卫星远程教育资源网)、互联网、校园局域网为一体,实现了互联互通,达到了电子化办公、网络化管理、信息化教学,完成了由单一的远程教育平台到互动、开放、共享的网络平台。

在实践中教师们发现,以具体的课堂实例进行研讨,以网络资源和手段进行提升,“以课代研,以研促训”,在以案例研究为载体中,教学难关被一个一个攻破,教学中的教学问题被一个一个解决,使教师在问题和实践反思中不断成长。

教师个人(或同年级同学科的2~3人)层面的课例解读反思――个人反思

1.观课反思。

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空中课堂或示范课例,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后,通过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解读反思,重构教案,再进行教学实践,再对比找差距的方法提升学科教学水平。这种方法对于薄弱学科效果尤为突出。

2.教课反思。

组织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专题,通过“实践―反思―实践……”这样一个带有行动研究方式的教学反思,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超越自我,获得理性上的发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进行积极的反思、评价,把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活动有机结合,用新课程理念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

3.交流反思。

教师网上拜师,走进论坛,通过远程教育网和互联网与专家、学者、专业人员等各类理论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进行远程自由对话,这种对话虽然缺乏即时互动的情境,但是有着现实中无法比拟的丰盈性和可选择性。首先是校园网上的主题论坛、互联网上的自由论坛(如人教论坛、校本研究网)等;其次是愉快轻松的教研沙龙,如“我也来说两句”、“我讲我的教学故事”、“我用新教材”等形式。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倾诉自己对新课程的感悟,释放自己对新课程的困感,提出自己对新课程的见解,在交流中有了碰撞,在碰撞中有了感悟,在感悟中有了启迪,在启迪中有了出路。

教研组层面的公开课例研讨活动――同伴互助

1.互听互评,研讨交流。

在教研组层面,组织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听课,我们重点围绕每位教师的个人小课题,开展“学习―备课―上课―说课”、“学习―说课―上课―反思”、“学习―备课―听课―评课”的系列课例研讨活动。课后组织参与听课的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评课,围绕教学进行多侧面、深层次的剖析,挖掘闪光点和不足,进行等级评价,教研组汇总整理评课意见与建议,填写听评课反馈表,和教师进一步交流。针对第一轮听课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教师第二轮跟踪复听,以督促授课教师反思改进、检验其整改效果。

2.师徒结对,同课异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面对实际,能者为师,讲求实效”的新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我校有传统意义上的“带教”,也有那种亦师亦徒、互为师徒式的“同伴结对”,经历了“发现特长―提供课例―观摩―交流―互补”的过程。

根据本校实际,确定推广示范的主题,由主讲教师展示渗透新理念的示范课,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听课。再由结对徒弟根据自己学生的教学实际,在其他班教学同一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寻找进步与差距,课后采取主评人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评课。听评课结束后,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制订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特别是根据教师梯队建设和青蓝工程结对活动。

学校层面的主题课例剖析活动――专业引领

主题课例剖析活动操作流程:征集问题―确定主题―准备主题发言―组织研讨课例―引领观课―准备评课―主题发言―执教说课―评课交流、答辩―专家点评―写出总结、案例。

网络层面的互动交流活动――网上教研

1.开辟校园网上“交流论坛”。

我校依托“湖北教育网”上的模板,在学校校园网开辟了网上“交流论坛”。一是教师个体间的交流。教师建好自己的论坛,针对教师个人观点、教学设计、提供的研讨课或公开课、教学反思等相互之间跟帖讨论。二是教师群体间的交流。①沙龙式论坛。由教师个人提出困惑或某些热点,其他教师发帖各抒己见;②自由式论坛。由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针对学校近期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或现象提炼出主题,到论坛上,全体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建立教师博客群。

博客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博客特别适合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故事。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对其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能够真实、深入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成为教师学习、反思的源泉。

我校利用博客的在线“共享”功能,把教师和博客上的参与者形成一个社群,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心得交流、灵感记录等,相互交流,在分享和交流中产生新的认识,形成个人体验的资源积淀,来支持校本教学研究,促进自我成长。

3.参加UC教研群。

2006年秋季,我校数学教师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UC教研群。通过语音和文字与全自治州、全省的同行,对有关数学教学中的得失、疑难困惑进行交流研讨。知音就在眼前,师者就在身边。

4.开展区域互动交流活动。

以前,我们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全镇派来的教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参与面也小,实效性不理想。现在,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支撑,以中心小学为辐射点、召集人,建立镇中心小学教师、村完小教师、教研室教研员为一体的教研人网。以课例(案例)研究为载体,全员参与,统一观摩摄制的录像课或远程教育示范课。已经接通互联网的学校,我们要求:一是通过文字,教师观后相继评论,帖子到我校校园网上的“交流论坛”;二是通过QQ、在线语音或文字交流讨论。没有接通互联网的学校,我们把录像课刻成光盘,让教师观摩,其交流言论形成电子稿上交。我校教科室负责收集整理形成案例。同时我们将观摩课的录像或光盘和教师们观后的言论,一并发给市教研室的教研员,让他们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再通过我校教师执教展示出来;召集全镇相关教师聚在一起,由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作主题辅导,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再次研讨。这样的网上教研团队和教研人网,跨越了时空界限,解决了工学矛盾,扩大了参与面,提高了主动性和实效性。由此,网上教研还可以发展到:依托网络平台,开展跨州、市网上教研活动。

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我们加强网络学习,进行课例研讨,推动网上教研,开展校本研究,使学校在网络信息时代得到跨越式发展,使教师在悄无声息中得到跨越式提高。

上一篇:整体规划 分布实施 下一篇:网络教研:帮助地理教师走向专业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