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蒙古包饮食风俗

时间:2022-05-06 10:08:04

体验蒙古包饮食风俗

2012年初夏,我跟几个驴友来到位于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境内的北天山山脉中赛里木湖畔,体验当地蒙古包的风情。

蒙古包位于半山坡上。接待我们的是两个当地牧民,男主人叫阿尔凡,女主人叫苏达。由于一个旅游网,我们相识,得到他们热忱的邀请。

车子停在离蒙古包十多米的地方。阿尔凡与苏达早已穿好了蒙古族服装候在了蒙古包的门口。刚下车,阿尔凡就用一银碗递上了马酒。这是蒙古族朋友特有的风俗:下马酒。我们不会喝酒,但为了尊重少数民族兄弟的习俗,我们都双手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放在唇边,象征性地抿了一口。

喝过下马酒,我们进到蒙古包——阿尔凡的家。这蒙古包十多个平方米,其进门左手侧及里边一圈都铺着厚厚的羊毛毡,羊毛毡上又铺了布,上面放满了馕以及各种奶制品,可惜我叫不出名。

按规矩,进门后必须脱鞋,从左侧上去依次盘腿坐定,不能进门后径直跨上羊毛毡,而且女同胞要坐在右边。

阿尔凡朴实憨厚,他只是一次次把酒敬到你面前,那份敬意使你觉得不喝下会愧对了这份诚意。

阿尔凡一巡酒刚敬好,女主人苏达又来敬酒。苏达显然比阿尔凡活跃得多。她敬酒方法与阿尔凡不同,她一端起酒碗,就先唱上一支歌。根据被敬酒者不同的身份选唱不同的歌曲,我不知道她是现编歌词还是现成歌曲,反正她敬了十来个驴友,所唱歌曲无一相同,譬如她给我唱的歌词大意是“不管春夏秋冬,都欢迎你带朋友一起来作客……”也许,那略带沙哑的嗓音不很甜润,但那种韵味、那种出自心底的真情,是那些走穴的歌星也很难唱出来的。

草原牧民确实很朴实,他们不知怎样欢迎远方客人更好,只一个劲用敬酒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欢迎之意与敬意。除此之外,就是一个劲劝你吃。阿尔凡一样样介绍给我们:那是奶酪、那是酥酒、那是奶疙瘩、那是奶豆腐、那是奶皮子……我每样都尝了尝,觉得奶皮子味道最好。他们说我嘴刁。原来奶皮子是牛奶中最精华的部分,相当于豆浆上面那一层东西。奶酪我也能吃得惯,奶疙瘩有些酸,但据说很开胃。

喝罢奶茶,我们出蒙古包看阿尔凡宰羊。

阿尔凡牵了一头毛色黑白相间的当年山羊来让我们看过,很有点验明正身的味道,大概是让客人放心,这是活蹦活跳的山羊。

趁煮羊间歇,我们换上了主人的蒙古族服装,骑上了马,拍照留念。

苏达还在草场上即兴为我们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蒙古舞蹈。

阳光、蓝天、雪山、青松、苏达一袭红色蒙古服,翩翩起舞于绿色的草场上,仿佛万绿丛中一点红,构成了色彩和谐,韵律动人的画面,那美似定格在达留草场,定格在我们心扉。

当蒙古包前羊肉飘香的时候,我们的做客开始进入高潮。

苏达唱起了蒙古族人的《祝酒歌》。唱罢,她向我们的驴队长——王先生献上了洁白的哈达,然后又唱《美丽富饶的博尔塔拉》,再为我们的队员一个一个地献哈达。我知道,献哈达是蒙古族人的最高礼节。以前虽从书上报刊社、电视电影里看到过哈达,而现在平生第一次自己也接受哈达,多少有些激动。我想这洁白的哈达我将好好保存,留作永远的纪念,纪念这次博尔塔拉之行,纪念这次难忘的做客蒙古包。接受哈达的我,用刚学来的蒙古语说“阿西塔!”

羊肉抓饭我们曾在重庆的特色餐馆吃过,自以为有经验了,谁知蒙古族还有蒙古族的规矩——阿尔凡把一大盘羊肉端了进来,随后用蒙古刀在肥硕的羊尾巴上割下一条二指宽二指长的肥羊肉,放在手心,敬到客人面前,客人须当众吃掉。这是尊贵的客人来到才有的礼节。王先生是队长,自然先敬他,盛情难却,他闭闭眼吞吃了那肥肥的羊尾巴肉。轮到我时,羊尾巴上最肥的一段已先敬了王队长,阿弥陀佛,我的那一条肉是肥瘦各半,幸好我还能吃点羊肉,不致当众出洋相,也不至驳了主人面子。

吃罢羊肉抓饭,苏达把蒙古包顶当中覆盖着的羊毛毡掀开了,一缕阳光直射进来,蒙古包里顿时灿烂起来。

当我们告别时,阿尔凡又执意来敬上马酒,一直目送我们车子远去。山远了,水远了,惟有阿尔凡一家挥手道别定格在蒙古包前,烙印在我们心坎上。

赛里木湖又称净海,而这一片达留草场可称是一片难得的净土。当然,更纯更净的应该是阿尔凡一家的心灵了。阿尔凡一家接待我们,没要任何报酬没收任何费用,只知道是来自千里之外的一批旅游爱好者。

也许,这辈子我们再也没有机会重逢,但他们一家却倾注了最大的热情,把我们当作最尊贵的远方客人。那种民族间的亲情像天山的雪水一样清一样纯,像马酒一样醇一样香。

“拜也尔塔,拜也也尔塔!”(蒙语“再见”),我们再一次挥手道别,依依不舍。

上一篇:我做家常麻花 下一篇:翠绿青菜 添色增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