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环境大不同“在家上学”需谨慎

时间:2022-05-05 08:30:15

成长环境大不同“在家上学”需谨慎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中显示,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其中大部分处于小学阶段。这些家庭大都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过半家庭月收入1万元以上,多数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孩子的学习。

让孩子“在家上学”,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教育方式。童话大王郑渊洁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先驱者和引领者,他对儿子实行家庭教育的成功让众多对现行教育不满的家长们看到了另一种教育模式,但是家长们也应该看到郑渊洁的女儿选择的却是去学校。看来“在家上学”也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家上学”,表达了家长和学生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现在学校教育同质化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教育方式单一、分数至上理念严重等问题在学校普遍存在;并且一些学校依然存在管理方式粗暴的弊病,某些老师的师德问题也是让家长不信任学校教育的原因之一。要想让学校更受家长的青睐,需要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只有素质教育真正落实,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得以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才能吸引孩子重新走进课堂,才能让家长放心。

但在家上学与在学校上学一样都是有利有弊的,家长们要仔细权衡,慎重选择,不可盲目跟风,否则赔上的就是孩子的一生。在学校上学虽然有各种不足,但是学校的教育方法、教材等都趋向成熟,更为全面和专业。在家上学则对家长的文化程度、时间等要求较高,并且没有集体生活的磨合,孩子容易孤僻、不合群、社交能力差。再者,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亲近感是天性,是家长的陪伴代替不了的,学校生活同样是美好的回忆,哪怕是朋友之间的争吵。家长让孩子留在家中,将孩子屏蔽在群体之外,又何尝不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与权力的剥夺?

另外一些家长模仿了国外的先例,比如美国目前有200万名学生在家上学,且人数还在增长。但是家长们忽略了美国在法律上保障了这种教育方式,各州都有标准,有可供选用的教材和教师指导手册,有专业的执业教师提供咨询。与美国相比,“在家上学”这种形式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下都不成熟、不完善,不能成为常态,家长们岂能拿孩子的未来去冒险!

当然,对于条件具备的家庭和适宜这种方式的孩子,在家上学也是一种选择。希望有关部门尊重家长与孩子的选择,让“家中私塾”合法化,开辟“在家上学”的考试通道,让在家上学的孩子得到同样的考试机会证明自己,以便在社会中递交学习名片,得到社会认可。

上一篇:家庭教育“三原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下一篇:盘点明星爸爸们育儿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