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形式研究

时间:2022-05-08 06:30:05

日语教学形式研究

【摘 要】日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面对不同的对象实施教授。现今的日语学习主要为业余兴趣、工作需要和大学生学习。在培训中心、日企和大学教授日语,显然应当选择不同的方法。本文以不同日语教学场合、受众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旨在研究其中的不同与相似之处,以促进教学上的进步。

【关键词】日语 教育方法 教育对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86-01

一 培训中心日语教学,高成本、对象少

在学生阶段,笔者便开始进入一些日语培训机构做了基础日语培训。当时对于“教育”的理解,无非是将自己已了解的一些语音、语法现象介绍给学生而已,这种形式是通过“一张桌子,两三张嘴巴”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一个教师加一两名学生,边说边练。可以说从教与学人员的比例来看,这种形式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也正是这种形式带来了“速成、高效”的效果。学生单独面对教师,听发音更清晰,提问题更直接,这也是最明显的优点。但这种高成本教育,并不可能作为广泛教育的一般形式,因此从形式上说是不可能普遍化的,而作为教师本身来讲,直面学生,零距离接触,既是方便,也是挑战。

二 日企日语培训,强调与工作的吻合度

从学生成为职员后,我开始了日企日语培训工作。日企员工,虽然受教育的层次、基础、专业各不相同,但工作后学习日语有共性。他们目标定位明确,以工作交流为目的,因此,在上课时,设定实用的、与工作相关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减少工作中的语言障碍是促使他们学习日语的动力,而且由于较好的日语学习和运用的环境,这些学生的进步速度较快。在课堂上,一般不需要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是,并非此种日语教育难度就会降低,因为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为技术工人,学习的经历少,从而造成他们上课习惯较差,对于基础性词义、句意、句法的教学推进慢。融合基础知识于工作情境日语是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有用的方法。身处同一工作单位,对学员们工作情境的把握成为教师的必备素质。以技术工种员工的视角,制订学习进度,把握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多引入有关生产日语的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等手段,不光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弱化“日语教师”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学生中,往往是生产中很有能力的技术人员,也不乏一些部门的生产领导,就生产方面向他们请教,适当“示弱”,减少“被排斥”也是接近学生的重要方法。我认为,在工厂中,对自己的同事进行日语培训,与其说是一种教育,不如说是一种交流,在交流中推广了日语的知识,减少了工作中的障碍,也提升了自己对于日语某专业场合的特殊用法的积累,将“知识”转化为“工具”对于日语专业学习研究者来说也是值得讨论的课题。

三 大学日语教学,要求学术与实用的融合

大学的日语教育,是一种既强调专业性又强调实用性的综合性过程。就日语专业而言,学生从进入日语学习之时,由于“大学生”这一身份,似乎立刻被定性为走学术研究的道路。由于中国学生从中小学开始便接触英语学习,到大学阶段学习的日语向来被冠以“小语种”的头衔,因此,绝大部分日语专业的学生是由零基础的起点来开始学习的,同时,由于学制限定,他们从“零”到专业化的转化时间很短,比起十来年的英语学习生涯,可谓是少得可怜。

第一,起步缓,很重要。虽然,大学生学习基础和习惯好,但由于入学前从未接触过日语,他们也必须从一名门外汉开始。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由于陌生往往会找不到头绪,尤其是对于学习经历较好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开始速度过快,内容过多,会使一部分人怀疑自我,如果这种情绪无法排解,也会使他们产生厌学甚至抵触情绪,这将对教学产生较大影响。

第二,从基础中来,到实用中去。如今的大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选择方向很多。有些学生选择继续研究学术性知识,而更多的是直接参加工作。这一部分学生,不光要求自己了解日语语言规律,而且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使用、交流,解决问题成为必须。其实,日语语言学习与使用是无法分割的。离开使用谈外语研究会变得空洞,而只强调简单听说,又背离了大学生学习的学术性要求。

第三,以日语为工具,培养学生研究日本文化、日语的兴趣。作为本科学习的内容之一,通过日语学习研究相关语言规律以及日本文化也很重要。掌握日语,对于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学生有了日语基础,教师有责任推动其对日本相关文化的认识。在课堂上引入课题,选择性地推荐参考书目,通过各种影视资料的介绍都是推介日本文化、引领学生研究的好方法。

日语教学过程,因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也应随之调整,虽然基本内容一致,但是接受者的学习目的成为日语教师们选择教学方法的出发点。

经历不同教学环境,了解各种背景的学生,是一种十分宝贵的信息资源,也是研究日语教育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课外阅读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下一篇:高职院校行为异常学生个案分析及处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