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10 03:08:48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

一、帮助学生重构生命意识

文章情感真切,感人肺腑,教学时,笔者紧紧抓住作者在文中对自己遭受厄运的年龄的解释“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在分析时反复引用这句话,让同样正值青春、幸福成长着的学生找到共鸣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用心阅读,使他们获得心灵的震撼,认识到要珍爱生命、珍惜健康,即使在逆境中也要积极进取,顽强地开辟一条走向幸福的道路。学了牛汉的《悼念一棵枫树》,在感受生命脆弱的同时,让人不能不对枫树顽强不屈的生命力产生深深的敬畏之情,枫树尚且如此,人类还有理由不尊重、善待生命吗?因此,我们不仅应尊重他人的生命,对生命怀有一份敬畏,而且应当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生命怀有一份责任,从而让生命显现它不可侵犯的价值。

二、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不仅仅要明白自己在活着,而且要懂得自己活着的意义。如果我们只是以自己为中心,不知道个人行为要受社会的约束,那么生命的相互尊重就无从谈起。理解生命的意义,要注重生命的过程。人生过程中有很多坎坷和苦难,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只有磨难和苦痛才能成就辉煌的生命历程。语文教学应该弘扬这种精神。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可抓住课文的几个句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写道:“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鲁迅对道悦“坐化”进行了否定,也一样表现出他对生命的珍惜。这里要说明的是,鲁迅先生对于生命的珍惜并不是害怕死亡,更不是贪生怕死,保存生命是为了更好地战斗,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课堂上我们要从生命的层面观照,就可使学生既对鲁迅这样的行为理解赞同,又使他们受到正确生命观、生死观的熏陶。其他如《别了,哥哥》《相信未来》《<宽容>序言》,拓展型教材中《择生与择死》《伟大的人们》等课文都是极好的素材,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圣哲们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活着应该为民族、社会、国家、人类做出贡献,这是人的生命价值所在。

三、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伦理

对生命的尊重不是—种形式,也不是—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就是对生命的悲悯、同情,这是做人的底线。“仁者爱人”是孔孟学说的核心。从现在的观点看,不尊重生命,为名利而征伐杀戮,会带来人类的毁灭。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泽认为,任何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人的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应该宽容和尊重他们的存在,并将那些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上,这是形成良善和博爱品德的基础。受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当代中学生中有些往往从长相、家庭条件等方面出发评判其他同学,在实际行动中则轻视、他人。尤其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许许多多的学生成了旁观者,对这种行为漠视乃至欣赏,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些“看客”。走进新时代已经几十年,可这种痼疾依然存在,怎能不让人心生悲哀?针对这一现状,浸润着丰富人文情怀的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生命伦理教育的契机。如周国平的《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一文,作者在文中提出“生命平等”的观点。文中的小姑娘“透过世俗功利和文化的外观,向你的生命发出了不求回报的呼应”,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们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伦理的意识,善待自己、关爱他人。

四、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本位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学生以自己为中心,做人做事很少进行换位思考。因此,我们应该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同时,注意不能把所谓“生命意识”与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对立起来。这是生命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我们对生命应有一种感恩的态度,树立生命本位的思想。离开了人的生命,什么都无从谈起,是人创造了社会艺术和文明,离开了生命谈尊重长辈、热爱国家等口号,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史铁生双腿残废,从自然界中获得了感悟,是对母亲最好的悼念,是对孝顺最准确的诠释。保存生命、善待生命是善,除了命运外,任何对生命的伤害和毁灭都是恶。人愈尊重生命,就愈能给生命以恩惠。总之,尊重生命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我们应该效法史怀泽把“尊重生命”当作我们一生最重大的目标,并身体力行去实践,使自己的人生、使这个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作者:马书生 单位: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上一篇:新基础下的生命教育论文 下一篇:中国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