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招标采购中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2-05-10 03:00:53

政府招标采购中的问题分析

摘 要:政府招标采购是近些年一直在大力推广的做法。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其中的原因很多。本文结合某项目实例,对政府招标采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法律、制度等层面提高政府招标采购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政府采购;招标;问题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来,招标采购一直是政府采购项目中大力推行的做法。可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方方面面,其中的原因很多。本文结合某项目实例,对政府招标采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法律、制度等层面提高政府招标采购的实施效果。

一、本案例采购的过程简介

为迎接在本市召开的一次大型运动会,某市拟投资更换2万多块道路名牌。在2011年下半年,进行了部分试点,通过招标采购共更换了300多块名牌,花费近百万,平均每块名牌接近3000元。

由于花费较高,这次采购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次奢侈的浪费,甚至可能存在腐败问题。那么,这次采购行为到底有没有问题呢?为什么政府招标采购常常引起大家的关注,这里面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法律和制度的问题

我国公共采购领域并存着《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在实践中,两法的法律适用存在着冲突。在本案例中,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使用的是财政性资金,采购人是行政机关,当然应当适用《政府采购法》。但是,把路牌看成市政设施,属于市政工程项目,使用国有资金,属于必须招标的项目,又要适用《招标投标法》。由于两法在有些规定上的差异,且只能进行一次招标,这就造成了矛盾。本案例项目如果按《政府采购法》,应当由市财政局进行监督;如果按《招标投标法》,则应当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监督。适用不同的法律,采用的评标办法也可能不同。如性价比法是政府采购制度允许的评标方法,而招标投标制度中则没有这一评标办法。

2 招标时的质量问题

本案例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在招标中只能提要求,但不指定品牌。中标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因此价格也比较高”。从这一解释不难看出,本项目招标文件并没有规定刚性的质量要求,甚至没有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要不怎么会出现“产品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因此价格也比较高”的结果呢。笔者认为,招标采购中关于质量问题应该做到如下要求:

(1)必须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如技术规格的要求,必须明确诸如质量、性能、参数等标准。对无法精确拟定技术规格的,可以采用两阶段招标。第一阶段要求投标人提交技术建议书,详细阐述技术规格、质量参数等,招标人可以就此达成一个统一的技术规格后进行第二阶段的价格招标。本案例显然不符合招标采购制度的这一要求。

(2)招标采购的质量要求应当是刚性的

采购时能否规定最低的质量要求,在评标时鼓励投标人在这个最低要求之上提高质量要求?我们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如果在采用最低评标价法时,对对投标人提高质量标准扣减评标价;在采用综合评分法时,对评标人提高质量标准加分。就会可能出现本案例“产品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因此价格也比较高”的结果。在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采购中,应当尽量节约资金,质量、功能等应当以够用为原则。有位学者曾说过:“在政府采购事业中,最大的节约就是符合必要功能要求;最大的浪费就是偏离了“必要功能”这个重心,采购了“多余功能”和“不必要功能””。

因此,政府招标采购的质量要求应当是刚性的,评标时不应当鼓励提高质量标准。当然低于国家标准也是要淘汰的。

(3)关于性价比法评标的弊端

政府采购的相关法规允许采用性价比法进行评标。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极易出现“产品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因此价格也比较高”的结果。这是不符合招标制度的基本要求的。就像采购人准备去买一辆汽车,他可能买回一辆QQ,也可能买回一辆劳斯莱斯,QQ和劳斯莱斯的性价比可能是差不多的,但如果这样以性价比高低去采购,可能采购到的商品并不是您真正需要的。

3 最终结算价的问题

本案例招标负责人曾想质疑者解释说:“因为先进行了试点采购,在合同当中做了一个额外的约定,要求有第三方审计,并规定最终结算价以第三方审计的数额为准。估计会比合同价有所下降。”

按照这样的解释,虽然有投标报价,也签订了合同价,但将来双方结算时并不依据合同价。这显然不符合《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所签订的合同价也失去了意义。

这对其他参与该项采购招标的投标人很不公平。如果他们知道最终的结算价与投标报价没有决定性的关系,他们肯定会后悔,他们完全可以不考虑成本和利润去报价,只要能中标就行。如果这样,价格在本次招标中就失去了意义。这样的招标也失去了本来的应有的公平原则。不仅违背了《招标投标法》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而最终的结果并不一定像那位负责人说的那样“估计会比合同价有所下降。”造成的结果是很难确定的,结算价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赔钱为你提供服务。至于“第三方审计”,并不是招标人指挥的工具。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监督制度执行不畅的情况下,市场诚信缺失,违法违纪屡禁不止,“第三方审计”的结果变得更高也未可知

结语

总之,不难看出,这是一次很不成功的政府招标采购。制度的不完善,职责的不清晰,管理的不科学,人员的不负责任等等,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这样一个结果。招投标制度有其积极的一面,有关部门关于完善招投标制度的工作还任重道远。国有资金的使用监管一直是个难题,在大量资金通入的政府采购项目中更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杜绝或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超.我国政府采购机制优化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

上一篇: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