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绘画创作的认识

时间:2022-05-08 08:34:02

浅谈对绘画创作的认识

【摘 要】本文从绘画创作由来、绘画创作与个人生活、绘画创作与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绘画创作,认为绘画创作是画家个人情感体验基础上的需要和表达。

【关键词】绘画创作;情感需要;表达

1、绘画创作的由来和功用

谈绘画创作,我想先说在绘画领域中,“创作”是如何出现和发展的。

不得不说中国文字初始时,其许多象形文字,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它是一种符号或图示。文字与绘画在原始社会或许是没有很明显的界限的,“象形文字”可不可以被认为是现在的写实绘画的起源呢?从这一层上来讲,当时的“写实绘画”只是用来传达文字所带来的意念。抛开文字这一层,我们从审美角度来看,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我国先民,他们创作的一些装饰物,可见绘画皱形。如我国现知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赤鹿角枝残段。其上有阴刻的三组图案:第一组有直线、斜线纹组成,第二组由互相平行的密集曲线组成,很似绹索花纹,第三组有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具有对称性的图案。刻纹被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艺术起源说中的“巫术说”可能就是从这个层面上提出的。西方有关绘画最早最有价值的创造,应属距今二万到四万年前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这些刻在墙壁上的动物图画,已经趋于写实,并有娴熟的技法,至今看到让我们赞叹不已。原始人创作这些壁画的动机,难道只是为了观赏吗?或许是一种与原始巫术和宗教有密切联系的行为,有明显的目的性。虽然我们很难推测,但有一点必须承认,这些“创作”是有审美价值的,已经有精神层面的意义。

如果说原始人的绘画“创作”并非纯粹,有其目的性,那我们再看古希腊罗马艺术。他们对美的创造,一方面显示了奴隶主贵族的审美观,另一方面也带有较多的自由和民主色彩。喜欢表现结构严谨,比例和谐,造型准确的人体。在雕塑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出现了很多如米隆、皮佛格拉斯、菲迪亚斯这样的雕塑家。在绘画方面,只有一些善于保留的装饰性壁画和瓶画,大部分被用于装饰建筑或工艺品。绘画风格可见对建筑和雕塑的借鉴,如古罗马庞贝风格的装饰性壁画,具有幻想建筑构图,利用透视扩大空间等的特点。从审美角度来说,雕塑这种古典写实主义风格达到高峰,并发现了“黄金分割”审美规律,而绘画在这一时期还并未出现单独的创作作品。到中世纪,绘画创作一般被认为是基督教思想的工具,远离现实生活,作品概念化,有很强的宗教意识。

文艺复兴的到来,才使得绘画创作得以真正的解放。早期文艺复兴不得不提到具有开拓性的画家——乔托,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画派的奠基人,是欧洲现实绘画的先驱。作品《逃亡埃及》、《哀悼基督》虽然都是描绘宗教题材,但其内容却表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十五世纪的画家还有马莎乔、多纳泰罗、波提切利,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人性化和世俗化的特点。十六世纪的文艺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的作品显示了对人的极大关怀。可见,文化思想上的伟大革新,必然带来创作的变化,审美观念的变化。这一时期,画家的创作被更多的赋予“个性化”因素,注重画家个人的情感表达。但是画家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创作,他们的作品大部分被用于装饰教堂或宫殿。显然“为艺术而艺术”这样的自由画家的存在是不客观的。直到十七世纪,欧洲各国出现了对后世乃至至今影响深远的大师。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法国的普桑、西班牙的维拉斯贵支和格列柯、佛兰德斯的鲁本斯和他的学生凡代克、荷兰画家伦勃朗、哈尔斯和唯米尔等,他们作为专门的画家从事艺术创作,有着各自的艺术追求,并且独立的静物画、风景画开始大为流行。如十七世纪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可谓欧洲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他的创作作品《打纸牌的人》、《捧水果的少年》、《女占卜者》、《弹曼陀铃的少女》等,运用强光对比,极力关注普通群众,增加了文学性和戏剧性。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代表性作品《塞维利亚卖水者》、《火神福尔坎的段铁场》、《教皇英诺森十世》、《宫娥》、《布雷达的投降》、《纺纱女》等,这些作品从题材上来说,既有宫廷贵族和教皇,也表现了普通人;从技法角度来看,画家也受到“卡拉瓦乔式”风格影响,表现社会现实生活,朴素而真实。但后期他又抛弃了“卡拉瓦乔式”的强烈明暗对比,对空间、光线、色彩和结构关系的控制力,使他无愧于西班牙一个时代伟大的绘画大师;从审美角度来看,画家作品明显继承了“卡拉瓦乔式”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注重人物性格刻画,画面有种戏剧性。色彩趋于明亮,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更为真实。

2、绘画创作与个人生活

谈到绘画创作,不得不和生活联系起来。诚然,画家需要创作就必须先获得生活上的情感体验。那种没有心灵上的感触的作品,总是显得软弱无力,缺乏生命力。所以画家经常说“体验生活”,深入到现实中去感受和体验生活是画家创作的重要准备。

画家的个人生活也总是受他所处的地域、文化、社会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直接反应到画家创作的作品中。我们拿油画来说,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中国油画家就开始了油画“本土化”的探索和实践。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西文化的矛盾与碰撞愈演愈烈。一方面,我们要倾心地研究西方传统油画艺术;另一方面,也要立足本土文化,来传达我们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需求。一定意义上,“本土化”可以说是“个性化”的同义词。中国油画家要创作自己的作品就必须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寻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如中国油画家吴冠中先生,年轻时大量汲取了西方的文化艺术,回国后创作的作品却显示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所画风景有种意境美,绘画语言有着西方特点的形式构成意味。其水墨作品与传统中国水墨有很大差别,但也极好地传达了中国人的审美需求。

在画家注重个人修养的基础上,画家在生活中需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和发现。个人的生活也可以说是创新的源泉。画家需要用独特的艺术感受去感受社会生活,用独特的艺术思维剖析和加工生活素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塑造新的艺术形象。这种独特性也必须建立在深挖传统艺术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使艺术创作生生不息而充满活力。

3、绘画创作与方法

创作有方法可寻吗?可以说每个大师都有其自己的创作特点。从笔者的经验来看,好的创作不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其最本质的创造的灵魂是深刻的情感体验。所以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对画家的创作尤为重要,这一点在创作与个人生活中已经谈到,这里不再赘述。

画家在深刻情感体验基础上,如何使其物化在画面上,笔者认为,画家必须经过构思、构图、素材收集、技法完成这几个过程。构思是在意象物态化之前的心理活动,是“眼中自然”转换为“心中自然”的过程,是心中意象逐渐明晰化的过程。它融合了画家的审美倾向和个人修养,是绘画创作中最重要的过程。构图反映了整个画面的形式,是画家思维和视点的映射。画家不遗余力地凭自身的个人修养与直觉寻找好的构图,直到表现更接近于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素材收集是画家创作必须经历的过程,好的素材总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是画家眼睛观察的结果。技法完成可以说从画家开始构思就已经开始了,画家构思创作时总会与他所掌握的材料结合起来。如果只有好的构思而没有联系到画家自身掌握材料的熟练程度,创作势必寸步难行而趋于失败。上述几个过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绘画创作是画家个人情感体验基础上的需要和表达。这种需要和表达在艺术生命特质上是一个充满生气的、独立自在的世界。画家在创作中应该充分发掘自己的天分和才能,提高自身认识和修养。在创作中避免重复他人和自己、避免功利性、避免抄袭对象。

【参考文献】

[1] 孙美兰. 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周正,于云香.简明外国美术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 薛永年,罗世平.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上一篇:对当前装饰画教学的反思 下一篇:大明宫遗址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