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教学效果障碍的现实反思

时间:2022-05-05 03:39:17

高校双语教学效果障碍的现实反思

[摘要] 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形式与内容不相符合,至少是在完成教学目的上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要探讨双语教学的问题出在哪里,是什么造成双语教学的效果障碍?如何现实地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效果障碍 学习动力 学习兴趣

双语教学是中国高校近年来逐步推进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并且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高校的重视。但是,从我们对有关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随机调查分析以及在双语教学中的实践来看,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不如人意,这点在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反映尤其突出。在我们访问的几个高校10多位双语教师中,大家普遍认为,目前双语教学形式与内容不相符合,至少是在完成教学目的上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显然,双语教学出现了问题,因此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双语教学的问题出在哪里,是什么造成双语教学的效果障碍?如何现实、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双语教学效果障碍的基本表现

在双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这在我们的调查和实践中具有普遍现象。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是造成双语教学效果缺失的主要表现。

1.双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动力和教学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都是各个学科的专业任课老师,这些教师有一个共同特点:在教师年龄序列中相对比较年轻、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并获得学位等。这一特点决定了这些教师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在教学中善于接受新的思想和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同时,由于这些教师大都缺少长期的教学经验,加之双语教学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没有长期的教学积累和资深教师的指导观摩,从而导致了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很难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地预期和自信的把握。同时,双语教学课程在设置上既不同于专业课,又不同于外语课,这也导致了师生之间教学交流的障碍,进而导致了教师教学动力和教学积极性无法发挥。比如,教师用英语提问专业问题,这里就涉及到两个维度,即是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语言能力。有的学生能理解但无法表达想法,有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能力又包括专业能力)加以启发和引导,但由于专业与语言的双重因素引导往往很难进行。而且由于一般双语课程的学生和老师都是以中文为母语,在上课过程中母语也更为亲切和利于沟通,也许同样的专业问题如果用中文解释,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而且如果是以掌握专业知识为目的,中文教学也许会更有效率。

2.双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难以有效调动

教学是一种互动过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学习兴趣。从我们的调查、访谈和实践来看,高效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在双语课堂上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不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很多学生对双语课程教学目的认识不清,由于双语课是作为专业课程设置的,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从专业课角度提出要求;其次,按照现在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双语课程在形式设计上要求英语授课和汉语授课基本等量,在教学现实中教师往往是把同样内容用不同语言加以重复,这就导致学生在听课中出现了选择性接受现象。即一般学生从专业出发只听汉语而回避英语。当然,也有英语基础好或者喜欢学习英语的学生会听英语,但是并不具有代表意义。比如,在上课期间教师要求学生记笔记,第一遍用最简单的英语表达:“take notes”,可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当再用中文重复一遍:“做笔记。”学生们才开始记录。这种现象很能说明学生在双语课程中,在语言和授课接受中对母语的第一选择,所以怎样合理地安排双语的比例,仍旧是在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双语教学效果障碍的基本原因

对于造成双语教学效果的原因,曾有不少研究者提出看法。比如,有认为是教材的原因、有认为是非母语造成的语言障碍、有认为是双语教学师资欠缺以及教学方法的原因、有认为是学生外语基础薄弱的原因,等等。我们认为,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造成双语教学效果障碍的根本原因。因为从总的情况来看,目前双语教学教材都采用的是原版教材,这些教材虽然针对国内教学尤其是双语教学还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适当的加以发挥,还是基本可以弥补这种缺憾的;而近些年来,随着高校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大量外语基础好甚至是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教师已经能够解决教师外语素养欠缺问题;至于学生虽然在非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基础参差不齐,但是只要合理配置也都不是主要问题。我们认为,造成双语教学效果障碍的根本问题,主要在于如何明确并切实可行地确定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1.双语教学在教学目的上的模糊与缺失

尽管有关教学计划对双语教学目的都写得很明确,国家有关指导性文件也认为,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学科知识,与此同时,帮助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但是从现实来看,这个目的设置并不科学,至少是缺少清晰性和具体指向。因为我们一般在教学计划中,对专业课的教学目的设计很清楚,就是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达成什么知识和应用能力。但是双语教学由于要兼顾学科知识和外语教育,因此这个目的本身就具有二重性。尽管我们的教育尤其是人文社科教育,课堂教学目的本身并不能单一限定,但是通常专业教育在学科目的之外,其他目的都是通过简介形式潜移默化达成的。而双语教学中所设定的这种二重性目的显然有一定的模糊性,与一般教学目标的清晰可切实执行有一定距离。这就导致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间出现两大基本障碍。

首先,是来自教师的障碍。双语教师都是专业任课教师,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以学科教学为主,在授课中当其面临着完成学科知识和外语讲授两个目标时,往往首先把学科知识作为主导,而完成学科知识讲授从母语和教学习惯上以及学生语言接受上来说,显然,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比英语更加具有优势。这就导致了当采取两种语言同时授课时,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传达,必须顾及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在很大意义上必须依靠汉语部分来完成。因为在这种双重目的设置中,完成学科知识和外语水平提升,其实是两个完全等量并行的指标,任何试图在一个课程单元中达成两种不同目标的努力,其结果都可能是两个:或者减少原有目标的数量要求,即在双语授课中对课程进度和学科内容进行压缩和减少,如只完成一半内容;或者是整个课程计划完成了,但是教学中没遇得到良好的展开和吸收,导致学科教学和外语提升都是夹生饭。

其次,是来自学生的障碍。学生对于双语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一点表现的很明显而且比较普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自于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的认同程度,而学习兴趣也是基于对课程认同程度之上的。当然,对课程的认同跟课程内容、教师授课情况密切相关,但是从总的倾向上来说,是与教学目的密切一致的。当专业课教师为学生开设运用双语讲授的专业课程的时候,学生对这个课程的基本定位和心理预期就是学习学科知识,这种基本心理也与老师对自己的角色认同相一致。因此,难免在教学中达成一种默契,这就是传播学科知识。然而在现实中,这种默契却受到了限制,教师还必须同时完成另一个英语教学目的。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定意义上的教与学之间的背离,老师你可以为你的双重目的讲授,学生则完全是从自己需要出发,选择性地听和学,从而导致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受阻,所以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双重目的造成形成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2.双语教学在教学形式设置上的缺失采取双语教学显然和一般学科专业课教学有明显不同,但是目前,我们一般高校中对此认识不确切,或者说认识到了却没有在形式上给与保证,这种教学形式主要来自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的设置上。首先,就课时而言,如双语课程是被作为学科专业课设置的,而在课时和课程学分上,其与一般学科专业课的安排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担负双重任务的课程,试图在同样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计中,完成双倍的教学目标这本身就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另外,由于双语课程本身运用原版教材以及教室外语讲授的特点,对学生的外语基础和外语素养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实际情况是双语课程作为学科专业课程,通常情况是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这就是说所有的学生不论外语基础,不论学生多少都得一样学习。这不仅无法保证教师采用外语授课中,根据学生外语水准和接受特点具体讲授,而且导致教师必须把同样的专业内容用母语和外语进行重复。与此同时,教师试图在教学中推动的一些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尝试也很难操作,如小组讨论、教学互动、学生发言,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三、改善双语教学效果的反思

针对双语教学效果障碍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提升双语教学效果,在目前条件下可以从现实出发,采取简单操作的方式可以进行一些调整,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双语教学作为学科专业课,本身就是传播学科知识,教与学二者之间都必须达成一个共识,以提升学科专业知识为基本追求,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教学中心围绕着专业知识。因此,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最好兼顾到一些涉外的或者是具有国际性的课程,诸如跨文化传播、英美文学等课程。

2.明确双语课程学习思想。双语课程不是去学习英语,而是在使用英语。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但是我们大多数学生从学习进入到使用,很难转化这个身份。目前,很多学校提出要进行全英语教学,从双语教学的效果和发展来看,采用全外语授课的效果预期可能要比双语这种形式好,但是这也牵涉到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是教师的把控水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3.适当调整教学方式。由于双语课程的特点,不能要求按照一般学科专业课那样进行课程设置,因此,必须调整现行的双语课程教学方式。首先,要适当增加双语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学分,这样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充分的发挥和消化,同时也通过形式变化相应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修习课程之前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测试,打破现有自然班级课程修习形态,根据外语层次和教学需要把学生分为不同授课班级,这有利于保证教学中避免外语参差不齐的交流阻力,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发挥互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几乎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其涵盖范围和影响面很大。笔者所探讨的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从人文社科类双语教学着眼,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当然,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改革的思考虽然有其针对性,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待于不断地完善和深化。

上一篇:中西文化中有关颜色词内涵的差异分析 下一篇:试析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意义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