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发展

时间:2022-05-07 11:46:58

节能降耗发展

一、我国当前的能耗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现价万元GDP能源消耗1.1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4%。不变价(1952年价格)万元GDP能源消耗5.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23%;“九五”以来我国能耗水平及其变动情况如表1所示。

为正确评价我国能耗水平,本文选择若干国家的能耗水平与我国比较。

(一)汇率法计算的能耗水平的国际比较。如表2所示,按照汇率法计算,我国能耗水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2002年,我国1亿美元GDP约消耗能源12.3万吨标准煤,能耗水平是日本的7.5倍、德国的5.5倍、美国的4.4倍、澳大利亚的3.5倍,甚至是巴西的2.3倍。但很多人认为,由于人民币汇率水平被低估,导致我国的GDP被低估,进而使能耗水平被高估。

(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能耗水平的国际比较。如表3所示。

与汇率法计算结果很大不同的是,按PPP方法计算的我国能耗水平已相当低。2002年,我国1亿国际元CDP约消耗能源2.1万吨标准煤,仅为汇率法计算的17%,能耗水平仅为日本的1.4倍、德国的1.35倍,比美国低0.11万吨标准煤。不过,当前国际上对用PPP法进行国际汇率换算和比较是有争议的,因为PPP理论是建立在充分开放、充分贸易和市场充分有效的经济基础上,但各国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满足PPP理论的前提条件并不完全成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用此法进行汇率换算得出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1美元不到2元人民币,显然是高估人民币币值。因此,按PPP计算,明显是低估我国的能耗水平。

(三)我国物理能耗水平的国际比较。为剔除汇率对能耗水平的影响,下面再用物理能耗水平来进行国际比较。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物理能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如表4所示。

2002年,我国每千瓦时供电耗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67克标煤,每吨钢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69公斤标煤,每吨水泥综合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4.3公斤标煤,分别高出21%、11%和35%。由于实物量指标不涉及汇率问题,这个结果的可信度更大一些。

综合其它研究成果来看,目前我国物理能耗水平约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至30%左右。但平均能耗水平的差距更大,考虑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因素,万元CDP能耗水平约是日本的4.5倍至5.7倍,是美国2.6倍至3.3倍,总体上还是很低。

二、影响我国能耗水平的主要因素

(一)产业能耗和产业结构对我国能耗水平变动的贡献。如表5所示,剔除2002年数据以后,1995年至2004年我国能耗水平的变动量中,产业结构变动的平均贡献为42.31%,产业能耗下降的平均贡献为57.69%。可以说,近10年来,我国能耗水平下降主要是由于产业内部能耗水平下降导致的。

虽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是朝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更轻的方向发展,但从目前整体情况看,我国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此决定了能耗水平还比较高,尤其是重化工业比重的提高带来了能源需求的大量增加。

(二)各产业能耗水平的比较。如表6所示。

从上表中可看出,我国重化工业能源消耗水平远高于其它产业。1994年至2003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平均为1.65吨标准煤,从四个产业看,只有重化工业高于平均水平,为8.3吨标准煤历元。

(三)各产业能耗贡献度的比较。如表7所示,剔除2002年数据后的结果显示:从四个产业看,第三产业能耗水平降低对万元GDP能耗水平下降的贡献最大,1994年至2003年平均为23.9%,其次是其他第二产业,重化工业排第三,第一产业最低。总之,我国重化工业的能耗水平最大,但其对万元GDP能耗水平下降的贡献最低(除去农业),并制约我国整体能耗水平的下降。这不仅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也说明我国工业领域能耗偏高。因此,降低万元GDP的能耗水平,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二要提升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尤其是重化工业。

三、我国能耗水平下降的空间

(一)我国能耗水平的变动趋势。本文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调整后的GDP数据,分别计算1978年至2006年我国现价和不变价能耗水平及,其变动情况(图省略)。从现价看,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从1978年的15.68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17吨标准煤,28年间下降14.51吨标准煤,年均下降9.7%。但1998年后,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下降速度明显放缓,1998年至2006年年均下降速度只有3.7%,在2003年还出现反弹。从不变价看,能耗水弹更加明显。以1952年不变价计算,万元GDP能耗水平从1978年的17.85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5.8吨标准煤,28年间年均下降速度只有4.1%,接近“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下降速度。1998年后,下降速度大幅放缓,1998年至2006年年均下降速度只有1.1%,远低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进人2002年以后,还连续四年出现上升。

(二)发达国家能耗水平的变动特点。从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能耗水平都经历一个从高速下降转向低速下降的经历:在工业化的早中期,能耗水平大幅度下降,但发展到工业化中后期以后,能耗水平的下降速度大大减缓,甚至会出现不下降或增长。下表给出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在1990年至2000年能耗水平的变化情况(均为不变价)。

1990年至2000年间,整个世界的能耗水平平均下降1.14%,工业化程度较低的非OECD国家平均下降2.25%,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OECD国家只下降0.8%。发达国家中,美国下降较快,平均下降速度也只有1.4%,日本甚至上升0.3%,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只下降0.4%。

尽管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但国内外普遍认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而目前又正处在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阶段,到2020年以前我国都应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决定我国的能耗水平已不再可能像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那样快速下降,而是进入低速下降甚至小幅增长阶段。因此,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十一五”期间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实现难度将非常大。

四、我国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工业、生活消费和交通运输邮电业一直占据前三位,2003年占能源总消费的比重分别为69.98%、11.27%和7.45%,合计占88.7%。从动态看,工业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一直占绝对比重,始终在70%左右徘徊,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生活消费所占比重从1980年起稳步下降;交通运输邮电业所占重在1997年开始逐步上升。在工业内部,六大重化工业占整个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2.55%,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54.77%。从计量分析结果看,重化工业占GDP比重的提高对能源消费增长也有较大影响。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建筑耗能和家庭汽车耗能,交通运输邮电业能源消耗主要是城市交通体系的耗能。所以,重化工业、建筑和交通是我国节能的重点领域。到2020年,虽然工业部门占能源总需求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0%左右逐步下降到55%左右,但仍为第一大用能部门;交通和建筑两个部门的用能增长将明显加快,交通用能所占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1%左右提高2020年的16%至17%左右,建筑用能比例将由目前的16%左右提高到2020年的25%至27%左右。可见,节能的领域应是全面的,对三大耗能部门均需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方面,今后10年至20年,能耗始终占一半以上的工业部门尤其是重化工业仍应是节能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需要尽快改变偏重工业节能,忽视建筑、交通节能的现状,对当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今后需求比例明显提高的建筑、交通部门,必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五、我国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平均能耗水平偏高的主要原因。尽管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较大上升,但还是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55%左右,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而且,我国工业增加值只占GDP的40%左右,但能源消耗几乎占70%,明显偏高,这主要是因为工业内部重化工业比重较大。因此,要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限制资源损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的发展。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尤其是要大力发展能源消耗低的法律、咨询、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同时,加快调整工业部门内部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低能耗的信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制定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提高行业准人标准。

(二)加快技术进步。要加强工业节能技术推广。到2020年,工业部门不仅是最大的用能部门,也是获得节能效应最显著的部门。从节能的实现因素看,工业部门节能应实行技术进步与调整行业、产品结构相结合。要通过修订节能设计规范,实行企业能源审计和报告对标管理,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建立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推行绩效合同等政策和措施,促进工业部门的节能。在建筑节能方面,由于到2002年末,全国只建成节能建筑2.3亿平方米,仅占城市建筑面积的2.1%。因此,应高度重视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国家应制定并实施《建筑节能条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及耗能器具的经济激励机制,制定耗能设备能效标准和标识。在交通节能方面,国家应尽快制定燃料效率和油品质量标准;改进城市规划和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快速公共交通;建立智能交通系统;鼓励开发、购买和使用替代燃料车,对大排量汽车实行更严格的环保限制。

(三)深化改革,让价格发挥基础性作用。不论是产业结构优化还是技术进步,都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事实上,能源定价机制不科学、能源产品价格偏低是我国能耗水平偏高的根本原因。因此,深化改革,让价格发挥基础性作用,应成为我国节能降耗工作的根本措施。而深化能源市场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完善定价机制,增强市场竞争性,加强社会性管制。我国能源定价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完善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切实解决资源所有权的“虚位”问题。二是对能形成有效竞争的能源产品推行市场定价,以及时、合理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三是对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环节实行有效的价格监管,主要是输配电网和天然气管网。四是形成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资源价格结构和比价关系。五是完善矿产产权的招、拍、挂的转让方式,并以边际使用者成本为依据进行政府干预。增强市场的竞争性:一是放松新企业(尤其是民营、外资企业)进入和新技术使用的准人政策。二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在发电市场、石油批发、零售等下游产业甚至炼油等中游产业,有条件地放开市场准人。三是对国有能源企业实行以产权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加强社会性管制的重点包括:完善安全、环保、质量、劳动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使生产者和执法者都有据可循;建立以社会性管制为核心内容的项目核准制,以安全、环保、质量、劳动保护等作为项目立项核准的主要依据;建立统一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遏制生产者的违规行为,使社会成本能充分内部化;建立能使成本内化的税收制度,主要是完善资源税税制,并提高石油消费的税负水平。

(四)完善政府考核方式。建立节能降耗考核制度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考核的目的在于推动政府树立节能意识、深化改革和加强社会性管制,节能降耗不能成为政府干预市场的新借口。同时,考核方式也需进一步完善:一是考核内容除能耗水平下降的定量目标外,还应包括地方政府加强社会性管制等方面的定性目标。二是应要求地方政府拿出详细方案,将节能目标落实到具体的企业或单位。三是完善统计制度,包括能源统计制度和地方GDP核算制度,保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四是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总之,应将完善能源定价机制、增强能源市场竞争性、加强社会性管制作为政府考核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完善相应的措施。

摘要:尽管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但由于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阶段,能耗水平已不再可能像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那样快速下降,而是进入了低速下降甚至小幅增长的阶段。为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的目标,我国应以重化工业、建筑和交通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深化改革并完善政府考核方式。

关键词:能耗水平,影响因素,变动趋势,主要措施

上一篇:制度完善 下一篇:节能降耗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