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X”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时间:2022-05-08 08:22:46

浅谈“1+X”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摘 要:以“纸盒创意”活动为例,从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合作行为产生的契机、教师策略的给予、师幼共同制定规则为切入点,以借用操作材料、使用影像记录、采用竞争游戏、巧用指导评价为基本策略,构建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纸盒创意;合作能力;鹰架构建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拥有良好的合作能力不仅能使同事关系和谐,团队具有凝聚力,更是高效完成社会任务的重要因素。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幼儿扎堆游戏的场面,但这种现象并不一定意味着幼儿合作行为的产生,很多时候,幼儿是处于观望、模仿或互换玩具玩等状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经常会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其合作完成任务,从表面看,这种形式为幼儿的合作行为提供了平台,但只要悉心聆听幼儿的对话,会发现很多幼儿其实都是在自圆其说,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倾听同伴的观点而展开讨论。所以,这些所谓的合作都是流于形式、无实际效果的。

作为社会性形成和发展关键期的幼儿阶段,重视其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课程。我们应该更多地找寻契机,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养成配合、分工、协商、解决问题等合作意识。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做出合作行为,教师应抓住典型,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并迁移合作经验,让幼儿体验合作的愉快,感受合作的成果,激发幼儿再次合作的欲望,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固,并逐渐成为一种内在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合作行为产生的契机

“纸盒创意”活动是在“创意美工”园本特色大环境下的一个班本特色内容,是幼撼⑹岳用主材料(各式各样的纸盒),借助辅助工具,运用同伴间的讨论、协商、轮流、分工等合作技能,发挥一定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创作出美工作品,并能在生活、游戏中运用的一种创意活动。

“纸盒创意”时间一到,幼儿便忙碌起来:

三号区今天造了霸气的“大一班银行”,大家正在为银行装窗户,女幼儿提议给银行装上旋转大门,大家都很赞成。

部分男幼儿在建高架桥,有负责做桥墩的,也有负责搭桥面的,还有帮忙运材料的,桥墩倒塌时幼儿正在一起想办法。

四个好朋友准备制作一个动画人物,大家正在讨论画什么样的五官,才能让这个形象更威风。

以上是在“纸盒创意”活动中常见的画面,幼儿为了完成一件创意作品,从活动开始就为合作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机会:设计图绘制过程中的交流、比较、讨论创意制作过程中的分工、取料、制作作品呈现过程中的协商、摆放、说明,这些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充分证明:“纸盒创意”活动的过程,既是幼儿进行创意的过程,也是幼儿合作的过程,这种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为幼儿合作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二、幼儿合作行为策略的缺乏

虽然幼儿的合作行为很容易在“纸盒创意”活动中发生,但是我们仍发现幼儿在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中,出现合作失败的例子。

1.协商意识的缺乏导致合作失败

周三的“纸盒创意”活动开始,三号区的幼儿今天准备建高楼大厦,设计图结合了大家的意见――“绿色小区”。大家开始分工合作,小蔡想要承担主体部分的制作,于是她向大家提出意见,但是媛媛也想负责,他表示不同意,觉得应该由他负责。

小蔡:“我已经想好了,让我先来,下次再给你做可以吗?”

媛媛:“不行,你上次已经做过了,这次我先选!”

小蔡:“那大家说,让谁来?”

其他同伴有赞成小蔡的,也有赞成媛媛的,大家互不相让,最后不欢而散……

案例中我们发现,幼儿有初步的协商意识,但不懂得谦让,所以初次协商失败后,幼儿就放弃了,合作也就终止。可见,提高幼儿的协商能力是幼儿合作行为养成的关键。

2.规则意识的缺乏导致合作失败

自主活动区,轩轩已经开始搭建高楼了,子扬负责运材料,于是他不停地往场地中间运。很快场地上堆满了各种材料。忙着搭建的轩轩一个没注意,把整个主体房屋给撞翻了。看到满地的材料和倒掉的房子,大家都傻了,不知道怎么办,还有几个调皮的开始起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任何一个活动或游戏顺利进行的保障。“纸盒创意”活动也是如此,幼儿容易兴奋,自我控制能力也有限,所以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能有效地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幼儿合作的效率。

3.分享意识的缺乏导致合作失败

子园和佳佳准备一起用纸盒做机器人,两人有商有量。一人负责做身体,一人负责四肢,在材料区选材时,两人都选择了牛奶盒,佳佳想把手臂做长一点,但是剩下的牛奶盒已经被子园拿完了,他准备给机器人做一顶帽子。佳佳要求子园把牛奶盒给她用,但是子园理直气壮地说:“你把手臂弄那么长干什么,我要做帽子的!”佳佳很生气:“帽子做小点也可以,我的手臂长一点好看!”两人谁也不让谁,最后各做各的……

喜欢独占是现代幼儿的通性,在活动中,由于材料、工具有限,幼儿往往会因为不愿意与同伴分享而导致合作的失败,这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养成极为不利。

三、幼儿合作行为的鹰架构建

幼儿的合作行为和能力的发展仅靠幼儿的相互学习和模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进行构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结合在“纸盒创意”活动中幼儿出现的合作冲突问题,我们积极地为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构建鹰架。

1.借用操作材料,引发幼儿合作

在第四周的活动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大小不等的纸箱,让他们自己找伙伴将纸箱设计成人物、动物,通过组合的方式呈现。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从选择合作同伴开始讨论,有的很快就找到了合作者,有的是先找盒子再找伙伴,方式不一。但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很自然地就投入到合作的行列中……

活动中,我们提供给幼儿最多的是原材料和少数的半成品,在幼儿对材料的二次加工中,教师刻意地设计了制作困难,让幼儿在解决困难的同时,激发同伴间的讨论、协商,使合作成为一种必经的过程和需要。

2.使用影像记录,推动幼儿合作

朱××和汪×两人一边交流,一边互相合作完成他们的“无敌”机器人,机器人的耳朵经常会掉下来,两人开始讨论。

汪×:“双面胶多用一点,可以的!”

朱××:“好的,你拿着我来贴!”

汪×:“用手按一下,使劲一点!”

朱××:“我很使劲了!”

汪×:“待会给他装上眼睛吧!”

朱××:“我在材料间看到了很好的材料,过会儿你去拿吧,那

种圆形的塑料片!”

观察到这一幕,教师在活动结束的时候,用照片记录的形式,向全班幼儿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并表扬他们相互协商的合作行为,两个小家伙非常开心,其他小伙伴也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眼神。

利用相机、手机等科技产品,帮助我们随时记录幼儿活动的精彩瞬间,这些影像资料不仅能记录幼儿的成长,还有一个绝妙的用处,就是用来推动幼儿的合作。每当发现身边有效、和谐的合作行为时,我们会拍下来,在分享的时候让当事者看着照片回忆自己与同伴的合作经历,让幼儿觉得教师很重视他们的行为,促使他们更有兴趣参与合作,也给其他幼儿榜样示范的作用,有效地推动幼儿的合作行为。

3.采用竞争游戏,激励幼儿合作

纸盒搭建比赛一声令下,幼儿分组开始活动,我们的竞赛规则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纸盒搭建作品,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第一组的幼儿马上冲进了纸盒储藏区,开始不停地往场地上搬运各种纸盒,并开始各自叠高……

第二组幼儿也不示弱,也运了很多的纸盒、纸箱,但不同的是,他们开始讨论搭建的内容,很快又进行了分工,有的责搬运,有的负责场地上的搭建,很快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纸盒桥。

游戏结束时,让其他两组的幼儿当评委,觉得哪组获胜了,大部分幼儿都把票投给了第一组,在说原因时,幼儿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第一组的作品很漂亮,一看就知道是桥。”

“第二组的人都自己管自己,看不出搭了什么?”

“第一组的速度快,而且作品很有趣!”

“第二组的人都会一起帮忙做……”

虽然幼儿的语言朴实,但是听得出,幼儿能感受到竞赛中组员间合作的重要性。

让幼儿进行一些竞赛式的游戏活动,能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和集体智慧的强大。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能体会合作的成功感,激发合作的兴趣。同时,因为教师、同伴的赞赏和掌声,也给幼儿更大的合作动力。

4.巧用指导评价,支持幼儿合作

小花用纸盒做了一个立体相框,想再做个三角支架,但发现立不起来,于是将三角剪成两段,说:“怎么搞呢?”她问郭×:“你知道那个立体的三角形怎么弄啊。”郭×用手比划了一下,说:“就剪出那个长长的然后折起来。哎呀,我帮你吧。”她拿过剪刀剪起来,小花很快抢回剪刀大叫:“还是我自己来,你把我的线都剪没了!”小花尝试剪了椭圆等,都没有成功做好支架。郭×拿着做好的乌龟给小花看,小花又皱眉大声说:“你别吵我啦!我烦死了。”教师发现后,采用以参与活动的方式进行了“示范性”引导,让小花自己意识到,郭×是想帮助她,自己不耐烦的情绪表现会伤害到小伙伴。

在操作活动中,小花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希望与同伴一起进行操作活动,并有求助行为和分享自己作品的行为。但是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愿意同伴帮她剪,也没有采取同伴的指导意见,并对同伴的分享行为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教师的指导评价是幼儿在合作中的“顾问”,当幼儿遇到合作问题时,教师能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候给予指导和评价,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丰富合作经验。

如活动开始时,教师要起到激发幼儿合作意识的作用:设置合作互动的活动情境,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前的讨论,通过协商分工,分配各成员的职责,在活动伊始就让幼儿融入“合作”的氛围中;与此同时,在活动中的指导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仅要指导幼儿的合作方法,更要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教师可采用直接指导、隐性指导、参与式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结束时,教师可分享经验的活动,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合作伙伴,谈谈合作的感受,说说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让同伴来出谋划策。在解决合作问题的同时,幼儿不仅能互相学习经验,积累合作技能,还能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为培养合作能力提供了精神动力。

四、幼儿合作行为的规则制定

幼儿有效的协同合作是建立在合作规则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保障幼儿合作的顺利进行,结合创意活动中合作的培养目标,与幼儿一起共同制定有关“纸盒创意”的各种图文并茂的提示规则图。

规则的制定能有效促进合作的进行,但也不能阻碍幼儿的自由发展空间,所以我们采纳幼儿的意见,给活动制订了“三要”:要友好,要协商,要分享。“三不”:不争抢,不喧哗,不无理。我们用照片实录的方式展现活动规则,将照片结合文字分别张贴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更有亲近感。为了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积极性,我们还定期进行调整,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成为班级同伴学习的榜样!

合作规则的接受是产生合作行为的前提条件;合作交往策略的给予,有效解决了合作中的冲突。两者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斯玉玲.合作区域促发展[J].幼儿教育,2009.

[2]杨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魅力中国,2010.

[3]宋永艺,廖丽君.浅谈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刊,2010.

[4]田连娟.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M].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出版社,2010.

[5]李倩.论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

[6]王华芬.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J].当代学前教育,2012.

[7]董旭花,韩冰川,王翠霞,等.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上一篇:金秋川藏行 圆梦镜头中 下一篇:多种渠道进行口语交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