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课程文化论文

时间:2022-09-01 01:08:10

职业学校课程文化论文

内容提要摘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在于重新建立课程文化。本文从当前职校课程文化目前状况出发,指出了需要重点解决的新问题。

摘要:职业学校;课程文化;建设

职校课程文化是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中长期积累的反映和课程相关的价值取向,以及师生意识、师生心态、行动规范方面的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1。职校的课程改革和创新必须上升到课程文化层面来探究。本文根据职校课程文化存在的新问题,从先进性文化要求的高度,课程文化建设应在五个方面得到加强。

一、物质形态的课程文化要企业化。

物质形态文化属浅层基础性的物质环境文化。现代的企业文化的物质形态有其非凡性,如统一的建筑色调和风格,满足生产需要的高效的建筑布局,统一的工作服,佩胸卡上岗,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工作车间,具有鲜明的现代化的视觉特征等。目前的职校由于前几年的扩招,课程文化的物质环境是拥挤的,如大多数学生在大多数时间在传统的教室接受传统的课程教育,如实验实习多人一组,多人一机,多人一岗,职业学校环境和现代企业相距尚远。同时,教材作为职校课程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质形态的载体,内容相对阵旧,冗余信息多,岗位适用性不强,明显滞后于企业。

相对于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的课程文化,物质形态的课程文化尽管对育人不起根本性的功能,但其具有直觉性和自然性,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课程文化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自律地社会化[3]。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指出要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因此从环境育人的角度出发,职校按企业化的要求首先把物质形态的课程文化建设好,学生就业时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能尽快融入企业文化[2。

具体来说,(一)课程教学环境和企业车间接近。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浙江宁波几所职校的做法,把专业课程教学放在实验室和实习室,同时想方设法鼓励企业车间进校园,逐步实现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训一体化,实习重于验证性实验,生产性实习重于消耗性实习,学生在课程文化中能真切地感受到模拟的企业文化。现在的职校有部分课程的部分内容可以办到,所有的专业课程需要在课程规划、课程体系设置中统筹兼顾,逐步实施。(二)课程教学设备和企业接近。先进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所以课程教学设备应当和生产一线同步,即使投入大困难多,但必须坚持这个正确的方向。现在设备少一点,可以先解决核心的典型性的设备,突破原来的上课时间限制,多班倒多运转,提高其利用率。(三)引入企业编制员工岗位手册作为教材的做法,以最精练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先熟悉岗位工作操作流程,然后懂得一些基本的原理。

二、制度形态的课程文化要交互化。

课程文化的制度形态是基本的教学计划文件、教师课程教学工作制度和学生的课程学习制度。制度可以促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企业车间甚至员工的行走路线都有规定,不得越过警界线。良好的制度形态课程文化能保证有好的教风和学风。但是现在课程教学制度基本上是单边制订的,教师的课程教学工作制度是校长制订的,学生不清楚老师的课程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学生的课程学习制度是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提出的,学生不能获得心理上和价值上的认同,如学生参加生产性课程实习认为是为学校卖命赚钱。

课程文化的建构性属性表明是一种协商的、互动的,师生通过协商、互动的方式共同进行对文化的理解和建构。[3]课程文化的建设应当是由师生主体参和,校内多方的讨论和协定,更应有企业的参和。要消除教师的课程教学制度和学生的课程学习制度这个事实上的分水岭。因此,应从如下二个方面改进。一是制度的建立过程应和学生沟通。课程文化根本的是影响功能于学生,在制订课程教学制度时,要消除有的教师碍于师道尊严讲面子的想法,消除教师认为学生不一定懂事的想法,所以必须请学生代表参加讨论,也可在学代会上表决,这既是体现科学、民主精神需要,也是从实效出发的好举措。二是制度的定期修订由多方面的参和。制度的完善应当是动态的,要请和课程制度相关的所有人员代表参和,如企业代表、家长代表和学校各管理部门等[5。

三、精神形态的课程文化要扬长

精神形态的课程文化对学生有凝聚和激励等效用,它对职校师生影响是无形的、持久的。所谓扬长就是树立先进典型和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职校的学生入学文化基础不高,适应社会需要依靠的是有一技之长的职业技能能力,学生在课程文化中感染到的是没有了自卑感布满自信心的氛围,形成独有的职业风度和修养,具有在职业竞争中舍我其谁的精神勇气。江苏省教育厅倡导学习的邓建军同志,是职校走出来的劳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所以在课程文化建设中,一是教师抓住课程教学时机多进行表扬,要有“寸有所长”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树立在学习各个环节中涌现的典型,非凡是大力表彰操作技能比赛优胜者。二是科学设置课程模块。职校学生进校选择专业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出现了一些厌学情绪,因此职校要有以生为本的理念,用多模块课程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喜好,促进学生课程学习,树立好学向上的精神。

四、重视隐蔽性课程和活动性课程的文化建设

美国学者NV奥渥勒1970年提出“隐蔽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概念,隐蔽性课程是和传统的显著性课程相对的,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和感悟[4、5。它和“正规课程”区别在于呈现形式不同。隐蔽性课程文化是课程文化的亚文化。学校要重视教师身教功能,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谨的教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崇尚科学和吃苦钻研精神。学校要大力提倡先进的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学校要注重学科的渗透。这些和显著性课程相比不是次要的,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活动性课程是指学生积极参和的课程文化活动,是区别于传统课程的组织形式[4]。职校的活动性课程比较多,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中指出要发挥活动性课程育人功能[2]。它的构建不能单方面强调教师课程教的文化活动,或是单方面强调学生课程学的文化活动,以课程结合为环境,以学生自主参和为特征,将两者围绕学校课程总目标结合起来共建。教师在活动性课程中不仅是知识上传授和技能上示范,重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化和沟通文化的创造,激励学生活动性课程中形成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建立真诚交流的情境和平等和谐的氛围,共享知识技能经验和心得。

五、建立和课程文化建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

课程文化的建设中,仅重视上述的四个方面还不够,必须把过程和目标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课程文化的评价既有全校性的评价,也有单学科课程文化的评价。课程文化的评价不应从上级领导的表扬和批评或者从获得的奖状奖杯为标准,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方法上分定性测评和定量测评。要注重防止陷入只对课程不从文化层面评价的误区。

在过程上分三步摘要:(一)弄清学校长期战略发展对课程的需求。这是课程文化发展的永恒方向和终极目标。(二)测评出课程文化的真相目前状况。一般从师生的满足度、师生的价值观(包括已具备的企业价值观)、教风、学风、行为取向等方面进行测量,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国外较多采用量表(cope)的方法[6。测量需要从数学模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目标检验法、比较法、效益计算法、认同程度计算法等方法中进行有选择地使用。职校的评价水平目前还不能全部达到,可请专业公司进行测评。(三)将上述的两个方面结果进行审计比较,找出差异,得出课程文化的优劣。

职校的课程文化有可塑性,不是静止的,在课程文化建设上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摘要:

[1任锋,王平尧.试论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互渗和结合[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摘要:94~96.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2005.

[3郝德永.走向文化批判和生成的建构性课程文化观[J.教育探究,2001,(6).

[4孙喜亭.有关教学改革中若干新问题的思索(一)[J.江西教育科研,2000,(5)摘要:5~6.

[5姜尖.美国和新加坡两国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及启示[J.兰州,社科纵横[J.2004,(4)摘要:167~168

[6张要一,张志峰.国外企业文化探究成果的启示.中外企业文化.2003,(10)摘要:57.

上一篇:五年制高职课程建设论文 下一篇:高职课程综合化实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