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落户条件让农民变市民

时间:2022-09-02 04:05:49

放宽落户条件让农民变市民

近年来,合肥市紧紧围绕“新跨越、进十强”的总体要求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翻开了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合肥版”,走上了创新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之路,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

“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建成区面积由 320平方公里扩大到4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35万人增加到39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55.7%,提高到2015年的69.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分类放开落户限制

一是降低迁移落户门槛。合肥市在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面,主要为“三个放宽、一个积极引导、两个实现”:即放宽人才引进的落户条件、放宽县政府驻地镇及其他建制镇的落户条件、逐步放宽“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未婚子女投靠父母”的户口迁移条件,积极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区有合法稳定工作3年、社保缴纳2年即可落户;县城有合法稳定工作1年、社保缴纳1年即可落户;全面放开建制镇落户限制。

二是加大保障流动人口权益。2014年12月10日起合肥市正式实施《居住证管理办法》,同时加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工作,将基本公共服务向居民延伸,按照居住年限在就业、子女就近入学、申请保障性住房、参加城镇职工社保等16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方面提供相应的“市民待遇”。

三是创新户口管理制度。2015年7月1日起实施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户口登记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四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户口迁移条件。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一方面,推进随迁子女教育市民化。保障受教育机会公平。2010年起,合肥市率先提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五个百分之百”政策,即百分之百有学上、上公办学校、享受义务教育免费待遇、同等标准录取省市示范高中、同等待遇录取高中阶段就学,特别是“百分之百同等条件录取省示范高中”的做法在全国领先。

保障教育过程公平。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镇户籍学生一样享有生均公用经费,并与同校其他学生同等标准拨付。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后与城镇户籍学生实行“四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编班、学、统一安排活动。

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园享受同城幼儿待遇,对接收其入园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奖补政策。同时,合肥市范围内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园还可享受市财政“对低保家庭、孤、残儿童进入公、民办园就读,凭相关证件给予每生每学期1000元资助”的政策。同时将农民工随迁子女纳入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范围,与城镇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扩大城镇教育容量,不断增加全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定点学校。

另一方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医疗卫生均等化。城乡居民全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并将辖区内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一并纳入本辖区服务范围,为其提供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推进社保均等化。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衔接制度;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不受户籍限制,允许其以个体身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一样享受医疗、工伤、失业等政策待遇。

实施“安居工程”。在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区集中建设宿舍型或单元型小户型公共租赁住房。进城务工人员只要符合享受保障性住房条件均纳入保障范围。为让“新市民”能更好地在合肥安居创业,未来将尝试其租住一定年限后,可以房屋成本价将公租房购入。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

上一篇:一目十行即成诵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口算教学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