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25I放射微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时间:2022-05-04 12:45:2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25I放射微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摘 要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4例行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管理,给与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2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患者、陪护以及医护人员均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是一种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的新技术,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恶性肿瘤 125I放射性粒子 护理 介入性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6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恶性肿瘤患者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35~86岁,术前均经病理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纵隔肿瘤2例,其中1例肿瘤较大,大小约12cm×11cm,1例不愿接受开胸手术;肺癌6例,其中肺功能不全4例,双侧肺癌2例;乳腺癌2例,均为晚期不适宜手术;锁骨上转移癌3例;后腹膜肿瘤2例,并肺功能不全1例,术后2年复发1例;恶性淋巴瘤2例;会肿瘤1例;前列腺癌3例;会厌癌1例;鼻咽癌1例;肝癌并胸椎转移1例。

治疗方法:首先行常规CT扫描,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制订治疗方案,术中操作根据肿瘤部位采取相应,局部麻醉后先对病灶CT扫描穿刺定位,按定位标记以1.0~1.5cm间距穿刺种植。针尖达距瘤体外缘0.5cm处种植第1枚粒子,而后每退1.0~1.5cm植放1枚粒子,直至瘤体近端边缘。肿瘤外周布源稍密,中央稍疏,尽量不留“冷区”。周边使用活度偏低放射源,中央区使用活度偏高放射源。植入完毕后,再次CT扫描检查有无“冷区”及有无粒子脱落;若出现冷区即行补植,达到治疗方案要求后终止;然后缓慢拔除穿刺针,无菌纱布覆盖包扎,观察30分钟。

结 果

本组24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小时。术后1~2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3~7天出院。随访1个月~3年,CR 11例,PR 7例,NC 3例,PD 3例;有效率为75.0%(18/24)。未出现与放射粒子治疗有关的放射性肺炎、膀胱炎、肠炎及食管穿孔等并发症,未出现穿刺并发症。本组所有患者术后1、2、4周复查血常规,3例患者2周内出现短暂性白细胞下降(白细胞降至3×109/L),经治疗2周后均恢复正常。患者、陪护家属和医护人员均无发生放射性疾病。

讨 论

术前护理:患者住院期间,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后心理刺激较大,呈现焦虑、恐惧、压抑等心态,对手术和治疗不信任。且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的新型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对治疗不了解,应向患者介绍该治疗方法的新进展,说明粒子植入术的安全性和重要性。患者入院后,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主管医师处理;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相关肿瘤指标、心电图、胸片等;参加病例讨论,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系统化手术护理方案。术前给予止血、抗感染、抗肿瘤增强免疫治疗。

手术护理:护士与医生必须密切配合,熟悉医生操作过程及时准确为术者提供各种手术器械,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面色、血压和脉搏等生命体征。手术结束,嘱患者静卧30分钟,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有无不适,复查CT,安全返回病房。在粒子植入人体时由洗手护士与第二助手核对计数,全组患者均在常规手术结束前,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医师共同核对粒子数目后,避免粒子遗失。

操作中必须轻柔准确,避免损坏粒子外壳引起放射泄漏。植入完成后,手术材料及垃圾测量有无放射源丢失,按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理。

术后观察与护理:嘱咐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合理、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出血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师处理。术后平卧6小时,24小时给予心电血压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引流管应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管内引流液的量、色、质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尽早处理。术后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体温>38℃者在排除感染的可能后可以给予激素处理,同时加强基础护理。125I能量低,半衰期长,平均穿透距离短,故对正常组织扰乱少,防护容易,安全性高,离开患者50cm基本无放射活性[1],为防止医护人员与家属等个体发生电离辐射伤害,保障医务人员与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应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掌握规范的辐射防护护理流程。在做临床护理时,需掌握防护3原则:①医务人员操作时尽量站立于患者的四肢附近;②距离患者种植粒子伤口1米以上进行操作;③各项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在工作中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及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操作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在保证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接触的时间[2]。同时,术后患者回病房后最好住单人房间,如住多人房间时,患者床间距在1米以上,减少探视人员和时间,尤其接触孕妇和儿童不宜与。

出院指导:适当锻炼,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坚持定时服药,作息规律,定量活动,定期复查血象,定期摄片检查放射源在体内的数量及位置。出院时坐专梯与专车,不挤车,以免造成公共污染。进行轻量的户外活动,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高蛋白、低盐、低糖的优质食物。嘱患者定期复查,了解治疗效果,定期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自身防护。

放射性粒子125I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对于丧失手术机会的患者尤为适合,术前加强指导,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可提高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志辉,吴英法,胡晓桦.125I-AFP抗体在肝癌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观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7(4):624.

2 庾竹筠,杨玉珍,陈萍.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临床护理的防护管理.广州医学院学报,2005,33(3):60-61.

上一篇:两种输液拔针方法的比较 下一篇:临终关怀对提高临终病人舒适度效果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