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市民助力消费

时间:2022-05-06 01:30:05

农民变市民助力消费

未来中国市民化率进一步提高将推动消费总量提升,经济结构改善,并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平衡。

过去十几年,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但大量农民进城后不能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我们将农民在户口、社保、医疗、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获得城市市民同等待遇的过程称作农民市民化。如果用市民化率(非农户籍人口比例)来衡量城镇化,它显著落后于用常住人口衡量的城镇化率,二者差距接近20个百分点。

未来户籍、土地、社保和财税改革的推进将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到2020年市民化率达到45%左右,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14-2020年市民人口年均增速为3.7%,明显快于过去十年2.7%的增速。农民变市民将推动消费总量提升和结构改善,给经济和消费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看,市民化给进城农民带来收入增长,社保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降低预防性储蓄,收入差距减少降低储蓄率,这将显著增加可用于消费的收入水平,宏观上提高居民消费率,微观上促进消费行业的扩张。

农民市民化主要从三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第一,可以增加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带来转移性收入的增长;第二,减小就业市场上因户籍限制带来的分割,让进城农民获得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第三,更为公平的分配教育和医疗资源有利于进城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劳动生产率。

过去几年,农民工工资增长快于城镇平均工资增速,农民工社会保障参与率也明显上升。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属于低收入群体,农民工工资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有利于总体收入分配的改善,并提高总体的消费率。

由于GDP增长已经从1978年以来平均9.9%下降到目前的7.5%左右,未来消费实际增速很难超过过去9.2%的平均水平。市民化进程加快将带动消费率回升,会减缓消费增速下滑的程度。按照消费率年均提升0.5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的水平)推算,即使GDP增速下降至7%,实际消费增速下降到8%。如果未来通胀控制在3%左右,未来一段时期名义消费仍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市民化对消费结构有两重影响,一是市民化带来收入增长,影响消费行为。由于不同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收入增长会相对增加“奢侈品”消费,“必需品”消费份额下降;二是带来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的转变。

城乡消费差别大和收入弹性高的消费类别增长更快。利用统计局的GDP核算数据和城乡住户调查统计,我们找出城乡消费差别大和收入弹性高的消费类别和耐用消费品,市民化将带动这些消费更快增长,包括文教、娱乐(钢琴、乐器、健身器材、摄像机、组合音响、计算机)、交通运输(汽车)、家庭设备(空调、微波炉、洗碗机、消毒碗柜)、衣着、保险服务等消费行业。

中国目前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消费增量已经超过美国,是全球消费增长最重要的来源。农民变市民会进一步增加中国消费在全球的份额。

中国进口以中间产品为主,过去十多年对铁矿石等原材料的进口大幅增长,但最近几年进口消费品的比重有所上升。目前中国进口中的消费品比重开始上升,汽车和计算机等混合用途的最终产品的比重已经明显提升,旅游等消费类服务进口快速增长,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由于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未来投资增速面临放缓压力。消费率的上升,通过进口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会缩小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中国成为消费大国将改变过去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全球产业链条,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平衡。

消费率的上升会使中国更具备大国经济的特征,提高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上一篇:电光科技 矿用防爆电器领军者 下一篇:全球经济疑云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