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涵义?

时间:2022-05-04 05:32:31

“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涵义?

“互联网+”的概念首先由马化腾提出,并且他在两会提案中正式议论“做大互联网+发展中国”。今年的两会上,总理在报告中也引用了“互联网+”这个词,提出通过“互联网+”的行动,改造制造业,进而升级中国经济,所以“互联网+”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边是一个“行动”,而不是一个名词,通过这个行动改造传统的制造业,升级中国的经济,提升中国的经济,和“新常态”是相呼应的。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入“互联网+”以后,阿里巴巴迅速推出了“互联网+”的行业报告。

推进“互联网+”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从国际上看,中国提出“一路一带”,提出发展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投资银行等思路和具体措施,“互联网+”也可以认为是对国际产业发展方向的回应。比如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了工业4.0,中国版的产业规划是否就是“互联网+”呢?当然“互联网+”的涵义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都不太一样,但是可以认为是一个概念。

创新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做创新链,比如有接触式创新、跨越式创新、持久式创新,其中有一个创新就是概念引领式的创新。比如修一条高速公路做一拨产业,有了4G概念做一拨产业,都叫做引领式创新。只要有一个核心的概念,通过概念引领,就可以创新,“互联网+”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提升,可以和美国级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级的工业4.0并驾齐驱,在发展过程中,甚至可能还有超越之势。

“互联网+”的内涵是什么?

不论是马化腾最先提出来的“互联网+”,还是阿里巴巴快速推出的“互联网+”的行业报告,“互联网+”都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加”,像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卫生等等,简单的加只是一个“物理版”,真正的“互联网+”,需要的是“跨越版”,而不是把这两个行业简单的贴在一起,也就是说需要有化学反应。如果说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物理反应,中间可能存在没法置换,如果说是化学反应,就会有一些要素进行了重组。因此只有互联网对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还有金融产业能进行要素重组,那么我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比如现在的交通行业,目前的行业焦点是嘀嘀打车的问题,或者是其他的专车问题,这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牵扯到化学反应,可能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介入,就要把出租专营几百年来的这种制度和形式给打破。对现代出租的专营制度进行一个重新的设计,这就是“互联网+”。

详细来说,整个出租车行业的管制过去一直都有,世界各地也都有,管制的目的是要加强出租车和顾客之间的信任度。有了互联网以后,“互联网+”行业的管制,使这种信任自然而然的生成了。无论是出租车还是专车,司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料都被互联网详细备案,建立了信任方式,过去的专卖、专营制度下的经营方式可能会被瓦解。所以“互联网+”一定是化学反应,会对行业内原来的要素进行各种重组,而不简单是物理反应。

关于“互联网+”的主体

中国的“互联网+”可能是用户行为导致的“互联网+”,而不是生产导向的结果。德国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的出发点都是用互联网做原来的供应,是生产方式变化了,不是从厂商的角度出发。而中国的“互联网+”,不管是小米公司、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公司所做的,中国的“互联网+”一定是从消费者出发,把消费者的行为规律重新挖掘,规律重新挖掘以后,大公司拿到对整个产业的定价权,据此来重组和定义,这是中国“互联网+”的目的。

过去整个手机行业,生产显示器和芯片的企业都很“牛”,但现在小米的定价权改变了现状,导致它们几乎一文不值。谁掌握了用户行为规律,就可以反过来收购产业链上的其他成员,拥有产品的最终定价权。可能这是中国获得技术创新的另外一个路径。

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把人口红利发挥在互联网上,是“互联网+”的一个中国导线,我们开拓了另外一个有计划的、工业化的源泉,把用户的行为集中拿到定价权,再反过来重组产业链,这在历史上是没有的。过去有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是高铁拿到定价权,反过来重组技术,但这是靠国家规模化发展来做到的,不完全是市场行为。互联网公司通过掌握用户的核心数据来挖掘用户的行为规律完全是市场行为,等于拿到了另外一个定价权,这个定价权堪称中国“互联网+”自己的特色路径。

上一篇:中国二手车“好声音” 下一篇:“翻”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