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时间:2022-05-07 08:26:05

工商企业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摘要: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除了要与制造企业相互支持,也要与作为生产延伸的商贸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承担提高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力和运作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打造中国物流市场的繁荣景象。通过分析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以及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现状,提出大型工商企业应该承担起扶持、指导和培训尚处于发展初期的物流企业,提高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促进物流业发展的责任。

关键词:工商企业;第三方物流;物流企业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018-02

前言

据调查,中国制造业中31%和50%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9%;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的27%为第三方物流企业,11%由供货方承担,62%由商业企业自理;有70%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物流业务外包。数据显示,到2010年,中国物流总成本将达到28 505亿元,按照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在市场上所占平均份额24.42%,物流市场总规模将达6 960亿元。可以看出,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大。

一、工商企业的物流

1.制造企业的物流。制造企业的物流是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产成品销售过程的所有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三个部分。物流是制造型企业正常生产运作的必要环节,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制造型企业需要通过高效率的物流运作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同时必须通过高效率的物流运作来降低企业成本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2.商业企业的物流。商业企业的物流是指人们生活中的商品从供货方到零售企业以及通过零售企业销售给消费者的物流过程。商业企业依赖物流进行货品的采购供应和销售,一旦发生缺货,不但影响商品的销售,而且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其成本代价很大。所以,物流运作水平及物流服务质量同样直接影响商贸企业的经营状况。

以沃尔玛为例,沃尔玛的制度里对商品配送的时间要求极为严格,只要送货时间超过一分钟就拒不收货,供应商只能再次约时间送货。来到中国市场,常常出现送货时间延迟被拒绝收货后的再次订货甚至超市缺货现象。

二、中国物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中国物流市场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认为工商企业对于物流外包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有物流外包需求的工商企业又认为,难以找到信誉优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满意的物流服务企业。

(一)来自工商企业的问题

1.企业观念问题。“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中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如果用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20%的比例来推断,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很大,但是还只能将之视为潜在的物流市场规模,将中国物流市场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体制束缚。有些工商企业领导担心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后自身利益受损。据物流界有关专家的分析,目前有些工商企业不愿意将物流业务外包,不是他们不知道物流业务外包后可能获得的利益,而是因为企业中一些领导担心因物流外包而使自己利益受到损失,因此对企业自营或外包物流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这也是中国现阶段企业体制不完善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3.追求低成本而选择劣质物流企业服务。部分工商企业出于成本偏高的压力,在将物流业务外包时将成本放在第一位,因而将物流业务外包给那些不规范经营的物流或运输企业,直接导致物流服务质量差。在一些区域市场甚至出现了“劣质”物流企业有市场,而合法经营的物流企业却难以生存的局面。这样不但影响了物流外包业务的发展,而且导致客户对外包物流服务水平的误解,严重影响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形象,非常不利于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物流企业规模及整体水平还不高,很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还没有质的提高,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为数不多。“多、小、少、弱、散、慢”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过时。物流企业的发展跟不上工商企业的发展速度,有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已经是落伍的服务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果广大工商企业还购买这些“过时”的物流产品,将会使自己的产品也落伍,使企业自身丧失市场竞争优势。

2.物流企业提供的优质服务产品与工商企业的需求不匹配。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质的物流产品,但是如果这些企业不了解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是什么,不按照工商企业的实际需求去研制开发自己的物流产品,最终提供的优质的物流产品却不能跟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相匹配。

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力达不到工商企业要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普遍使用,工商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原材料的采购,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市场并进行产品的销售。要这些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必须要求物流企业有相应的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要求物流企业的跨地域作业能力不断提高。而现有大型物流企业的规模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个别企业即使在做,也是把一些区域的物流业务项目再次分包给当地的中小物流企业完成,这样更加增大工商企业的经营风险。

4.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诚信风险。由于合作企业的投机行为可能存在,再加之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要求时间性强,并且物流过程涉及环节多,参与主体杂,业务间的互相影响大,工商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就可能时时发生。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部分工商企业选择了将物流业务外包,可是不时出现物流企业卷款“蒸发”的事件,使这些企业蒙受巨额损失,也让企业在物流业务选择自营还是外包的决策上产生迟疑。

另外,物流业务延伸就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比如,通过采购计划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新产品开发等商业秘密,正是出于商业风险方面的考虑,企业的采购供应物流部分大多选择由自己来做。

5.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的利益冲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在服务时间和服务规模上。对于工商企业而言,客户服务需要产品配送立即进行,尽可能迅速和准时化,并不考虑其他的因素。例如,如果一个包裹需要递送,卡车需要在包裹装卸的精确时刻到达。相反,物流服务企业需要考虑通过运输工具的高效使用而获得利润,为了追求规模经济,一般要收集较多货物并且达到他们的运载能力极限时才开始启动,他们并不考虑所有其他服务,所以包裹的运输递送会尽量延迟到卡车装满时才进行。

三、大型工商企业助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1.观念转变。工商企业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物流服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现在市场进入了价格和质量以外更高层次的竞争,这时服务、送货、维修等物流服务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涉及到物流竞争,物流服务水平成为工商企业树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沃尔玛正是靠高效的物流运作水平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在全球零售业的领先优势。

2.解决物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及各种渠道,真正了解客户市场需求,从而研制开发适销对路的物流产品和服务。通过对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力分析和中国工商企业物流需求状况分析,目前中国物流服务总量过剩,而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产品不足。

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是根据不同产品而定的,即个性化,因此,物流企业应做好顾客目前及潜在需求的调查,从最基本的服务入手,贴近顾客需求,塑造自身的核心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时髦的理念和高层次服务。

3.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中国加入WTO组织后,物流业较早感受到外来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无论是规模和网络覆盖范围、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及信息技术含量,国内企业和跨国巨头的差距都十分明显,跨国巨头很容易把成熟的行业经验移植到中国,通过人才吸引和网络复制占领中国物流市场。

所以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要有紧迫感,抓紧时间全面提高自己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物流市场的需要。

4.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必须携手合作。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只是工商企业物流业务的承包人,而且要求物流企业将其服务延伸到工商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与工商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密切配合,实现1+1>2。

现阶段中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很难达到工商企业的需求。对于这种现状,一些比较成熟的大型工商企业应该多加以指导和培训。此外,第三方物流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5.工商企业指导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自己服务。跨国巨头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他们拥有物流方面的人才和丰富的物流经验,这些巨头有足够的能力指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来为自己企业的物流需求服务。例如,保洁公司与宝供物流的合作;安利公司自己是物流方面的行家,所以在中国市场采用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安利团队+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全方位运作模式;诺基亚则通过培训自己的零部件供应商和物流服务企业以实行动态库存管理,从而确保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

和跨国巨头相比,中国工商企业缺乏物流人才和经验优势,有条件的大型工商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物流部门,去研究如何使物流系统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甚至设计并建立自己所需要的物流系统。通过自己去研究物流,才能积累物流经验,也才能要求物流企业提供适合自己需求的个性化物流服务产品。

结语

虽然中国部分工商企业现在仍然倾向于自营物流,但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以及自营物流中遇到的困难已经促使中国工商企业开始外包物流业务。但是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还不成熟,工商企业相对来说各方面实力更强。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除了要与制造企业相互支持,也要与作为生产延伸的商贸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承担提高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力和运作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打造中国物流市场的繁荣景象。

上一篇:刍议偷税罪的处罚 下一篇:西部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