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感转移与引导方法探析

时间:2022-05-07 05:30:57

小学生情感转移与引导方法探析

[摘要]小学是学生处于成长变化的关键时期,其生理、心理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教师如何对学生的情感转移深刻认识并加以正确引导,本文就这一话题分析了小学生情感转移变化的特点及其引导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情感教育:情感转移

儿童入学成了小学生,实践活动的领域扩大了,学习活动、集体生活、劳动、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对儿童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一旦被儿童掌握,便会成为他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反映在情感生活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界、社会上无数的对象和现象都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一、小学生情感转移的特点

1、情感日渐丰富化

求知的欲望促使小学生们注意、沉思,使他们兴奋、疑惑、惊奇、欣喜。学生在班队集体生活中,逐步学习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的各种关系。良好的集体生活使儿童获得友谊感、荣誉感的体验;不良的集体生活会使JL童产生猜疑、嫉妒、自私、孤独、冷漠等情感体验。适当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培养儿用对劳动的热爱与自豪的情感。

2、情感分化精细,日益深刻。

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在小学儿童的情感中,笼统的成分减少,情感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例如,笑这一类情感,小学儿童除了会微笑、大笑以外,还会羞涩地笑、偷偷地笑、嘲笑、冷笑、狂笑等等。随着社会性需要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情感益深刻。

3、情感的可控性不断加强

小学儿童开始体验到诸如悔恨、内疚、美感等比较复杂的高级感情,表现手段也更为丰富。在教育、学习的影响下,小学儿童控制、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有所增加。那种“破涕为笑”、“转怒为喜”的现象逐渐减少。他们已能在一定程度上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愿望,抑制不理智的冲动行为。小学儿童情感上的这些特征,主要是和学龄前儿童相比较而表现出的不同,他们与成人相比,情感还不够丰富、不够稳定、不够深刻。教师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促使他们的情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二、小学生情感转移的正确引导

1、教育者要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提起重视

教书育人既需要动之以情,又应该授之以情。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情绪。它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关注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身心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他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的效果,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在闹情绪的时候,才不会惊慌也不会急躁,更不会凭主观意见强行阻止、压制。

3、为小学生营造安全、接纳、尊重的心理环境

小学生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小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小学生成功调控自我情绪的基础。如果小学生经常处于挫折情境中,他很难产生积极的心态和情绪。

在小学校,教师要以关怀、理解、接纳、尊重、支持、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态度与小学生交往,使每个孩子有一种被关爱、被接纳的心理感受,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老师喜欢我”。教师与小学生交往时,应尽可能减少事务性、指令性互动,代之以情感性、交流共享的互动。

4、适时转移注意力,让小学生学会宣泄不良情绪

小学生的注意力相对较弱,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家长和教师可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不愉快的事情上转移到新奇有趣的事物上来。在小学校园,教师应该细心的观察小学生的情绪,当出现低落、失望等不良情绪时及时帮助小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新游戏和新伙伴身上。经常在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帮助他将注意力转移到高兴的事情上,会使孩子逐渐学会主动地转移注意力。正确的认识加上科学的方法能帮助小学生逐步提高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并适度疏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

5、培养小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

许多小学生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或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都试图采用哭闹、发脾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当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时,这种负性情绪会愈演愈烈。帮助小学生学会以一种可被人接纳、又能达到较为满意结果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因循利导,让小学生明白一味发脾气只会损坏物品甚至伤害别人,而自己的不高兴情绪一点都不会好转,从而逐渐学习运用比发泄更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另外,家长和教师也可以用“说出来”的方法为小学生缓解心理压力,通过多种方式为小学生提供机会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引导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乐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做自己做得好的事情,能用积极的方式评价他人、看待他人所做的事情。如小学生的门牙掉了,可以说门牙光荣下岗了,等等。当孩子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面对不愉快的事情,并能乐观地看待它时,孩子们的生活中就会拥有更多的快乐,从而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态。

三、结束语

小学生的良好情感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应当分发挥家庭、社会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其在欢乐和谐的环境中成长。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的这种情感转移,使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简介:刘玉红,河南省洛阳理工学院子弟小学,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

上一篇:让学生放声朗读 下一篇:浅谈诗意课堂的创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