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时间:2022-05-10 05:58:20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手段。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每位教师经常采用的授课手段,它不仅可以促进师生间感情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迅速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针对小学生智能、性格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课堂提问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掌握以下技巧:

一、变一问为多问,化难为易

小学生跨跃性思维能力较弱,提问时,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繁,使学生逐步领会。有的比较复杂难懂的问题,最好不要直接出示,而应先设计一些小问题作铺垫。比如《詹天佑》这篇课文,针对“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这一问题可先设计:①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时,帝国主义国家表现怎样?②詹天佑接受任务后,国内反应如何?③修路过程中,詹天佑有哪些表现?因为这三个问题较直接易答,多读书就可以找出答案,所以学生发言往往很踊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加以综合,问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还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对问题的综合概括能力。

二、因“材”施问,各得其所

“材”是指教育对象的各种具体情况,其中包括在兴趣、能力、性格等心理上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针对教材,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度不等的问题,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答之题。另外,因为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千差万别,所以教师提问之后,应尽量延长思考时间,给所有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否则,如问之过急,就会使一部分学生认为举手答题是聪明学生的事,与他们无关。长此下去,他们就会越来越懒,思维能力越来越低,影响了整体授课质量。

三、所提问题富有启发性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教师对学生要诱导而不是处处硬拖他;激励他而不是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而不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

启发思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以顺利地解决新问题。例如,在学习的词《菩萨蛮・大柏地》时,有一句“关山阵阵苍”,我提问“苍”是什么意思,好多同学表现得疑惑不解。我当即提示他们:“是否在以前的某首诗中接触过这个字?”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苦思冥想,很快有不少学生想出来“日暮苍山远”的诗句,此时,我再让他们比较异同,问题很快迎刃而解了。与此类似,关于这首词的动态与静态的问题,我引导他们比较回忆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的用法,两者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抽象、概括,学生很感兴趣,纷纷举手发言,收到较好效果。

四、所提问题具有新颖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才能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比如:想检测学生对词语和内容的理解,不同的提问方式,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听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草》这首小诗的教学,最后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奶奶。

师:谁愿意把《草》这首诗背给奶奶听?请注意: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

生:奶奶,我背首诗给你听好不好?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嘛写草?

生: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什么都不知道。

原本枯燥的学习检查,可经于老师这么幽默风趣的一演一问,学生兴致高涨,不仅加深了记忆和对诗句的理解,也加大了语言交际、表达的训练力度,一举多得,真是堪称经典。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检测中,也许会这样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草”?“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枯”和“荣”又是什么意思?学生一定觉得索然无味。由此看来,对学习结果检测时的提问也应讲究技巧。

五、教师态度要和蔼,打消学生畏惧心理

在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为数不少的学生谈到教师的态度问题,说教师总是板着面孔,好像随时有脾气要发;学生听课都紧紧张张,更不用说回答问题了。为此,我认为就像商业讲究微笑服务一样,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态度温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的热情。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答题之后的喜悦。

教师可通过“套近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怕”的心理因素。老师显得至高无上,而学生又显得一无所知,这无形中使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学习压力,害怕万一出错,会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耻笑。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语调亲切,语言富有启发性,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心中的畏惧心理自然会消除许多。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频频提示,这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会丧失,还会产生依赖心理。教师纠错时语气要委婉,态度要和蔼,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使学生兴趣索然。

总之,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手段。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及发言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浅谈英语的单词教学 下一篇:构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的主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