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的探究

时间:2022-05-08 07:51:37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的探究

广东省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部分是中考的难点,是中考试卷的重头戏,也是制约着考生分数高低的瓶颈。它在中考试卷中占的分值大,2011年广东省语文中考题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分值为25分,2012、2013年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分值高达33分。因此,现代文阅读题得分的多少已成为语文成绩高低的一个关键。如何破解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难点?

一、实例分析近年来的命题特点及趋势

纵观这几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部分,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说明文阅读命题特点及趋势:1.逐渐弱化从文体知识角度命题。如:直接考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的方法有哪几种?说明的顺序是什么?这种题型基本已没有。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或考查语言准确,注意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2.加强对文章内容整体理解能力的考查。注重筛选、提取、概括文中重要信息能力的考查。如:2012年试题说明文《“毒胶囊”有多毒》中: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3.增加开放性试题。如:2012年试题说明文《“毒胶囊”有多毒》中: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

议论文阅读命题特点及趋势: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充满思辩色彩、阐释人生哲理的短文。将增加一个选择题。内容为:关键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纳概括、关键语句的理解、语言特点的体会等。考查的重点一般放在提取论点、分析论证思路、探讨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和对作者的人生感悟上,以开放性试题见多,结合生活体验谈对选文某一观点的理解。如2013年试题《怎样让幸福来敲门》,问题: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感到失落、痛苦”?考的就是考生阅读后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态度和幸福的认识和重新的定义。

散文的阅读命题特点及趋势:选取的都是名家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的文章。如2011年的是美国作家比恩的作品《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2012年的中国作家常跃强的《淡淡的深情》,2013年凌鼎年《天使儿》,这些文章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完美。考查几种能力:对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对写法的分析能力,对语言的品析能力,对文章的主旨的把握和感悟能力。考查初步欣赏作品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如2012年《淡淡的深情》中13题通过选择题形式考查了作品思想意蕴、形象以及写作技巧与艺术特色的初步鉴赏;2013年《天使儿》中16题考查了对内容理解和概括能力。

二、不同文体的解题技巧

1. 说明文

考查内容为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1)考查对说明事物的特征的把握。答题方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作答,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2)考查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作用的把握。常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等。常见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考查对段意概括的把握。解题方法:找中心句,结合特征进行概括。(4)考查对语言准确性的把握。问题形式一般为: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答案形式为:不能删,这个词的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删掉后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不准确。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议论文

(1)找论点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三种情况判断:是否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是否用问题引出论点,是否用名言引出论点。(2)论据考点:一般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和数据;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首先使用某某论据,然后对某某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该观点。(3)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思路: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举例论证。格式:举某某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论证了某个观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格式:将……比作……,证明了某个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格式:将……和……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3. 散文

以2012年中考《淡淡的深情》为例。

(1)选择题。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7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 B.第4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遗。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出可见。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

技巧:这道题考查了考生散文的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必须熟记散文的基础知识。如: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清结构,了解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前后呼应,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

(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

②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技巧:①怎样找线索。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②审清问题,确定答题区域。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各个问题涉及哪些知识,在文中的哪些段落寻求答案,即确定答题区域。根据答题区域,精读文本,勾画关键语句。

(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

答题格式:文中把……和……对比,突出了……,更好地表现……的主题。

(4)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词句欣赏要运用一定的句式答题,以确保语言的有序、流畅与准确。往往可以用的格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指的是……”、“……写得好,它点出了……”这样的句式来表述。经常会用到的词语有:生动地、形象地、具体地、表达了、表现了、抒发了等。

学生掌握了阅读的规律和解题的技巧,加上实战训练,就会提高得分率,增强自信,在考试中做到胸有成竹,发挥自如,一定会取得优秀的成绩。

上一篇:一盘水饺和一铺床 下一篇:江文渊:半亩塘里寻“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