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04 10:28:00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 笔者详细地介绍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以及其教学模式和教学实例,阐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的必要性和教学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利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使学生进行英语的学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运用性,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积极能力打下基础”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高职高专 大学英语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教学法进行持续不断地探索和革新,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从语法教学法、听说教学法,到情景法、活动教学法,再到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都是一次又一次地实践与尝试,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式的学生被动式接受的语言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和目标转移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的实际运用的综合能力上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种以教师明确地给学生布置任务而让学生动用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各种能力来完成任务的实践性教学法,有极强的实操性,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的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学习模式,在我国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课堂中的研究和应用也愈来愈受到教师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交际语言教学诸多教学途径中的一种,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时兴起来的一种教学法。关于任务的界定,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做了界定。然而,早在20世纪50年代,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并不是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开始运用的,而是最早运用于职业教育中,用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任务的教学模式来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美国军队也一直采用“任务型训练”方式来培训军人使用武器。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马来西亚和印度等一些亚洲国家对任务型语言教学进行过实验,但并未系统地进行深入总结与研究。知道80年代中期,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者Long, Crooks,Willis和Nunan等才比较系统地提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张。此后,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便开始时兴起来。

1985年,Long对任务作了如下定义:“任务是一项人们为自己或别人免费地或获取一些报酬而进行的工作。如刷篱笆,给孩子穿衣服,填表,买一双鞋……换言之,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个定义中的任务主要指社会生活中的任务,没有涉及课堂教学的活动,但这类任务是我们培养学生离开学校最终要做的事情,是学生学习外语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最终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龚亚夫,11)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语言习得理论。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语言习得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有两个概念: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习得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是扮演组织者、示范者、协调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教师以具体的交际和语言任务设计明确、具体、可实行的任务,为学生创造具体的语境,让学生通过体验、表达、沟通、讨论、合作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模拟现实生活中听说读写的任务,达到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实现第二语言的习得。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语言的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学生需要在不同情境里反复接触含有语法规则的实践机会,还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以及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固定的表达方式,从而慢慢地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

1.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Jane Willis在1996年在她的著作《任务性学习模式》中,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课堂活动的一般模式。以任务为基础的学习建立在三个阶段上:新语言材料的引入(pre-task preparation)、语言的练习(while-task process)和新语言材料的输出(post-task activity)。首先,在新语言材料的引入阶段里,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得新语言知识之前,先呈现给学生新的语言材料,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储备。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与所学课文主题相关的词汇、句子和语法知识、图片或影音文件等来导入课文主题,帮助学生明确任务的要求、熟悉主题并做好完成任务的准备。其次,在语言的练习阶段,教师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任务链。该阶段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机械性练习(mechanical practice)和有意义的练习(meaningful practice)。在机械性练习阶段,教师给出一些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机械性练习,进行模仿、重复和纠正语音语调,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来完成任务。在有意义的练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实际性的任务,达到用语言进行交际实操的教学目的。

2.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本教学实践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09级LF班的大学英语课堂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2册第5单元Text A “The Treasure in the Orchard”一文为例,笔者在教学中围绕课文设计了以下任务型活动:

Task 1:What is wealth and what kind of wealth do dying people hope to leave their children? With your classmates, discuss the best replies to these two statements.

让学生按小组讨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这是一个导入步骤,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基于课文主题来讨论问题。并且挑选1到2个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讨论的结果。通过讨论问题,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情景氛围中。

Task 2: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or phrases that the teacher has explained in pair.

给学生讲解该课文中所出现的单词与词组,并且让学生两两进行中英文单词意思的互相猜测问答,即A同学读单词或词组的中文或英文让B同学说出该单词的英文或中文,然后交换角色,如此反复练习约5分钟,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课文出现单词的熟悉度。

Task 3: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9 questions:

1.How did the gardener feel about his orchard?

2.What we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ather’s and the son’s hands?

3.How often did the sons work before the gardener died?

4.Why did the sons dig so hard?

5.What treasure did they find after a year's hard digging?

6. What did they get from one year's hard work?

7. How did they feel when the merchant gave them twenty bags of money?

8.Were they angry not to find any treasure in the orchard?

9.What did they learn about the treasure in the end?

利用音频文件让学生边听边回答课后问题,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有意输入,目的是在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同时激活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所需要的语言资料来源。

Task 4:Finish the table and retell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summary of the table.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中的课文总结表格,并且复述课程的大致内容。这个笔头“做”与口语“练”的训练旨在让学生加深刚刚讲解的一些新单词与短语和文章内容的印象。并且让他们凭借一些现有的语料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Task 5: Rewrite the story and act it out in group.

让学生按照小组把课文改编成一个角色扮演剧本,然后挑选小组进行课堂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任务的激情,把此次课堂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可以通过每一项具体的任务来逐步发展。

五、结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利用任务来让学生达到交际的实操目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力度和学习合作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法都存在其不足之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也不例外,所以,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仍需要教师继续积累实践经验,总结该教学法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在实际的教学成果中检验并完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尹春霞.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与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罗颖德.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浅释.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与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6]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上一篇: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