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07 07:06:32

浅谈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摘要】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已成为其经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金融创新在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往往又会产生新的风险,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交替演进。本文辩证分析了金融创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剖析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与控制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风险防控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金融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金融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助于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客观上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动摇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加重了金融监管当局的责任和监管难度,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两者如影随形。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金融风险

实践证明,商业银行在实施金融创新过程中可能遭遇各种风险。笔者认为,以下几类风险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一)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任何一种产品创新都可能潜含着信用风险,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由于创新业务特别是一些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创新透明度不高,自由度大、杠杆性强,信用风险程度与业务对象的信用状况、交易工具性质有关,银行与业务对象信息不对称,其包含的信用风险表现得更加复杂,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放大性。而且,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或有资产负债类业务,业务对象的信用度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的比率日渐提高,而可依靠的法律监管手段相对匮乏,无法对业务对象实施有效约束,风险一旦爆发,就会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甚至致命性打击。

(二)市场风险

金融创新的一大趋势就是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市场风险主要体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利率、汇率风险不仅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水平,而且影响创新业务产品的经济价值。市场风险出现的原因包括市场利率的变动和各国经济活动的互动,其中部分市场风险因素银行无法控制。而且金融创新中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性质与操作手段依附于金融市场,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进程加快,银行必然更加倚重金融创新业务,因此市场风险是金融创新风险监管的关注重点。

(三)科技和操作风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里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金融业朝着电子化、信息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改变了金融业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组织结构,如网络金融的异军突起。但随着新型经济模式的出现,银行业务越来越多地利用复杂的交易工具和金融手段,交易量飞速提升,给银行的操作风险提供了更大的潜伏空间,金融创新中因技术不完善或技术缺陷而引发的风险;对新技术不了解、不熟悉而引发的风险;违规越权操作或利用技术的不完善故意从事金融犯罪与诈骗活动等引发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操作风险已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法律合规风险

虽然近年来我国针对金融创新的立法做了大量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了一些司法解释和意见,但立法依然不够,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创新更多依靠对法律理念的理解进行风险把握,这种把握的结果往往不是很准确。金融新产品的开发、投入使用,甚至产品的外在设计形式、推广宣传方式等都有可能涉及到某些法律、法规,包括民商法、国际法、知识产权法和技术许可法等多个方面,有可能受到来自监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的行政干预,一旦某些产品政策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均将面临法律风险。

(五)管理评价风险

金融创新由于商业银行自身内控制度不健全,缺少监督反馈机制、会计制度不科学、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原因而引发的风险。比如项目缺乏可行性论证,或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等原因,开发最终以失败告终,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没有实现收益;再如由于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高估了市场潜在需求,开发投资过大,短期收益过小,造成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经营亏损,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对于金融创新中产生的收益和风险,商业银行要树立辩证的金融创新和风险防控观念,科学比较利弊得失,在充分发挥金融创新积极作用的同时,注意防止和规避其不利的一面。

(一)建立健全金融创新体系

金融创新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包括组织体系、决策机制、协调机制、支持保障体系、开发推广体系、跟踪管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等。因此,商业银行要在充分把握和跟踪国内外金融创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和许可,明确创新目标、规范创新程序、确定创新重点、建立创新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尽最大努力推动金融创新效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二)加快金融立法创新

一是认真研究国际金融业的相关法律及操作惯例,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相结合,修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金融创新有法可依,进一步规范、引导商业银行的创新行为。二是加强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支持与指导,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对法律合规、风险防范的作用,进一步解决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问题。三是立法保护金融创新成果,努力探索金融创新权益保护的行政手段和知识产权组合保护策略,切实维护创新银行的合法权益,进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金融市场的良性竞争。

(三)积极开展技术创新

如前所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商业银行要始终秉承“科技兴行”战略,加强金融创新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以金融工程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依托数理统计技术、自动化网络技术和网络加密技术等,不断设计、开发各种新的组合金融工具,防范技术风险,改进服务手段,真正把高科技作为金融创新的有效支撑。

(四)建立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

因为是创新,没有经验可循,每一个新产品、每一个案例判例都是先进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人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要以用人机制创新为重点,不断深化改革,为金融创新奠定人才基础;加强人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培养一支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金融队伍;完善个人贡献与收益相匹配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

(五)统筹把握创新的内外部环境

一是找准自身定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离不开自身经营发展现状,否则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做好创新推广。创新的最终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广。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之前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需求偏好、压力测试等前期工作,有备而创新,同时加强创新的宣传与营销,在市场和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反馈机制,确保创新能得到及时推广。三是加强内控管理。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关键,创新不可避免地与商业银行加强内控管理形成新的矛盾和冲突,这就对银行内控与法律合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四是理顺外部监管。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要主动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争取获得监管者的理解与支持,要始终保持敏锐的经济政治触角对金融创新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未雨绸缪,尽量避免风险,为金融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结束语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还处于一个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金融创新的内外部环境还亟待进一步完善,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还较为薄弱。商业银行要在积极做好金融创新的同时,着力做好金融创新的风险防控,争取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同步发展,为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基于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重要性的... 下一篇:浅谈沪港通对内地、香港股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