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5-08 07:07:27

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开始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价值,它已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研究领域,那么本文便从体验式教学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应用这一角度来探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德育;中职生;心理健康课程

Abstract: to twentieth Century since the thirty or forty's, many scholars begin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value of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method,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field with a full of vigour, so this article from this perspective in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xperience.

Keywords: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rse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体验式教学的自我解读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体验这一词汇进行了研究:体验是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是一种情感[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5页.];体验是意义的建构、价值的生成,理想于对世界的理解与超越[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体验是指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4期.]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教授在《体验教育:共青团、少先队最适应的教育模式》一文当中这样写道:“许多教育家、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事情、很多书本知识离开学校后就会忘记,但有些东西是忘不掉的,忘不掉的是那些最值得纪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毕业以后很多年,学校里教的知识渐渐淡忘了,还有一些东西是忘不掉的,这些忘不掉的东西才是教育。这是很有哲理的,这些忘不掉的东西其实是最刺激、最冲击你的人物、事件、情感,他们和知识一起积淀下来,构成、内化为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它是把教学过程中所学的东西渐渐积淀、渐渐内化、渐渐变成稳定的品质,朝着一定的方向强化、积淀、内化,然后稳固为品质。[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12页.]

那么,体验式教学笔者认为它是意在唤起学习者对相关知识或者理论的体验,而不是直接作用于认知层面,强迫其了解、理解、记忆。是使学习者伴随着某一种体验,产生情感,触动心灵,感受冲突,引发思考,自主探究,获得成长。

二、传统学习方式和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区别

体验式教学较传统教学呈现出显著的不同,其特点总结如下:

三、体验式教育在德育课堂上的应用

(一)铸就团队式、协助式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德育课堂讲求个人学习,教师教授知识,学生理解记忆,实现教学标准化,达到完整体统传授知识为目的,体验式的教学强调团队式学习,即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你所做的并不只是给自己做的,而是对整个团队来讲都是很有意义的。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关于提高中职生创造力一节,我采用了团队式学习,把同学分为四组,提前给每一个人准备好工具和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能根据现有材料做出某种用品,同学们进行互评,提出优缺点及改进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普通,但却有它的奥妙所在,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每个同学手中的物品必须要加以利用,哪怕是一块纸片,一只笔,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会得到加强,因为只要有一个人不参与,整个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学生也会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二)创设生活情景,引起学生共鸣

在进行心理健康课程的每节课的设置中,情景的创设很重要,比如情景体验法,角色扮演法等都是教师通过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们进行参与或观摩,达到问题由学生解决的目的。例如: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人际交往这一节中,关于如何掌握“拒绝策略”,可以创设出两难情景,如好朋友在上课时间邀约出去玩,上课的时候同坐要和你聊天等等......这些情景都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来演绎冲突并消减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并把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其实不止心理健康课程,很多德育课内容都可以进行情景的创设。比如,心理健康或职业生涯规划、公关礼仪、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关于交往礼仪一节中,可以让学生模拟打电话,接电话,接待等情景,或把教室模拟成面试场地,学生扮演面试官及面试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职场礼仪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模式便是直接式的学习,学习是一个根植于体验的连续过程,知识不断从学生的体验中产生,并且在体验中加以检验。[ [美]库伯著,王灿明等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3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教学已经不同以往,如要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即学生吸收课堂所学,就必须要转变教学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学生相比较之下,宁可愿意看一部电影,因为电影中有情节,有他们喜欢的内容,我们的课堂也可以创造情节,把生涩的书本内容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活动。

(三)加大情感投入,点燃快乐支点

一堂优秀课堂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它至少是能让学生拥有快乐的情绪,最终学到知识的课堂。

在体验式的德育课堂,快乐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心情,利用课堂上的活动及良好氛围,刺激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原始的学习冲动,使学生由对学习的趣味,上升为学习的乐趣,最终到达乐学的程度。布卢姆曾经说过:“回顾一下情感领域,它实际上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不打开这个盒子,就是否定这些塑造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的强大动机力量的存在。布卢姆在这里揭示了情感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这对中职的德育课堂来说是及其重要的。中职生作为应试教育下的弱势群体,其内心的压力已经达到了底线,中职生并不是学习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而是他们本身对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不适应感,受到学校、老师、家长的压力及否定性的评价已经让他们难以喘息。所以,针对他们的德育课堂,必须要进行大比例的情感投入,激发并激励他们,让他们那些主观的,带有新意的想法表达出来,给他们一个释放的空间。比如,在心理健康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给学生时间及空间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的认识自己,在以往的教育中。他们根本不能也不敢认识自己,他们所了解到的自己就是那一张张醒目的可怜成绩单。再比如,关于人生目标一课,不要一味的强迫他们必须树立人生目标,而是要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如“金鸡独立”的活动,赏识学生的坚持到底,让他们知晓人生拥有焦点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每一节的德育课堂,都应该加注情感教育,不管的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并让他们也相信自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总之, 体验式教学所创造的环境和氛围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 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通过生动的主题活动使得学生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心情的改变使得学生变得更加开放和放松, 更乐于参与学习, 从而更好地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也解决了德育课无法开展下去的困扰。

参考文献:

[1]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

[2]朱海娟.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

[3]李雪微.快乐德育课—— —浅谈中职德育课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4).

[4]王叙林.愉快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 (6).

作者简介:于淼,女,1984.12.26,教师,法学硕士学位

上一篇:浅析如何发展绿色建筑经济 下一篇:浅谈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