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天》的审美特征

时间:2022-05-10 11:11:04

电影《一天》的审美特征

[摘要]《一天》是一部充满痛楚和爱意的浪漫电影,该片改编自英国作家大卫・尼克尔斯的同名畅销小说,并由曾担任《成长教育》的导演罗勒・莎菲执导。影片描写了帅气、浪荡、出身较好的男主人公德克斯特毕业之际巧遇出身普通的聪明女孩艾玛,从而展开了一段持续20年的感情纠葛,反映了爱情之美和生活之美。本文试图通过环形结构的叙事风格、荡气回肠的伤感爱情主题、对人生的潜力与存在的意义深层揭示三个方面探讨这部作品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一天》;审美特征;守候

美国电影《一天》(2011)是一部反映爱情之美、生活之美的文艺片。这部电影根据英国作家大卫・尼克尔斯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作者用时两年完成小说创作,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读者的青睐,好评如潮。影片导演罗勒・莎菲曾执导《成长教育》,通读这部小说后深受感染,决定将其改编成剧本并搬上大银幕。罗勒・莎菲不负众望地将男女主人公这段浪漫、真挚又充满伤感的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把这部影片的“爱情”主题发挥到了极致。

影片描写了帅气、浪荡、出身较好的男主人公德克斯特,在毕业之际巧遇出身普通的聪明女孩艾玛,两人从此展开了一段持续20年的感情纠葛。20年里,男女主人公一直履行最初的诺言,在每一年的那个时间(7月15日),都会不远万里前来相聚,或者通过电话倾诉各自的生活。影片中20年里的20天,以及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际遇和态度的变化与观众心里的印痕无数次交错与碰撞,甚至产生共鸣。这是一部充满痛楚和爱意的浪漫电影,同时,它似乎也在警醒世人:在自己最好的年华中,需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拥抱身边的美好,实现每一天的价值。本文试图通过环形结构的叙事风格、荡气回肠的伤感爱情主题、对人生的潜力与存在的意义深层揭示三个方面探讨这部作品的审美特征。

一、环形结构的叙事风格

与以往传统电影叙事风格不同,影片采用了环形结构叙事风格,所谓环形结构叙事就是影片中开头和结尾相连形成互补结构,时间未被理解成为单纯的持续。影片开头画面定格在1988年7月15日,毕业前的一天,一所大学里充盈着毕业生的狂热。借着这股躁动,轻浮的德克斯特穿过人群,寻找着可以与之共度这最后狂欢与浪漫之夜的尤物。他将目光锁定在艾玛的身上。艾玛由著名演员安妮・海瑟薇饰演,明朗的五官,高挑的身材,略为拘谨的气质;而男主角由吉姆・斯特吉斯饰演,气质儒雅中又不乏“浪子”气息。对德克斯特而言,两人的邂逅只是一次不成功的艳遇。但对艾玛而言,却绝不仅仅如此。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一天,注定了他们将在彼此的生活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注定改变了彼此的一生。

两人当时正值毕业之时,有着对生活、对未来的渴望。艾玛希望成为一名作家,德克斯特希望40岁以后成为富翁,然而梦想的勾勒是妙不可言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生活却充斥着不堪入目的迹象。在之后的岁月里,德克斯特经历着事业和婚姻的起落,艾玛品味着底层人生的辛酸。然而,每一年那个特别的一天(7月15日),他们以友人、知己的身份相聚,彼此分享着各自人生的酸甜苦辣和感悟。就在两人对未来都充满着向往,准备携手度过余生的时候,艾玛不幸遭遇了车祸。而艾玛的死也成为德克斯特内心无法愈合的伤痛。他们是远在天边心也紧紧相连的知己,他们诠释了深锁心中最为笃真却相隔最远的爱恋。影片的结尾处,导演成功地使用了环形结构叙事风格,把画面重新切换到德克斯特和艾玛相识的场景,回到他们相识的那一天;重现男主角意气风发的神情,那个多才且痴情的土里土气少女的身影,两人激情拥抱,谈笑风生的神情,好似没有发生过不幸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艾玛的死给观众带来的遗憾。环形结构叙事风格的成功运用使得影片的高潮在后30分钟里全面爆发,意料之内地征服了广大观众,导演就是在这种随意而流畅的时空处理中完成了圆满的情感表达和完整的叙事结构。

二、荡气回肠的伤感爱情主题

电影以亘古不变的“爱情”为主题,而铺陈生活,累积情感,细水长流的单纯友情最后转化为爱情的电影故事似乎并不少见。但《一天》的表现手法很特别,应该说是小说作者和电影导演的构思巧妙。用一天,每年特有的一天,描述了这样一段延续了20年的纯净、美好、浪漫、真挚的爱情,里面还夹杂一抹忧伤,萦萦绕绕,荡气回肠:男女主人公每年见一天,每次以那句“但是我们是朋友”代替那句“但是我爱你”彼此问候,令人感到心塞;当他们的生活都不像他们预想的那样时,两人都不开心,见面的时候艾玛对德克斯特非常失望并与之争吵,艾玛本来想走,但又回来拥抱了德克斯特,她说的那句“我爱你,我非常非常爱你,但我不再喜欢你了,对不起”,听起来是那么的痛彻心扉;婚姻与事业的失败,使得德克斯特更加依赖艾玛,当他离婚后到法国找艾玛时,她已经有了一个法国男朋友。他不想和他俩一起见面,独自远远望着艾玛时,是那么的动人心弦;对于那层友谊与爱情界限,艾玛坚守了整整20年才等到德克斯特事业低落,离婚自由,才等到他说想和她一辈子在一起,才等到他说想娶她、想和她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然而,艾玛的生命戛然而止,一切还未开始就结束了,是那么的让人为之动容。

三毛说她要的爱情是两个人各自盘踞在某个角落看书看到失魂落魄,在家里擦肩而过时可以完全看不到对方;刘瑜梦想中的爱人可以带走她的灵魂,让她像八爪鱼一样跟在后面死缠不放;张爱玲的爱让她低入尘埃;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罗丝的爱可以主宰世界;《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的爱能够扭转时间;而《一天》中艾玛和德克斯特的爱通过错失抵达永远。每个人的生命轨迹中总是相交相错,沧海桑田,唯有美好的回忆永存于心。而这些回忆可将任何悲伤稀释淡化,教会人们去握紧身边的美好,勇敢地把握当下,就像艾玛的那句经典台词一样:“不管将来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有此一天,已然足够。”亦如影片最后所述:“也只有那么一天,是属于我们这对好朋友的一天。这样的一个你,这样的一天,便是一生了。”真正的爱情,经得住岁月的蹉跎,经得住任何的考验。导演把这种刻骨铭心、充满痛楚的恋情主题演绎到了极致,让人回味绵长。

对于国内电影而言,似乎近些年来极其缺少这种经过岁月积淀的恋情主题电影,所以取材于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电影《归来》,在某种角度带来了人们久未谋面的刻骨铭心的爱恋体味。可惜的是,该片由于具有特定的时代标签,注定不能被更广大的年轻观众所理解。相反,基于青春并归结于青春的冲动、癫狂的爱情影片,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并成为近些年来恋情主题影片的主流趋势,这种现象从乐观角度而言,是年轻创作者的崛起,未达深刻,已懂沧海,而从悲观角度而言,是电影创作对恋情主题长期流于表面,那么这些电影对人生的潜力与存在的启示作用就难免流俗。

三、对人生的潜力与存在意义的深层揭示

《一天》的成功点在于导演并未把该片定位成一部简单老套的爱情片,它关乎人生、梦想、生活、选择,更关乎成长。在成长的路上,女人懂得了追求,男人懂得了担当。导演在向观众讲述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的同时,引领观众去思索爱情与生命的真谛,通过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所呈现出的生活态度,各自的人生的潜力与存在意义也被深刻地揭示出来。

(一)爱的守候:顽强隐忍的艾玛,活出一个人的精彩

电影中艾玛的角色深入人心,毕业后的各奔东西并没有将艾玛对德克斯特的爱意抹去,同时也没有将德克斯特对艾玛的深切友谊淡化,艾玛与德克斯特依旧相互依靠。观众喜欢艾玛生活的态度,虽然她的爱在20年的岁月中都只是一个人的低吟,但是她仍然认真地生活,不拒绝生活中应有的快乐,自立而坚强。最初,她像只丑小鸭,掩饰自己的爱,维持自己最后的自尊,她把深深的爱藏在心里,然而就算藏得再辛苦,每年的那天,她留给他的永远是温暖的笑容和安静的守候。在人与人的情感关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他或她迷恋于某个人,在不对等的感情关系中扮演着一个候补的角色。不管他们周围的人如何更换,他或她总是无法成为其爱人,只能成为对方倾诉、抱怨、寻求安慰的最后的避风港口。影片中的艾玛就是如此,在与德克斯特的这段关系中,艾玛几乎无法掌握主动权,只能任由她迷恋的德克斯特支配并且驱使其感情生活。艾玛也曾想过走出来,与他人相爱。可是最终因为迷恋,她无法逃脱。这种迷恋使得艾玛平淡的生活中也尽显激情和澎湃,就像影片中的那句经典台词(艾玛曾经的男友和德克斯特相遇时对他说了一句话):“艾玛点亮了你的生命,让你成为好男人,而同时你对艾玛的回报是她获得其他人无法给予的快乐。”导演安排的这场声势浩大的暗恋让人惊叹,艾玛爱得隐忍、爱得纯粹、爱得幸福,在为爱守候的日子里,她最终完成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她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土里土气,事业的顺风顺水使得她脱胎换骨,“一袭蓝色旗袍,微卷的长发”尽现女性魅力,同时也唤醒了男主人公那份早已萌发的但始终不愿承认的爱。至此,在爱里艾玛成长为从容的强者。

(二)爱的归属:放荡不羁的德克斯特,品出人生真谛

影片对男主人公的性格转变做了较多的描写,从一开始的多情张狂浪子到最后一往情深、脚踏实地的中年父亲,可见导演在对德克斯特的人物设计上独具匠心。经过20多年的岁月洗礼,感情和事业的失败,这些巨大的挫折和打击足以磨平之前那个浮躁狂妄的德克斯特的棱角。放荡不羁的德克斯特开始懂得那个隐忍又执著的女孩儿对他的爱,而他也是爱艾玛的,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重要了。在他眼里,也许艾玛就是一瓶酒,时间久了慢慢地才品出了其中的味道。影片最后亦是故事的高潮,德克斯特已经认定艾玛是其最后的归属,他也终于值得拥有艾玛的爱,他们的爱成熟了。他们准备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并准备组织家庭,酝酿着他们的爱情结晶。可惜往往事与愿违,艾玛意外失去了生命。艾玛的死对于德克斯特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悲伤欲绝的德克斯特无法从伤痛中恢复,向父亲诉说着自己不能够忍受没有艾玛的日子。正如美国医学博士斯宾塞的作品《谁动了我的奶酪》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一样,当人们长时间依赖的“奶酪”突然消失不见时,这样的人生际遇的变化让人不知所措,于是追问着谁动了“我的奶酪”,抱怨着命运的不公平,无法面对新的生活。对于德克斯特而言,艾玛又何尝不是他的奶酪,他始终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伤心难过的德克斯特和父亲一起度过没有艾玛的7月15日的晚上,是德克斯特父亲的那句经典的台词让他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父亲说:“艾玛能陪你走的路就只有这么长了,不要一蹶不振,你要每一天都像艾玛仍在身边一样地活下去。”在听了父亲的话后,德克斯特幡然醒悟:“有爱就有希望,即使她不在了,她的爱,我们的爱,依然还在陪着我们,就像不曾离去一样,它支撑着我们走过孤单的往后人生。”德克斯特重新向生活发起了挑战,努力经营自己的咖啡馆。影片结尾处,德克斯特带着女儿去曾经与艾玛去过的地方,那个当年他和艾玛在“那一天”的小山丘。在那里他向女儿述说着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当小孩子问道:“你想念她吗?”德克斯特痛快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此时的男主角只是嘴角微微一笑,好像一切都不再重要了,那一刻洗尽铅华的德克斯特终于读懂了人生真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克斯特与艾玛经历了一次长达20年之久的爱情洗礼后,两人都找到各自人生存在的意义,也懂得了爱情的真谛。

四、结语

《一天》令观众获得视觉审美体验和情感释放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性。在你我的生命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值得自己左右思量:要不要在一起?如果两人今生注定无缘相伴一生又该当如何?如果有一天自己深深依恋着的那个人远离人世,自己又该当如何生活?

其实现实的爱情,永远不过是生活中的一段小小插曲,来得毫无准备,走得悄无声息,时常梦里重现百转千回,却与现世安稳无缘无关。相爱,有时很长,有时很短。有的人,一瞬间便能成就永恒的爱情,有的人则要用一天去感受,用一年去回味,用一辈子去守候。

[参考文献]

[1] 胡克.美国电影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 顾悦.美国电影概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 李标晶.电影艺术欣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 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药学服务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 下一篇:社区综合干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控制的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