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运用

时间:2022-05-05 01:21:26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澎湃的浪潮,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必将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靓点。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进行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导学功能,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恰当衔接,实现动静结合,巧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乐中求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质量的最佳化,学生发展的全面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学科整合运用

美国教育学家罗伯特? 加涅把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成是小学情景中刺激学习者的组成部分,即教与学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到小学数学学科之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应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电教媒体聚“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而引起的,所以,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达到启动认知的效果。如教“七巧板”这课时,为了在课堂开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出示了很多形象逼真、色彩清晰的七巧板拼图。这时问:“你们觉得图片漂亮吗?你们想拼出和他们一样或者比它们更漂亮的图形吗?”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一股迫切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

2.新旧知识,连接恰当

电教手段可助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如教“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是先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第二组是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回答教师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3.变静为动,显示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解答数学知识抽象性的内容时教师就可采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将书中的圆形,由静态变为动态,用微机先出示一个圆,将它分成红蓝色各一半,再把它平均分成16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32份、64份,继续拼成一个新图形,根据电脑演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出圆的面积=πr ×r=πr 2 计算公式。这种用微机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4.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还要根据课型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特别是那些用传统媒体难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内容,教师如果因材施教,借助于幻灯、微机等现代媒体,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个重、难点,我采用微机进行演示,首先显示一个长方体,再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右面这相邻的三个面分别涂上红色、蓝色和黄色。然后移动前面至后面、移动右面至左面、移动上面至下面,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带上音响,发现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并且引起学生概括“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接着,选择水平方向的一条棱旋转,发现它与其它三条棱长度相等,亦即水平方向的四条棱长度相等。同理,得出上下方向的四条棱、前后方向的四条棱长度都相等,再引导学生概括成“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样同学们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顺利地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5.明理导航,发展思维

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思维。教学过程中要 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周长计算方法“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我在教“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期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灵活融现代信息技术于数学课堂之中,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音形兼备,静动结合,吸引学生的独特优势进行教学。为长期以来教学改革曾做的诸多尝试与实践,如:愉快教学、情境教学、和谐教学及高效课堂教学等成功的模式提供更大广阔的空间,从而更加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更加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幼儿艺术活动中多媒体运用之我见 下一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