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绿城” 建设宜居家园

时间:2022-05-06 07:41:55

打造“中国绿城” 建设宜居家园

2011年10月,首都环境建设办组织中央单位、驻京部队等首都环境建设办工作联络组成员赴广西省南宁市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实地考察了南宁市环境建设成果,其“中国绿城”之称名不虚传,其环境建设重在惠民,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和环境建设职责明确的经验更值得学习与借鉴。

一、南宁市环境建设情况介绍

南宁市环境建设重在惠及于民,曾于2001年、2006年先后两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2007年还获得了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10年获得了“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称号,2011年10月又喜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八个省会城市之一。这一系列沉甸甸的荣誉折射出南宁市十多年来在环境建设方面的不断投入和不懈努力。

(一)打造“中国绿城”,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南宁市早在2000年便确立了创建“中国绿城”的目标,在城市建设中坚持“生态立市”的理念,注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山、河、湖、溪为依托,因势利导,实施环状、带状、层状绿化,形成了多板块、多层次和群落式的园林景观。同时,持续深入推进“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工程,不仅大种树,种大树,全力做好“绿文章”和“树文章”,还坚持连续每年种树都在150万棵以上,并在全市建立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的森林体系,建成了一批公园和街头绿地,包括集中体现“中国绿城”风貌的“名树博览园”,穿越中心城区的邕江两岸30公里长的绿色长廊,40.5公里长的快速环道、82公里长的环城高速两侧,形成了南宁市绿色生态圈,由此获得了“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誉,使得“绿野连八桂,林带环邕城,青山半入城,大道成森林,绿荫山山有,流水处处春”的“中国绿城”名副其实。

(二)打造“中国水城”,建设现代宜居城市

南宁市2009年提出了打造“中国水城”的目标,依托水资源丰富、内河密布的优势,南宁市计划投资300亿元,用10年时间,将该市建成一座“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城市,构筑“蓝脉绿羽”的城市内河水系和绿地景观系统结构,形成18条景观态廊道、24个湖泊和五大环城水系为一体的水、景、人和谐共存的城市环境。为此,南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重点对全市18条内河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整治南湖及其周边环境。目前,“中国水城”工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三)积极创新,提升市容环境质量

南宁市积极探索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采取作业质量与经济利益挂钩,实施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由环卫站内部职工责任承包,有效地调动了环卫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质量。为加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南宁市与英国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减排技术和项目投资,将生活垃圾处理后燃烧发电,既减少了填埋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又产生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南宁市自2003年起探索实行了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既约束了有些市民随意丢弃垃圾的不良行为,也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筹集了一笔宝贵的资金。此外,南宁市还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环卫作业效率。

如今,放眼南宁,但见满目青翠,绿叶婆娑,让南宁人也让中外游人尽享“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终年常绿,四季花开,山、河、湖、溪与绿树鲜花交相辉映,绿化、美化、彩化、果化与亚热带风光融为一体”的美好生活,宜居城市不虚其名。

二、学习考察启示

通过与南宁市环境建设相关部门的座谈和实地参观,首都环境建设办考察组从南宁市环境建设中获益匪浅,启示良多。

一是环境建设重在惠民。最直观的感受是行走于南宁街头,没多远就有街头公园,大街小巷整洁优美,道路商铺井然有序,环城绿意盎然。夕阳下,随处可见家长带着小孩惬意地在休闲场地里玩耍。从市民的闲庭信步与悠然表情里不难感受到他们对这个城市的宜居环境是颇为满意的。由此想到首都的环境,看到的往往是行色匆匆的路人和拥挤不堪的车辆,公园绿地也是人挤人人挨人。如何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看来是首都环境建设的首要命题。

二是环境建设因地制宜。从2000年开始打造“中国绿城”到近几年提出的打造“中国水城”,南宁市依托其气候特征和资源优势,有针对性提出因地制宜的城市环境建设思路,使得环境建设主题明确。“绿城”和“水城”的打造,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助于城市宜居,同时在环境建设方面有明确的方向,便于开展工作,容易获得群众的认可。对于首都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如何依托首都的自然环境条件,扬长避短,开展主题更加鲜明的环境建设是又一启示。

三是环境建设职责明确。自2005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以来,南宁市编制了《南宁市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相继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见》等25份文件,南宁市政府还与各区县、各市直属单位逐一签订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职责,从政策、措施上有力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得以落到实处。由此看来,责任明确是环境建设的基本要素,是成就事业、达到目标的可靠途径。职责明确,监管到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方谈得上人人营造、人人共享宜居环境,才能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执笔人:吴亚梅、康宏志、

舒瑞请、任玉霞)

上一篇: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精细化从“新”... 下一篇:澳大利亚宝活市政府架构与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