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高辛中毒1例急救与护理

时间:2022-09-15 09:05:14

地高辛中毒1例急救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56

病历资料

患者,女,26岁。近期检查有“瓣膜病”、“心功能衰竭”。12小时前因与其丈夫发生争吵后服下地高辛30片(0.125mg/片)。服药后3小时出现心慌、气促、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不能站立行走。即到门诊输液治疗。回家后病情逐渐加重,心慌气促明显,频繁恶心呕吐,而再次就诊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萎靡,血压100/60mmHg,呼吸15次/分;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46次/分,律齐,二尖瓣、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Ⅳ/6收缩舒张杂音。实验室检查:地高辛浓度4.2μg/L。心电图: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给予吸氧,洗胃,阿托品0.5mg静脉推注,每小时1次,渐减量过渡到口服0.3每日3次,至停用,使心率维持在65~85次/分,并给予极化液治疗。6天后心电图恢复正常,9天好转出院。

紧急救护:①建立静脉通路:选用留置针穿刺,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急救药物的应用。②吸氧和监测生命体征:吸氧2~3L/分,监测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重点是监测心率、心律的变化;监测肝肾功能、生化、血常规、血清地高辛浓度等;观察地高辛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流,使其情绪稳定,让家属给予更多的亲情和抚慰,使其对生活充满希望,配合抢救工作。检查病房环境,及时收起刀具、裤带等有潜在危险的物品,允许家属24小时陪护,床位安排远离窗户。细心观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血清地高辛浓度的监测和护理:对于地高辛中毒的患者,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准。要做到准确有效,采集时间适当,每次采样前要求患者保持安静平稳状态。在安静状态下取血准确率高,因为体内50%的地高辛与骨骼肌结合,运动可使地高辛与肌肉组织的结合增加,致其血药浓度下降[1]。

血液灌流的护理:通过吸附剂的吸附作用,从而清除血液中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1]。该患者共进行2次血液灌流。治疗时采用全身肝素化,血流量120~150ml/分,每次血液灌流时间2小时。

血液灌流过程中的护理包括:配合医生建立紧急的静脉通路,经皮深静脉插管。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该患者在第1次血液灌流10分钟时感心悸、恶心、呕吐,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患者很快诉症状缓解。防止空气栓塞,血液灌注器应仔细冲洗,并使碳颗粒吸水膨胀,排出气泡。并发症观察:血小板减少是血液灌流最典型的不良反应,灌流结束后血小板的下降10%~30%,白细胞也会有所下降[2]。因此治疗前后均需检查血小板和白细胞。另外,血液灌流时需要肝素的量与血液透析不同,持续用肝素泵在动脉侧注入肝素,因此需加强凝血功能的监测。再者,血液灌流最大的缺点是不能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所以在治疗中严密血液检测,严格出入量记录。

讨 论

通过对地高辛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在急诊中毒救治工作中首先要常规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要求有规范化的急救护理程序,要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和急救护理程序,才能正确评估和判断疾病的变化和进展,及时有效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早期彻底有效洗胃促进毒物的排泄、减少毒物吸收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确保及时用药,以排泄被机体已吸收的毒物,并及时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对症给药。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抢救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党东民.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血清地高辛浓度、血钾变化及处理.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1996,10(2):100-101.

2 王志红,周兰妹.危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40.

3 胡家昌,李艳辉.血液净化疗法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6):525.

上一篇:外伤性心脏震荡致室性心动过速抢救成功1例 下一篇:口腔病灶感染5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