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系统在远程教研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06 08:45:46

【前言】网络视频系统在远程教研中的应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需要的硬件通常就是普通的语音和视频设备,每一个交互端都可以发言、展示幻灯片课件和其他动画课件。也可以展示网页资源,共享网页和普通文本文件的时候,需要每一个客户端自己拖动滚动条浏览,展示幻灯片的时候不需要客户自己动手,但是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在网络视频和...

网络视频系统在远程教研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性能的不断提升,原先制约网络视频系统的瓶颈:网速,已经不再成为拦路虎,各地教研部门纷纷开始利用网络视频系统开展网络远程教研。这里的网络视频系统特指网络在线直播系统,或者是比较成熟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基于网络视频系统的远程教研因为其模式最接近于传统的教研模式形态,因此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该系统对收看者几乎没有什么技术门槛,打开网页就可以观摩远程教研的各种现场直播,条件好一点的还可以进行远程互动,极大提高了一线教师参与学科教研的效率,减少了边远地区教师参与学科教研的工学矛盾,促进了网络环境下教师全员培训的进程。

网络视频系统用于远程教研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电教人员的服务与操作技能,只有服务到位,才可以保证教研员、学科教师顺利完成远程教研任务。服务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远程教研的组织人员感觉不到任何技术瓶颈,在常态的环境中,开展远程教研。为此,电教人员前期要做大量的测试准备工作,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形成不同教研模式下相对固定的操作规范,避免现场操作时手忙脚乱,影响远程教研的效果。同时也便于利用这些规范对基层学校电教教师开展技能培训,建成一支区域性的远程教研技术保障队伍。

以下6种模式是我们多年来开展远程教研时常用的技术操作规范,由于不同的网络视频系统会有一些差异,因此该规范仅供组织远程教研时参考。

1.集体研讨模式:教研员在办公室或者网络演播室,学科教师在基层学校办公室或者网络备课室。研讨形式基本相似于常规研讨,该种模式多用于计划交流、试卷分析、集体备课等。

需要的硬件通常就是普通的语音和视频设备,每一个交互端都可以发言、展示幻灯片课件和其他动画课件。也可以展示网页资源,共享网页和普通文本文件的时候,需要每一个客户端自己拖动滚动条浏览,展示幻灯片的时候不需要客户自己动手,但是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在网络视频和直播系统中一般无法展现,因此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要事先告诉教师不要添加动画效果,同时要对幻灯片的字号和行数给出统一的标准,便于远程收看的展示效果。

为了加强管理,活动中可以设置主席管理模式,统一管理发言和客户端视频展示,主讲教师如果采用窗口模式讲课,可以考虑暂时关闭文字交流窗口,以免其他人过多的文字交流或者一些无关研讨活动的聊天干扰整个讲课界面。

2.中心组交流模式:学科中心组和教研员集中在网络演播室,学科教师在基层学校办公室或网络备课室。研讨形式相似于学术沙龙,主要发言对象是演播室成员,但是远程教师也可以加入交流行列。该种模式多用于集体备课、质量分析、名师研讨等。基层客户端对硬件设备无特殊要求,但最好使用小型计算机音箱,便于多人收听,但是要启用“抑制回音”设置,防止音响中的声音回溯到麦克风引起啸叫噪音,特别是笔记本电脑,由于音箱和麦克距离很近,非常容易引起回溯,如果活动时发生这种啸叫,应该以主席模式设置:全部静音。必要时,申请发言的客户端可采用外接小型无源麦克的方式,拉开与笔记本音箱的距离。

演播室架设1~2个摄像机位,1~2路语音输入。摄像机可以直接采用模拟摄像机,通过特效合成机进入一个控制中心客户端的视频采集卡,由该客户端发射视频图像信号。语音信号进入调音台合成以后进入上述客户机声卡的线路输入端子,和视频信号同步播出。2个摄像机位通过推拉和切换进行场景扫描,所有中心组成员通过演播室的大屏幕和远程保持联系,本身无需操作计算机。如果远程有要求发言或者视频传输,可以由主席控制统一管理,

3.名师访谈模式:教研员组织学科名师进行访谈对话,基层学科教师在远程参与收看,也可以和名师对话。演播室布置成访谈格局,两路摄像机分别给名师个人特写和访谈会场全景,两路语音分别给名师和教研员。

由于访谈模式不可以让名师抓着话筒讲话,所以,话筒的灵敏度相对要求较高一点,但是又不可以产生太多的嘈杂音,因此事先应该对摄像机机位和麦克风的位置进行测试调整,以免活动开始的时候再来反复调试设备影响活动质量。一般不打开投影仪,如果远程学科教师要求和名师对话,可以在访谈桌前方设置一个监视屏幕(一个普通的电脑显示器),主要是让名师可以感受对方的位置,减轻远程对话的寂寞感。

硬件设备基本和前面一样,会议调度由管理员设置自身为主席,在后台控制本地和远程的交互,教研员无需控制计算机系统,集中精力提高活动质量。

4.名师进课堂模式:组织学科名师在演播室举办网络讲座,基层学校由学科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大屏幕参与收看,基层学科教师在观摩的同时,也体会名师解题的思路以及讲课风格。该种模式多用于大规模的考前冲刺讲座,或者一些大型的报告会。

我们进行过数十次的大规模中考前所有学科的远程讲座,一人讲课,近千名考生受益。硬件设备除了演播室原有的设施以外,应该提供黑板供教师书写,一路摄像机专门捕捉黑板的视频流,用于学生远程收看,由于后排的学生不易看清黑板,因此摄像机必须采取变焦和移动的技术,把板书尽量放大后传输,后期我们也试验过使用白板通过导播台或者录播系统的VGA接口,直接传输教师的板书信号,但是这种直播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

教师的课件采用幻灯片的格式最好,由于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用的课件要求不同,一般都有动画效果,因此不宜采用普通的共享文档模式,应该采用共享桌面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原封不动的把教师计算机屏幕传输到每一个教室的大屏幕,包括所有的动画及视频。

桌面传输模式有两点必须注意,第一,桌面传输比共享文档模式传输要占用更多的本地计算机资源,因此会造成本地计算机的反应速度变慢,所以该计算机不要打开过多的程序,包括杀毒软件。第二,桌面传输会占用更大的网络带宽资源,因此应该关闭视频流的传输,保证课件和教师的语音流畅。当教师退出桌面课件传输后,再打开视频窗口。

一般情况下,课件和板书无法同时传输,除非课件采取普通的窗口模式,这样可以通过主席后台调度,切换布局模式,让课件和板书交替出现。课堂讲课模式不易掌握好话筒的音量,一般的麦克风无法跟踪教师走动。可以添置较高灵敏度的无线话筒,实际使用时,我们也采取直接打开摄像机的内置麦克风,将语音信号在调音台混合后发送到网络。通常摄像机的内置麦克风灵敏度较高,嘈杂音较大,要求演播室附近保持安静。

学校客户端采用投影大屏幕,由于投影机的效果远远不及普通荧光屏,影像一般都比较模糊,除非是等离子大屏幕。因此,在进行教师视频画面传输的时候,不宜只打开一个视频窗口,否则当视频图像太大的时候,反而很模糊,尽量保持2个视频窗口比较合适(主讲教师和某一个学校的会场)。

学校客户端大教室的音响要关闭低音效果,这样可以较大幅度地减轻网络带宽带来的音频滞后混响的模糊不清现象。接投影机的计算机显示器的分辨率最好是800~600,这样可以保证画面传输的流畅和清晰。

5,网上研讨课模式:研讨课主会场的硬件设备,一台摄像机和一个uSB接口的采集卡,这样可以方便的扫描整个教室的授课情况,语音系统可以直接采用摄像机自带的麦克风,它的灵敏度很高,可以捕捉到任何方位的学生发言。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增加一个无线话筒,效果会更好一点,主会场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可以连接网络即可,我们绝大部分活动都是在条件落后的农村学校开展,硬件的要求是很低的。

如果要让学生和远端的教师互动,可以打开投影屏幕,让教师的计算机进入视频教室单独作为一个客户端。但是不要让摄像机传送课堂图像和教师播放投影片的计算机为同一部机器(即同一个客户端),这样会造成计算机负担过重,语音和图像都会出现较大的滞后。

研讨课上课过程中,应该关掉其余用户的语音,这样可以保证主会场学生和授课教师语音的清啼渡。需要交互的时候,由主席分别打开需要发言的用户,发言结束以后,主席应该及时收回他的麦克发言权。

如果基层学校不具备影像采集功能,电教中心可以用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微型的视频采集卡、一台家用小型数码摄像机组成一个便携式直播系统。我们在使用中发现效果一直很稳定。建议提前一天到现场进行调试,用作直播的计算机不要采用局域网动态地址获取方式上网,可以先动态获得以后,立即把它在TCP/IP中静态固定下来,这样可以保证在上课过程中不发生丢失连接的现象。

如果要在同一间教室打开2个以上的客户端,预先要准备一个小型集线器或交换机,因为通常教室只有一个网线接口。如果课程不安排在多功能教室或者机房,有的基层学校的普通教室没有网线接口,这个时候可以由电教中心携带一个小型无线路由器,笔记本电脑安装一个无线网卡(很多笔记本自身就有无线网卡),把无线路由器接在最靠近上课教室的网络接口上,调整无线路由器的IP地址和学校的IP地址在同一个段就可以了。无线上网方案一定要提前去测试,保证活动开展的时候不会因为网络故障而影响活动进程。利用无线上网直播课程的做法,我们成功地进行过多次体育馆、操场、音乐教室的观摩课直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上课时,通常都会打开文字交流窗口,远程观摩的教师,及时发表评论(授课教师无需参与会话),这样的评论比下课以后再来点评要好,课程结束以后,所有的发言都可以保存为文本文件,供后面研讨用。

在研讨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尝试让远程的教师直接和学生对话,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们开展的小学六年级作文讲评课,授课教师展示学生的一篇作文(已经事先发表在网络学生作文栏目),然后让远端的教师亲自和学生亲切对话,使学生感到了很强烈的成就感。再如初二年级的一节物理课,远程教师授课的同时,其他教师就开始评头品足,互相交流,课后,教师留在视频教室,再由教研员和名师作专题的点评和讲座,课后大家反映,这样的研讨课效果好,收获大。

该种模式还可以开展网上说课、网上赛课,让具备远程图像采集传输条件的学校在自己的班级讲课,评委和其他有时间的教师远程参与,图像采集设备对于网络视频传播而言要求很低,如果学校有摄像机(模拟或数字机都可以),再加一块数百元的采集卡就可以了。

网上说课是一种很好的集体备课模式,它对硬件的要求很低,只要有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和话筒音箱就可以了,但是,通常来说,参加说课的教师都作了一些课件,如果是幻灯片、F1as、Word文件一类的就简单多了,直接用共享文档就可以广播给所有客户端。如果是学科主题网站式的课件,就一定要在公网上。否则,在没有静态地址的学校,通常别人无法直接访问教师个人计算机,所以也就看不见他的网站式课件了。

也可以使用桌面流的方式广播所有格式的课件,但是前提一定要保证这部计算机的配置足够高,否则这种模式会造成传输的断断续续,特别是说课教师的语音会很卡的。

网上说课,很多操作都是基层客户端的行为,因此说课的教师应该事先培训视频直播系统的简单操作,最好提前一天实际操作一次,并提前把课件上传到视频直播系统服务器,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6.远程培训班模式:我们主要尝试的是信息技术远程培训班模式,因为其他的网上培训班都和远程教研模式差不多,可以方便的实现,而这种培训主要是技能培训,它牵涉到如何远程传输讲课画面到学校机房的每一部计算机。

硬件要求:讲课教师的计算机配置应该尽量高些,奔腾4系列,内存512M以上为好。如果一定要有视频,最好使用另外一个客户端的摄像机来传送,确保用于讲课的计算机语音和桌面传输流畅。

主讲端采用桌面流广播的模式,该种模式可以原封不动地把教师的桌面广播出去,但是由于该种模式占用讲课计算机的cPu资源特别厉害,网络传输数据也特别大,所以远端客户端会出现一定的滞后,通常在1~2秒钟左右,因此一方面要关掉不用的应用程序,另一方面最好在教师旁边再接一个客户端,观察画面是否到了远程客户端,这样可以保证教师讲的内容和画面显示的同步,在讲课的过程中,点击、切换菜单,切换窗口等速度都要比通常慢一点,要意识到点击以后并不是遥远的地方也已经看见了,要关注一下旁边监视用的客户端屏幕。

基层学校机房教师机充当了一个客户端的角色,把远程的屏幕利用机房广播系统传输到每一台学生机。这里有2点要注意,由于一般的机房广播软件都不支持视频流的广播(除非使用它自己的播放软件),所以,即使远端打开授课教师的个人视频图像,该图像也只是出现在教师机的屏幕上,传到学生机只是一个黑色的窗口。因此,通常远端也没有必要打开自己的视频窗口。如果一定要看到视频,那只好把教师机的屏幕投影到大屏幕上。这种投影的方式用来和远端教师同步操作效果也很好,优点是,一旦使用机房广播系统,学生机的屏幕和键盘鼠标都会被锁住,而直接把远端的画面投影在大屏幕上,学生机键盘鼠标不锁定,就可以同步跟着远程教师的讲课进行操作,缺点是,后排的学生不易看清远程教师的桌面操作。

我们用这种办法开办了3期共6天的信息技术教师网络数据库编程培训班,一期2天的学科教师网页课件制作培训班,一期3天的学生寒假计算机美工培训班,都达到了培训目标。同时对几所学校的机房进行桌面流直播,数百台计算机同步广播桌面,提升了信息技术类培训的效率。

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充分发挥网络视频系统在远程教研中的作用,可以极大限度的提高学科教研,中一线教师的参与面,提高对边远地区教师进行学科培训的力度,同时也可以真正发挥“校校通”工程的巨大作用。

上一篇:物理实验教学的数字化探索 下一篇:充分使用数字地理教室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