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法在电工教学中的实用性

时间:2022-05-07 11:37:50

导入法在电工教学中的实用性

一、演示实验引入法

由于《电工基础》属于理工科的课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实验来对其进行配合,但是值得注意的学生在做电工实验时只是出于好奇心,对实验的过程并不是十分的上心,无法掌握实验的重要与意义。同时学生在做实验时存在着片面性与盲目性,甚至有的学生为了一时的兴趣而不观察实验的重点。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导入法来加强演示实验,进而通过《电工基础》的演示实验的环节展示电工教学的魅力,通过化抽象为具体化,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

二、多媒体教学引入法

通过对《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分析之后可以看出它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课程,加上含有过多的公式和概念,因此学生没有过多的兴趣来学习。所以需要通过现代类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同时结合动画与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大大调动学生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温故知新法

人类从小到大的过程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同样的模式,因此在《电工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温故知新的方式,在新知识教学之前先以旧知识作为铺垫。这种渐进导入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悬念刺激法

对于在电工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学习枯燥的部分,教师则可以采用设计悬念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加大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例如在“电磁感应”的教学中,以上海磁悬浮列车运行原理为例,结合正负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它的安全性和快速性。当学生在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的原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后,再主动将《电工基础》所涉及的内容逐渐向社会的内容进行扩展,同时将学生的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在对上海的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以及电工方面的知识融合到课程教学当中,打破电工传统教学的模式。

五、类比引导法

由于《电工基础》内的公式以及概念具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混淆的情况,这就需要将旧概念作为基础,将新的概念加以区分。例如在对磁路的章节进行授课时,可以将前部分所涉及到的电路概念作为引入,然后将磁路的概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就会很好的区分电路与磁路之间的关系,最终可以很好的区分两者的概念。同时,在对三相交流的异步电动机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工作原理:将铁心(磁路部分)和线圈(电路部分)组成一一列在教学黑板上,而后教师提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样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进行区分。

六、开门见山法

此外,《电工基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进而直接向学生阐述学习的目的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例如对电工中非正线周期的电路教学时就可以采用开门见山法来进行教学。可以在教学之前向学生表明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变化是由电压以及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在这节课需要掌握非正弦周期的平均功率以及有效值的算法,此外还需要熟悉非正弦周期的周期引入信号之后的计算方法,最后对课程的学习目的全部阐述完之后就可以引入新课。总之,导入法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备课时,需要根据每节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采用最适合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树立积极思维的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成绩。

作者:兰丰全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谈职校电工电子教学方法 下一篇:强化高水平教育提升海外中医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