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05-10 08:20:00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生活化教学

生活素材 生活体验 生活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116-01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常识以及生活经验等进行教学,营造出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收获思想品德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如何构建能够吸引学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课堂,这是当前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正在研究的问题。

一、以“生活素材”树“教学支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概念性强,内容抽象枯燥,学生不容易理解,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兴趣可言。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深入挖掘教学素材,把教材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树立思想品德“教学支点”。这样能消除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厌恶感,让学生主动学习思想品德,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刚上初中的初一学生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事物自然会有与以往不同的心理体验,笔者紧扣这一点,在《珍惜新起点》(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教学中,以“学生交流新生活感受”作为导入,让学生们谈谈在新的学期有什么新的规划或者新的想法,交到了什么新的朋友,等等。学生A发言:“我想次次考试都能得满分。”“想要考试拿满分,光嘴巴说说可不行,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笔者启发学生A。“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生B抢着回答。“这个回答太空洞了,可以说得详细一些吗?”笔者进一步启发。在学生们做了各种回答之后,笔者就针对“考试满分”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在教学中,笔者把生活素材引进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以“生活体验”创“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具体的生活案例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以“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等方式,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拉近知识与学生心理之间的距离。这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其本身具备的“直观性”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新鲜感和求知欲,从“你要我学”转化为“我自己要学”。

如在《我们维护正义》(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超市抓小偷”的情景再现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偷、营业员、失窃的购物者、其他购物者以及警察的角色:小偷在超市里向购物者A实施偷窃行为,被购物者B发现了,但是B担心自己站出来抓住小偷会遭到报复,经过一番内心挣扎,B内心的正义压制住恐惧,他一把抓住小偷正在行窃的手,并大声呼叫“抓小偷”,最后,在超市里其他人的帮助下将小偷抓住,警察赶来把小偷带走,使小偷受到了应有的惩罚,A也拿回了失物。把整个事件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再现后,笔者让学生们就此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小偷偷东西,违反了社会制度和社会规则,是违反法律的错误行为。”“把小偷抓住,让他接受法律的惩罚,这就是维护社会正义的行为。”学生们积极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最后笔者就“什么是正义?我们该如何维护正义?”这一问题作课堂总结。笔者通过把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加深对“维护社会正义”内涵的理解,课后学生反映很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觉得枯燥的思想品德知识与生活情景联系在一起,就变得生动、有趣,也容易掌握,要求笔者多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

三、以“生活活动”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把思想品德课堂延伸到教室之外,使这一课堂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要挑选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带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的学习状态走向积极的“我要学”的学习状态,体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

如在《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环境方面的社会调查,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到社会中,去收集本社区的第一手环境现状资料,在活动中真正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并让学生根据课堂知识、社区资料以及网络资源对本社区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善措施。学生积极性很高,参与性很强,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品德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课堂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想构建出真正行之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课堂,就要熟知教材内容,了解学生认知心理,掌握多种教学手段,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中根据实际需要熟练应用,这样才能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真正目的。

(责编 秦越霞)

上一篇:突出问题引领 构建初中物理有效课堂 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