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位置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引导与策略

时间:2022-03-31 11:45:51

小学数学位置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引导与策略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中“探究”性课程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探索想象、思维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探究形式的不同带来的探究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当孩子进入小学,在学习单元活动及课前知识铺垫中,一年级学生已知在具体情境中按行、定物体的位置;四年级已知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等,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习用数形结合、位置关系推导等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位置探究;引导策略

真正的探究,需要学生切实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然而课堂中,学生的探究往往被动,并非自主、自发地进行。教师参与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一部分孩子的探究心理,教师的急进也让学生很大程度上受到压制,某种程度上说学生非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一、教师要关注个体

1.注重差异,分层实施

学生之间空间观念的差异客观存在,以上教学环节,对部分学生具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适时借助实物的支持,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2.抓住关键,保证探究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探究、有所思考和收获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教师需要有充分的预设,找准教学的重难点,及时设置适合学生的阶梯,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3.充足空间,贯串教学

探究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具体讲,探究活动的展开需要创设恰当的探究情境,如“怎样清晰地表示出这颗棋子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一步观察、类比、归纳等探究活动,如,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初步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更为简单、抽象的表达方式。在主要问题解决后,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延伸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二、教师的教学手法

现在的教育理念提倡让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去探索、发现事物的本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本文以棋类活动为例进行以下阐述。

1.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文中教师设置了“如何把师生对弈中的最后一颗棋子的位置表达清楚?”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讲述、交流商讨、注意力高度集中等探究效果。

2.拓展时空,促使学生充分探究

让学生真正进行探究,不能只停留于形式,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探究过程。本文中,在让学生探究发现数对表示位置以及表示相邻位置的数对特点时,教学中都给予足够时间,让学生实现真正的探究。

3.小M合作,促进学生深入探究

受学生认知特点及问题设置等因素的限制,让学生单独对问题进行探究对部分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进行探究活动时,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教学中,按学生的能力水平、成绩差异等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同一个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学生互相提问,互相启发,有助于探究活动的深入进行。

三、教师的指导策略

1.找准兴趣点

教师通过“如何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表示方法?”这一要求,促使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当小组成员不知从何处着手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想一想以前学过的教学方法。学生得出结论的时候,再启发学生用更简洁、更清楚的方式表达。当学生已经会用数对表示的时候,强调让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熟练表达。

2.充分展示成果

得出用数对表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那只是学习了一个知识点。通过探究解决这个问题,清晰表达探究的过程,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对学生更加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忽视最后一环。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探究成果得到积极反馈,学生探究新问题的兴趣才会得到强化,才愿意进行探究。本文中,教师注意了让学生把自己小组的观点表达清楚,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达。

3.关注学生表达,及时关注评价

学生要学会简洁的表达,教师要关注每一组学生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中,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及时组织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评价,注重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

4.给足想象空间

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在这个过程中要给足学生思考时间,当大部分学生建立联系时,再出现新的数对让学生思考。进行小组合作时,更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展开讨论,得出什么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通过以上各种方法的开展,让学生在学习的领域中自主、自由地进行探究活动,教师适当地提供教学信息及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探究兴趣发挥到最大,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

参考文献:

[1]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9).

[2]郑金洲.对话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借助具体情境提升估算教学 下一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