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时间:2022-05-09 07:07:33

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摘 要】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学习也环环相扣,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结论、注重公式、注重定义,拘泥于形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使学生丧失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数学教学变成记公式,套公式,记不住,记不牢就无法应用,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害怕心里,对数学丧失学习的兴趣。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创新、总结,通过观察、探索、猜想、证明、应用等等,采取横向联系、纵向对比、知识迁移等方式进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关键词】 初中 数学活动 过程教学

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全体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出思维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个性化,从而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更应重视数学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探索和运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智力、发展能力。数学过程的具体内容表现为:数学概念的发展和形成过程,数学公式、定理和结论的推导证明,数学方法的思考和形成过程,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数学规律被揭示和概括的过程。重视数学过程的教学,就是要在过程教学中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一、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任何理性知识都源于感性认识。教学时如果条件许可,应尽量多地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直观的感知材料,也可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以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后用词把它概括标志出来。这是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概念的一条有效途径。

事实上数学概念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数学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它直接影响并决定数学学习的效果。况且,在数学概念的过程教学中,还蕴含着宝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与解题技能等。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和生活事例,加强数学概念的过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由已知及未知,重视定理、结论的推导过程的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反映在知识系统严密、前后连贯性较强,每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它既是旧知识的发展,又是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灵活运用“最近发展区”原则,遵循初中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方法,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推导新的数学结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可启发学生:我们已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先由学生给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与推导的方法,再用类似的方法解决四边形的内角和,最后再过渡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推导方法。

这样教学,学生不仅容易掌握数学结论,而且学会了问题的分析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推导出新的数学结论,这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以事例为先导,传授方法的思考和形成过程的教学

数学方法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来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根据这个特点,教学中要善于借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情境,重视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寻找,在比较和迁移中掌握数学方法。

我们在重视结果的同时,应该更重视推导结果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推导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以具体的事例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熏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四、设情境促思考,展示问题发现过程的教学

所谓数学问题的发现过程,是指把新的数学问题“隐藏”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自己去发现无法解决的新问题,从而积极探索新思路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认知冲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欲望。

数学的学习就是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的重复,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新的问题,这既能巩固学生原有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新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从讨论到探究,揭示规律被发现过程的教学

在合作中探究,即教师必须立足于教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适度地再现数学家思维活动的过程,把数学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探究,把他们的思维卷入规律再发现的过程。让他们从本质上掌握规律。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教给学生探求规律和结论的方法,使他们能在方法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索、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的规律等。重视规律揭示的过程的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学习经历过程和思维碰撞过程。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把思维的过程“暴露”于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思考、讨论、探究,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学到了数学方法,还发展了思维能力。

上一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策略 下一篇:刍议中职学校电气工程训练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