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时间:2022-05-04 09:19:06

浅谈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一篇好的文章无疑是有个性的,唯有个性才能使之别具一格,让人咀嚼品味,可以这样说,没有个性的作品就不是佳作。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走个性化之路,只有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才能使学生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个性化作文。

写作的本质是记录人生的过程,必须依赖于个体对生命的沉思和自我的融入。所以个性化作文强调自我个性,要求写作者能尽可能地避免雷同。比如:思想感情的不同,文章立意的不同,谋篇布局的不同,语言表达的不同……总之,文文相异,各不相同。唯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成为学生表情达意的载体,交流思想的工具,真正诠释其本身的内涵。

一、中学生作文个性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作文应该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们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个显著的标志,也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价值观等的重要表现。学生应该通过作文写我心,写我情,达到发表见解,反映生活的目的。

可是,我们中学生的作文却一味地矫情,说假话,空话,套话。似乎总在走一个固定的套路,弄得作文成为拼接的畸形产物。很自然就出现了“空洞无物,无病”,甚至“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可怕现状。何谈个性?出现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

1

教师的引导缺失个性

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是:中考的结果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同时中考升学率也是每所学校的生命线。因而中考的巨大压力决定了老师们的作文教学环境并不宽松,教师只能用高分作文模式和范文作为好作文的标准要求学生,甚至用此作为驱动力激发学生照此努力写出高分作文。模式作文的训练导致绝大多数学生丧失了话语权,因为他们要去用心用笔完成的是他们从没有经历过,或者没有体验过,抑或没有认真思考过的事情。这必然会使学生陷入“模式”这种非常怪异的思维轨道,而个人的态度情感和生活积累,甚至属于自己地表达经验都自觉不自觉地被拒之门外。作文的个性化完全被扼杀了!于是当我们要表达《生命的芳香》时,我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为汶川灾区捐款捐物,为北京奥运争当志愿者……试问除了抗震救灾奥运盛事,就没有贴近我们生活的芳香之美?殊不知,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在平凡的世界里,甚至卑微的泥土中都能开出一朵让我们嗅到芳香的花,也许还能让我们感动到落泪。

2

学生的储备不足

著名教育家刘国正曾说过: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生活的积累储备永远是写作的第一手资料,任何文章都是要以作者对生活的积累沉淀和感悟启示为基础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拿来主义式的资料都远离了生活的本真,有的是精彩段落的套用,有的是屡见不鲜名人事例再现,有的甚至矫情的刻意制造生活的悲惨,来表现勇于战胜挫折……似乎作文成了一个高级的拼凑游戏。毫无疑问这些远离了本该经历多姿多彩人生的作者又怎能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个性化的文章。

如果说现实生活的储备是活水滋润了作文的田园,那么经典的阅读则是开拓学生作文视野的一个利器。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学生的阅读储备量明显不足。我们总是急功近利,让优秀作文阅读代替了对经典名篇的阅读,忽视对报刊杂志的阅读。阅读的过程其实很重要的就是跟着作者阅人,阅世,伴随作者或喜或悲,然后参悟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写作。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阅读储备的学生能写出一篇属于自己的文字。

二、个性化作文的指导策略

1

教师转变观念,敢于肯定个性化作文

当今世界范围内,“教育的个性化”已成为一股强劲的潮流,备受教育专家推崇。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做“小容器”,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德国著名的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也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由于缺乏对学生生命的完整理解,我们教师只把学生看作抽象意义上的“写作体”,忽视作文本该就是人心灵的自由言说。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创造的力量,鼓励学生勇敢自信地走出写作的困境或固有的模式,鼓励学生精心打磨出青春率真,有热情有温度的充满智慧灵性的文章。

当教师转变了观念,真正把每个学生看成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而且试图努力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我们就会最大限度地理解学生,善待他们的作品,敢于给这些富有个性的作文打出高分。要知道作文的批改评价本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和沟通,客观上教者给出的分数已成了学生感受喜悦、烦恼和挫折的最佳指挥棒。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打开一扇个性的窗,引入社会、时代的“凉爽的风”。

让学生放手写出属于自我的世界里的东西,哪怕是一棵瘦弱的小草,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

2

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精读博览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如果缺乏生活的鲜活,那么学生的作文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情感就必定是肤浅的甚至是空泛的。积极深入生活,细心观察生活,慢慢的我们会发现生活就是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有了生活的简单积累还不够,还需要我们用心地体悟多彩的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挖掘出生活的本真,呈现自己独特的感受。

有时学生的思考是肤浅的,甚至混沌的。这时,需要教者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自主阅读和推荐阅读,从深度和广度上保证了阅读的质量。学生阅读的意义在于使阅读者与大师智者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审美情趣,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从而真正让学生成为一个底蕴丰厚,有思辨能力的思想者。

只有有意识地将生活与阅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内外兼修。也许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新手拈来,独抒性灵,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3

交给学生个性化写作的方法

当学生树立个性化作文观念之后,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有关个性化作文的理论知识,以达到情感求真、立意求新、构思求妙、文体求变、材料求精、语言求活。首先,是你写一个新颖生动的标题。“题好一半文”,可见标题在文中占有一个显著的位置。尤其对于那些自拟标题的话题作文,拟好标题更是当务之急。在写作中我们必须紧扣话题,进行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拟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标题,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要有个性鲜明的立意。这无疑是学生生活经验、认识水平、情感取向的集中表现。较好的有价值地立意,往往取决于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敏感度。如在写“有家真好”这篇作文时,绝大多数人写成了表现家庭幸福的文章,可有的同学却从地球是我们全人类家园的角度,表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要潮流,这个主旨也是全人类永恒的主题。这是一个多么善于观察思考的作者。所以,我们在立意时必须作一番深入的思考,只有别出心裁,方能受到好评。再次,新鲜真实的取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鲜素材,是回归现实,找回生活的细节,选择鲜活而后取得的。

4

流畅优美富有个性的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再好的主题和素材都得通过语言来体现。就像古人所说的,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或清新淡雅,或幽默诙谐,或浓艳绮丽,或深沉冷峻

当然,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在要求学生写个性化作文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作文的个性化绝不是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随心所欲,而是要遵循作文本身的内在规律。

真正的个性化的作文,无论是平时的练笔,还是考场作品,最终都会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上一篇:浅谈如何巧妙安排文章结构 下一篇:真情实感,让作文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