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课程领导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5-08 04:14:15

职业学校课程领导的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对课程问题研究的高度关注,课程领导策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职业学校的课程领导应该采取何种策略?笔者现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谈这一问题。

一、构建新型的课程领导组织

1.新型课程领导组织是一种扁平式专业(团队)控制型结构

新型课程领导组织是一种扁平式专业(团队)控制型结构。扁平式专业(团队)控制型结构,最多层级为三级,实行线形专业管理结构;最高层级为学校的权威性专业团队;其他每一层级都有相应的专业团队,如图所示。

第一层级:课程委员会,为学校课程领导决策机构。课程委员会是一个开放的专业团队,其成员构成打破学校内部组织和校外社会单位组织系统的限制,力求涵盖不同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能力,以及对课程设计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学校中高层级行政人员代表、学科教师代表、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学者代表、家长及社区代表等。

第二层级:课程领导相关部门,为学校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专业部门。这一层级的幅度,可以根据课程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增加,增加这一层级的专业部门幅度,更有利于学校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第三层级:承担课程领导工作的教职工,根据学校课程发展具体要求,形成专业团队,履行专业工作职责。

2.新型课程领导组织结构的优势

(1)从组织结构上看,层级减少,便于信息沟通;专业控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线形管理,有效地提高执行力。

(2)从成员构成上看,专业人士较多,有利于学习和交流;专业多元化,能减少决策失误;成员代表性强,能有效促进合作。

(3)从组织系统上看,打破单位组织系统限制,寻求合作伙伴,形成一个开放型、参与型和学习型的课程领导组织,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

二、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知能

1.搭建培训平台

多年来,职业学校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不考虑教师个体和教师专业的差异,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缺少针对性。因此,职业学校应立足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教师的个体成长需要,开展专题培训、反思培训和科研培训等类型的培训。

2.开辟培养基地

加强对外合作,充分利用社会的优势资源,开辟教师培养基地,使基地成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的共同体。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工程硕士和教育硕士研究生班,开展专业学术的交流,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夯实教师专业理论功底;与厂矿企业合作,邀请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专家或行业学会专家来校进行技术指导或学术讲座,定期组织教师到厂矿企业实践锻炼,了解现代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经营状况、学习企业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科研机构合作,聘请专家学者,指导学校的课题研究和项目研发工作,组织教师参与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教师的科学创新精神。

三、有效利用和开发一切有利于课程发展的课程资源

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学校课程领导主体需要不断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利用和开发课程发展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学校工具性课程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既是一种课程资源,又是一种可以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资源,是一种工具性课程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性课程资源,可以设计、开发课程资源。

建设工具性课程资源,就是要寻找和利用一切有可能进入学校课程领域的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相关联的条件和因素,形成开发课程资源所必需的工具或技术手段。

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和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社区和家庭,具有学校课程可利用的丰富资源。课程领导强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学校与社区、家庭建立永久的、广泛的合作,邀请社区和家长代表加入学校课程委员会,达成学校、社区和家庭一体的课程资源建设共识,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划适合学生需求的生活课程、综合活动课程,让学生的学习与社区、家庭生活息息相关。

加强校际之间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性、学校特色、学科优势的课程资源,实现校际之间课程资源共享。

建立社会综合活动课程资源。学校应面向社会各界,寻求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地方相关部门、有识之士加强联系和合作,建立社会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社会服务基地,完善和丰富学校课程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活动课程资源。

职业学校应当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专业教师现状,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各方面的资源,每学年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

3.开发隐性的人力课程资源

在传统的资源观念中,人们往往重视一些外显的课程资源,忽视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人力课程资源。职业学校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过程中,应当主动邀请有关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技术专家,兼任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一定职务,共同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四、营造职业学校课程文化氛围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在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独具的特色与魅力,并集中体现学校课程的教育意义、价值取向和创新意识的物质形态、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方面文化的总和。成熟的课程文化,能积极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发展,并为课程改革提供一种精神动力。

1.设计物质形态的课程文化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物质环境与现代企业相距较远。大多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在传统的教室里进行专业方面学习;专业教材作为课程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质形态的载体,内容相对陈旧;学生的实验实习,多人一组、多人一台机器设备、多人一个岗位,生产实践性不强,学习效率低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无法感受到现代企业文化带来的冲击。

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浙江几所职业学校的做法,将设计课程的物质环境企业车间化。把专业课程教与学放在实验室和实习室,将实训车间模拟企业生产车间或鼓励企业车间进校园,逐步实现专业课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使实习重于验证性实验、生产性实习重于消耗性实习。

2.重建制度形态的课程文化

制度形态的课程文化,主要体现在课程管理、课程教与学等方面的基本制度。职业学校现行的课程制度,基本上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单边制订的,教师或学生不能获得心理上和价值上的认同。因此,重建制度形态的课程文化,实现课程制度由单方制订向多方协商制订转变。

3.张扬精神形态的课程文化

精神形态的课程文化,主要是指学校所应有的卓越高远的教育理念、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学生做人求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精神形态的课程文化应当是,也必须是学校文化――校风、教风和学风的集中体现。

但是,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文化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缺乏自信心,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偏常与缺失。这种现实的状况需要职业学校课程领导们,从学校课程文化的精神形态上去倡导和引导。学校要在课程文化建设中,树立学校课程领域中的先进典型,表彰情操高尚者、爱心奉献者、技能优胜者。让学生在课程文化中,有一种自信的萌动、人文意识的觉醒和竞争精神的迸发。

课程领导者们,要根据学校的课程发展,围绕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结合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课程活动。在活动中,建立真诚交流的情境和平等和谐的氛围,从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再到心灵深处感悟和生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专业对口”的困惑与中小学教师职务资格评审... 下一篇: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