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金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时间:2022-05-08 12:49:59

我国碳金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步伐,需要政策,技术和资本的共同支撑,其中市场机制和金融工具的作用非常关键。我国作为全球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需要从能源消耗模式转向低碳模式,而通过有效的机制,以金融方法应对气候变化,更具长远意义。

关键词 碳金融 碳交易 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我国碳金融发展面临的瓶颈

虽然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的碳信用供应国,但我国却处在碳交易价值链的最低端,国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重重困境与阻碍。

(一)碳金融认识问题。

一方面,国内许多企业尚未认识到碳减排资源中蕴藏的巨大商机。由于缺乏对CDM项目的认识,不少工业项目中的碳交易资源被严重浪费,许多可以进行碳交易的经济发展项目由于碳交易意识的缺失而丧失了其交易价值。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利润空间、运作模式、风险管理、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内容的认识还比较有限。目前关注碳金融的除少数商业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鲜有涉及。且商业银行对减排项目的贷款融资等业务开展得较多,对碳现货、碳期货与相关衍生产品交易等广阔领域的接触仍然较少。

(二)复杂的交易风险。

作为一个处在发展初期且对政策制度高度依赖的市场,碳金融市场的运行面临着诸多风险,导致了交易主体盈利预期的不确定性以及高昂的交易成本。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可主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政策风险:由于各国国情和利益不同,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矛盾错综复杂,《京都议定书》的未来命运仍存变数,这就造成了碳金融业务盈利预期的不确定性,成为碳金融市场发展最大的政策风险。(2)气候风险:能源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一些可再生能源也可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碳排放与能源的消费存在正相关关系,碳交易的市场价格及相关的盈利前景将受到天气变化的制约。(3)金融市场系统风险:此次金融危机中国际碳交易市场价格短期内大跌的事实便是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影响碳金融业务的典型实例。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大幅降低其减排热情与减排压力,直接造成碳信用需求量的锐减,使碳金融市场发展受阻。(4)可持续发展风险:目前,部分低碳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行业标准和技术尚不成熟。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与产品的不断更替,即使企业采用了当前最为先进的装备和工艺,也可能会被迅速淘汰,这就使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市场发展问题。

碳金融市场业务包括直接投融资、碳交易市场业务与银行信贷业务。其中,碳交易市场业务又分为碳指标交易、碳交易中介服务、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目前,我国碳金融市场还很不成熟--除了银行信贷业务方面发展较快之外(主要体现为国家信贷政策调整战略中,银行体系在放贷方面向低碳经济主体的积极倾斜),低碳导向的直接融资体系与碳交易市场均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二、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发挥宏观经济导向作用,确立碳金融战略规划。

碳金融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碳金融体系涉及到很多行业,如证券、银行、税收、法律、信贷等,这就需要监管部门、金融部门、司法部门的通力合作。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进来,把构建碳金融体系当做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国家发展战略来做。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碳金融政策框架体系,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持。这个框架体系必须具备一种激励机制,吸引企业积极参与进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投融资机制,为碳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碳金融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国情,可确立区域导向型的战略。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以粗放生产、高能耗、高排放为代价,高碳产业比重较大。可以考虑引入类似CDM的国内清洁发展机制,并充分发挥财政补贴与税收政策的导向功能,鼓励其他地区的企业对中西部地区低碳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二)加强风险管理。

新鲜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通常带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需要严格监管以保证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碳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能放任自流,要以各项法律法规为准绳,加强和完善碳金融监管。目前,我国严重缺乏碳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有效保护碳金融参与主体的合法权利,不利于调动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制定和完善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碳金融市场的规范化运营。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风险,金融机构要针对碳金融业务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体系,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国内碳交易市场尚未成熟、交易主体被动参与的背景下,交易各方要在拓展碳金融业务的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控制防范风险。

(三)建立多层次的碳交易平台。

我国碳金融市场还处于起步时期,发展缓慢且缺乏经验,应该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的碳金融市场体系。一方面,推动建立国内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如环境交易所、能源交易所等,为交易双方搭建沟通桥梁。可以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尤其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碳交易平台搭建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碳交易体系。另一方面,要继续不断完善CDM交易机制,加快开发支持碳金融发展的各类衍生金融工具,如碳期货、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等。应着手制定与国际市场碳交易均价挂钩和规定绝对最低指导价格的双重最低指导价规则,保护国内碳交易参与主体的经济利益。碳交易平台不只是方便国家之间的碳交易,而且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碳金融交易中争取主动权和定价权。

上一篇:解决当代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支持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