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策略之我见

时间:2022-05-05 05:20:28

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策略之我见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初中物理更倡导实施生成性教学,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物理素养等。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如何实现生成性教学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策略

在初中物理课堂实施生成性教学有诸多益处,不仅可有效激发教师的教学思路,还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积极采取生成性教学策略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研究和分析。

一、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点

(1)具有随机性的特点。众所周知物理教学情境并非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的随机性教学会致使学生紧跟教师思路而走,会随着老师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学生们的语言、行为、问题等随时都在改变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和程序,不得不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做出必要调整和改变,所以教学的内容也是非常随机的。这种随机性的特点,势必要求物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2)具有生动性的特点。生成性教学是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展开的,这种教学模式很自然地就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在学习新知识、讲解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充满创意的思想和问题,教师也会随时迸发出诸多教学灵感,这无疑会使物理课堂更加活跃、生动、有氛围,同时也使学生对教学环节充满兴趣。

(3)具有真实性的特点。由于生成性教学没有经过刻意安排和设计,一切都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和分析中的思想交流和碰撞,这无疑增加了生成性教学的真实性和自然性,教师随时可把自身在课堂迸发的教学灵感及教学新思路应用在授课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所提问题及其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进度,这些举措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真实性。

二、实现初中物理生成性教学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1)在民主化氛围之中实现教学的生成。民主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彼此平等对话的过程,是思想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是经验共享、心灵契合和理性升华的过程,是教学生成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民主、宽容的思想,才能容忍学生所谓的“不和谐”及“节外生枝”,才能推动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我们以实例为证,在学习“核能”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伊始请同学们思考并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即“核能是有利还是有弊”,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畅所欲言,结果有一个学生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为例,发表了自己很多独到的见解,教师在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誉的同时可紧抓这一生成性问题,对同学们加强启发和引导,请他们作出积极深入的思考,从更深层面来把握这一问题,这无形中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生成性课堂的形成。

(2)在学生的错误之中实现教学的生成。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头脑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错误的与科学知识和理论相违背的观念,这些错误的前概念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是并存的,一旦他们开始接触和学习教材中的新知识,二者就开始产生剧烈冲突和矛盾,这种状况的存在无疑会影响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知识。鉴于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正确面对学生的这种错误,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可在与学生的错误辨析中实现教学的生成。

(3)在探究活动中实现教学的生成。新课标倡导中学物理要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生成。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质疑,会作出一系列判断、比较、选择及修正,最终获得正确结论。例如在学习“浮力”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作出探究“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结果学生们作出各种五花八门的猜想,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适当对同学们加以引导“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液体或者气体”,教师可接着追问“要探究影响因素,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展开思考”,这样就很好地为学生的猜想指引了方向,同时也促进了教学的生成。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促进教学的生成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做出积极努力,就一定可以推动教学成效的提高,促进生成性课堂的形成。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中学)

上一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下一篇:快若闪电的固态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