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妨“切实”一些

时间:2022-05-09 06:13:02

语文教学不妨“切实”一些

【摘 要】 读完《道士塔》,我们胸中涌上的是愤懑、无奈、伤感之情,带给我们的是深思、反省、忧心,由此教学重心应放在鉴赏感悟语言上,没有对文本语言的深入咂摸与回味,就难以体察作者饱蘸的情感指向与人生感悟,难以体会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爱以及对文化命运的担忧。如此的课堂恐怕不再是笑声不绝、热闹嘈杂,不再是平面展开、陈陈相因,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泄、炫酷,而是严肃冷峻的品味、深思和探寻。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贴合实际

文本解读要合宜贴切,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学生受认知水平低和阅历感受少的局限,如果教师有意将对文本的发现思考和感受领悟逾越学生的认知领域之上,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把文本解读故意搞得玄妙艰深难测,学生就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堕五里雾中,学生的智慧之门将很难开启,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分析焦母的性格根源时,某位教师采用西方精神分析学说――“集体无意识理论”,由于这是在大学课程中才能够接触到的文学理论,课堂上学生听得晕晕乎乎、不明所以。这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储备差距实在太大,最终导致了文本解读的无效和毫无价值。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充实丰赡。常见一些老师上课时容易陷入务虚的境地,不是紧贴地面步行而是在云端跳舞,在讲授《我不是个好儿子》时,读完一遍课文后,教师便迫不及待地带着学生远离文本,让学生谈自己与父母的“亲情”故事,上成了亲情教育课;一篇《陈情表》,去组织学生讨论“今天的我们如何做到忠孝两全”;一篇《宝玉挨打》,竟然联系拓展到了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不去思考斟酌语句背后的意蕴,不去体会玩味文字背后潜藏的情感,语文课堂本该具有的充实内容逐渐被剥蚀,课堂变得逐渐虚浮化、浅表化、无根化。很难想象,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究竟会有多少,对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会有多大的帮助。

一、恳切真实的情感取向

恳切意味着相信学生,对学生坦诚相待。缺失了真诚,使学生成为一个个完整的真正的人的教育真谛便无从谈起。真诚是教育生活离不开的空气、土壤、雨露、阳光,它能滋润培植学生的心灵,能带给学生温暖和馨香,照亮学生的人生前行之路,在真诚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无须提防戒备他人,学生的潜在能力会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修养表现会尽情绽放,学生的心态会更加阳光向上、向善达观,学生会变得愈加自信,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展示自我。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多一份真诚之心,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看待问题,进而给学生搭建更多成长的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对天使的翅膀自由翱翔,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体验成功带给他们的荣光。

语文课需要的是真实的情感表达,不需要表演做秀,也不需要虚假作伪。读到过一堂小学语文课《十里长街送总理》实录,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黑板中上部张贴总理遗像, 佩上黑纱,缀上松枝白花,贴上挽联。为了营造一种肃穆的场景,有必要这样大费周章吗?

那是不是意味着为讲清《陈情表》的孝道,就要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去做:煽情的音乐配上动人的场景,给父母下跪、磕头、洗脚?一旦如此,教育就异化成了不合人情的仪式和表演。有些课堂,学生类似风筝,教师把攥着风筝线,一切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掌控,什么时候进入高潮,什么时候该有掌声,什么时候用“催泪瓦斯”催下学生的眼泪,都在无数次的彩排历练中恰到好处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教师把学生当成了表演的道具,把课堂当成了展现自我的舞台,通过自己淋漓尽致的表演,最终学生成了配合教师演出的木偶,已不再是真实的自我存在。

二、亲切朴实的教学风格

亲切意味着与学生保持亲近关系,而不是疏远学生。经常听到有课堂响起这样的声音:“老师发现你们班上的同W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看哪个愿意来为这位同学释疑?”

乍一看,学生的质疑精神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教师即兴到位的引导点拨也是亮点。其实认真分析一下,老师的表述存在的瑕疵也暴露无遗:“你们班”无形之中拉大了师生距离,似乎师生间形同陌路,无法拉近与教师情感上的距离。

语文课堂不需要流于形式的花里胡哨,“朴实”才是我们追求的至高境界。语文教师既要“朴实”做人,更要“朴实”教人。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在学习《道士塔》时,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假如让你来担任本场的主审法官,由你来审判‘敦煌文物流失’案,你会如何审判?请你书面拟写相关的审判词,并数说他们的罪行并公开宣判。”教师安排好分组,然后派各组代表在讲台上模拟审判。一个个“审判者”轮流上台,有的慷慨陈词,有的喜感强烈,有的旁若无人,有的造作忸怩,有的动作夸张,说:“本庭宣判――判处王圆死刑,立即执行!”“中国相关官员犯渎职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我认为应当让外国强盗蹲一辈子监狱!”台下的同学则随声附和指指画画,起哄声笑声不绝于耳,拍桌子砸板凳,整整一堂课上热闹异常。

其实,读完《道士塔》,我们胸中涌上的是愤懑、无奈、伤感之情,带给我们的是深思、反省、忧心,由此教学重心应放在鉴赏感悟语言上,没有对文本语言的深入咂摸与回味,就难以体察作者饱蘸的情感指向与人生感悟,难以体会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爱以及对文化命运的担忧。如此的课堂恐怕不再是笑声不绝、热闹嘈杂,不再是平面展开、陈陈相因,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泄、炫酷,而是严肃冷峻的品味、深思和探寻。

【参考文献】

[1] 张玉兰. 贴近实际生活的语文,原汁原味[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0).

[2] 刘海斌. 推陈出新,贴近实际[J]. 新课程学习(下),2014(4).

[3] 胡南益. 贴近生活教语文[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6(3).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