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镇康县蔬菜发展对策

时间:2022-05-03 04:32:22

浅谈镇康县蔬菜发展对策

[摘 要] 简述镇康蔬菜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原因,找出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 蔬菜 生产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19-03

镇康,四季气候温和,非常适宜蔬菜生产,具有发展蔬菜得天独厚的优势。蔬菜是人类活不可缺少的食品,是其它商品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活必需品。蔬菜的有无、品种的多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但镇康的蔬菜在本县市场上只占40%左右的份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品种、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认真探索蔬菜种植规律,增加种植数量,提高品种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生产高产、优质的蔬菜,是当前蔬菜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镇康县蔬菜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建国前及初期,商品蔬菜的经营,都是菜农自产自销和农民把自食有余的蔬菜上市供应。民间的蔬菜交易大多是以物易物,余缺调剂,专业菜农极少。随着工矿人口的增多,城镇人口的增加,县城驻地就建有蔬菜基地,并以菜农中逐渐分化出卖菜的小商小贩,供应城镇和工矿。1955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蔬菜交由国家商业统一经营的规定》后,蔬菜划归贸易部门经营,县城驻地设有蔬菜市部。

1964年,镇康析为永德、镇康两县,1964年1月,镇康县城搬迁到忙丙,1967年2月,镇康县城搬迁至凤尾,在县城建设前期,由于建筑工人和机关干部缺乏蔬菜,曾动员全县群众到县城凤尾赶集,并大规模的组织了3次交流街。因县城周边群众较少,不管政府怎样组织,集市仍没有形成,县城的蔬菜仍然紧缺。不得以,县基建队只好专门组织马帮,到各村各寨收购蔬菜,以满足县城蔬菜需求。上世纪70年代中期,县政府成立了“镇康县菜队”,专门种植蔬菜,供应县城居民,蔬菜市场开始出现,随后,又成立了“镇康县蔬菜公司”,专门负责县城蔬菜的调入和供应。虽然缓解了县城蔬菜紧张的局面,但蔬菜品种不多,仍然供不应求。城镇居民利用房前屋后种植蔬菜,多是自给自足。

1985年起,实行多渠道经营,自由购销,接受国家市场管理部门依法监督和管理。为扶持菜农生产,菜农的口粮,1957年,按中央关于减免折征菜农粮食交纳任务和如果菜农口粮不够,还应当供应口粮的指示,实行“公粮折征,余粮免购”,“对蔬菜专业队供给口粮”等办法,完成国家计划的,月供贸易粮16.5公斤,最低供粮标准不低于邻近粮农吃粮水平。

蔬菜购销曾经历了统购包销、产销合一、大管小活、全部放开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统购包销阶段。1958年,实行由经营部门安排生产计划,包干收购,统一销售。由于计划统一布置,生产者无自,出现旺季菜烂、淡季菜缺情况。

第二阶段:为产销合一阶段。这一阶段因供应紧缺,菜价上涨,1980年,停止产销合一办法。

第三阶段:为大管小活阶段。1983年,贯彻商业部提出的“大管小活”方针,即大宗品种下达指令性计划,实行定购定销;细小品种允许自由上市。但又出现菜农多数把粗菜交公司,细菜卖高价,旺季烂、淡季收不到蔬菜的情况。后来,又改为扩大生产者自,放开价格,议价成交。流通渠道为国家、集休、个体一齐上。

第四阶段:为全部放开阶段。1985年后,实行自由上市,议购议销,蔬菜部门撤销、改行,已没有真正的蔬菜机构。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的发展、需求的增大,专业菜农应运而牛,但许多蔬菜品种不多,数量偏少,大量蔬菜仍然靠外调,菜商多往永德县的德党、永康、明郎,耿马县的孟定,甚至到保山地区、德宏州等地调入。蔬菜逐步活跃,蔬菜品种逐步增多,但菜商们经过几次倒手,蔬菜价格上涨,居民购买成本增加。比如,l千克番茄价格高达5元。随着城镇和流动人口增多,使蔬菜供求紧张状况更加突出。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各乡镇党委、政府开始发动群众大量种植蔬菜,并扶持蔬菜专业户,大面积、多品种的种植。据统计,2009年底,伞县专业蔬菜种植户121户,种植面积190亩,其中,风尾90亩,勐捧40亩,南伞50亩。年产蔬菜64万公斤左右,占城镇居民需要量的40%,缺口额达96万公斤左右,蔬菜缺口占60%,仍需外调,全县城镇居民及流动人口3万多人,其中,县城和南伞口岸约占2万人,而且还在继续增加。每年平均消费蔬菜约需l60万公斤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镇康县蔬菜生产经营长期滞后,主要存存以下问题:

1.干部群众对发展蔬菜生产认识不足

很多人认为蔬菜工程已没什么可抓的了,可以任其发展,没有意识到我县的蔬菜总面积少,规模种植没有形成,也没有认识到人们对蔬菜“质”的要求更高了,更没有认识到在我国蔬菜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形成后,蔬菜产业对我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件。

2.各级党委、政府不够重视,缺少相应的机构、规划和扶持政策

2.1没有科学的蔬菜种植发展规划

当地党委、政府在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中,没有蔬菜种植发展规划和计划,蔬菜的生产没有政府专门的区域、面积,蔬菜的经营多为群众自发性的和菜商看准市场后季节性经营。

2.2没有相应的机构和具体的扶持政策

当地党委、政府没有设立一家专门的机构,专门来米抓蔬菜种植、经营。既没有出台具体的蔬菜生产、经营扶持政策,又没有蔬菜发展重点地区和重点农户,蔬菜生产形不成规模。在资金扶持、技术培训、良种推广、水利设施投入以及肥料农药供应等方面严重滞后。

3.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

一是水利资源没有充分得到利用,蔬菜灌溉条件不足;二是长期的交通闭塞,蔬菜流通不畅,农民即使种得了蔬菜,也无个法远距离运输,卖不出个好价钱:三是很少有蔬菜保鲜、贮存设备,大多数蔬菜柔嫩,在贮运过程中易腐烂变质,运输过程的时效性对蔬菜质量影响很大。贮存和运输的困难,影响了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4.缺乏科学的蔬菜种植管理技术

4.1耕作粗放,缺乏精耕细作习惯,菜地土壤团粒结构较差,蔬菜长势较弱,抗涝、抗旱性能较差。

4.2土壤肥力不足,没有施农家肥的习惯,没有科学施用化学肥料的手段,使土壤肥力普遍较低。

4.3灌溉系统不科学,仅有的灌溉系统早期缺水,雨期不能排涝,严重影响蔬菜生长。

4.4没有选择好优良的当家品种,引种试种外地优良品种的力度不够,带来品种单一,供求偏差。

4.5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生产经验,从种苗培育到中耕、收获都还停留在落后的管理模式中。

5.市场信息缺乏,供需矛盾突出,销售变化较大

因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使镇康的蔬菜市场变成了畸形市场。当外地蔬菜大量拥入时,蔬菜便宜得出奇,几乎收不回成本。而外地蔬菜较少流入的季节,蔬菜价格又直线上升。镇康蔬菜市场求大于供,季节变化突出,淡旺季分明,季节性品种搭配不当,不能大批量、高质量地生产和供应市场需求,无法与外地蔬菜竞争和抗衡,只好让外地蔬菜大批量拥入镇康蔬菜市场,使本地资金大量外流。

三、镇康县蔬菜发展的主要对策

镇康蔬菜生产潜力很大,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不仅具有以县城为中心的蔬菜市场,而且还有境外老街的蔬菜供给市场和村镇、偏远、高寒地区的蔬菜市场。县内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水资源十富、土地宽余,要充分动用好这些资源优势条件,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为农民开拓致富的新路子。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蔬菜产业的领导,协调各种关系

1.1提高认识

随着人们对蔬菜数量的需求的增加,要不断提高蔬菜产业对我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性认识。要更新观念,提高科学种植水平,拼弃小农经济意识,树立蔬菜商品经济意识。只有转变观念,把蔬菜当商品,才有勇气大而积种植蔬菜,并有胆有识地参与国内外蔬菜市场的竞争。也只有更新观念,才会看准县内外存在的巨大的蔬菜市场发展潜力,从而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大规模生产蔬菜商品,投放市场。菜农应树立竞争意识,甩膀子大干蔬菜生产。

1.2加强领导

应成立“镇康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坚持首长负责制,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乡镇要相应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蔬菜产业发展的领导,并将蔬菜产业发展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当作一项经常性工作抓、抓落实。各级政府、蔬菜主管部门应努力做好组织协调和系列化服务工作,使镇康县蔬菜生产、流通、加工走向市场化、区域化、优质化、一体化、法制化,促进全县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3协调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蔬菜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正确确处理好调整蔬菜结构、扩大面积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科技与生产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生产与信息、流通、加工的关系。切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就蔬菜抓蔬菜,盲目发展。

2.做好规划,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培育发展蔬菜产业

2.1 要科学论证,做好规划

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科学的制定蔬菜发展规划,提出具体措施,确定蔬菜种植重点地区、重点农户,促进蔬菜生产的发展,上规模、上档次抓好蔬菜生产工程,适时做好宏观调控等服务性工作。

2.2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适时调整种植结构

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有关部门和菜农在研究蔬菜种植技术、品种搭配的同时,以消费为前提、以盈利为目的,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找准销路,决不能放弃对市场供求规律的研究,适时把蔬菜商品变为钱财,使菜农致富。菜农们必须不断积累经验,用敏锐的眼光洞察市场特点,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即时调整蔬菜种植结构,使自己的蔬菜产品成为顾客的首选,推向畅销的市场巅峰。

2.3增强商品经济意识,积极培育蔬菜产业发展

第一,要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指导蔬菜生产。第二,不断扩大蔬菜生产规模、提高蔬菜品质,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得到真正实惠,使蔬菜生产健康、有序、快速、稳定的发展。第三,培育发展蔬菜产业,思路要正确,技术要到位,种植结构要合理,管理要得当,市场规律要准确把握。

3.积极引导,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切实抓好蔬菜种植管理

3.1改良十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要坚持深耕细作,精耕制作,将板结的胶泥造成保水性,抗涝性好的土壤团粒结构;将沙质良成抗旱性强的壤土,注意用土杂肥,农家肥与土壤混合,形成微生物活动良好的环境,造就肥沃、通透性、抗旱抗涝好的土壤。这是蔬菜高产、稳产的基础。

3.2选准当家品种,推广优质品种

精选好适合于本地的优良品种为当家品种,同时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加强引种驯化,丰富蔬菜品种、花色。并将生长期长的和生长期短的蔬菜相结合,品质高的与品质低的相搭配,形成全方位的种植结构,以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3科学栽种与管理

要坚持带土移栽,保证提高幼苗成活率,避免缺塘漏塘。注意适时中耕除草,科学管理。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合理选用药杀虫。要用低毒高效的杀虫剂,或用生物防治手段,以菌治虫、以虫治虫,防止蔬菜中毒和坏境污染,保证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菜。

3.4适时收获,及时上市

要珍惜劳动成果,适时收获,及时上市,保证蔬菜质量,高产稳产。

3.5创造反季节栽培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反季节栽培蔬菜,经济效益好。比如1公斤小米辣在生产旺季价格只有2.00元左右,在淡季却高涨到50.00元左右,价格成10倍攀升。如果能实现反季节栽培,生产效益增长几十倍。但反季节栽培蔬菜,科技含量高,生产成本投入大,需要科技人员专门指导,资令上也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

4.培育蔬菜加工企业,提高蔬菜生产的现代化、集约化水平

要抓好蔬菜加工产业,切实扶育龙头介业的发展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要在继续抓好蔬菜加工企业的基础上,通过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搞联姻等方式,在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大力开发传统名特产品,广泛吸收外资和招聘集纳人才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帮助一批基础扎实、辐射面广、有销路的蔬菜加工贮藏食业,并要通过蔬菜加工企业,一方而开拓蔬菜生产的国内外市场,搞好信息传递;另一方面,广泛对菜农进行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和运用“合同计单”的方式组织原料牛产,努力提高蔬菜生产的现代化、集约化水平。

5.努力营造良好的产销环境,切实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5.1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菜农耕作和用水提供方便,改善灌溉条件,节约用水,降低成本,做到干季保证供水,雨季有利于排水,防止涝灾,确保旱涝保收。要加强提水工程建设,引水上山,使更多的旱地变为蔬菜生产基地。

5.2加强生产资料服务,有关部门应搞好生产资料的供应,满足大规模发展蔬菜生产需要,保证优质优价,保护菜农利益。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严禁剧毒高残留农药在全县销售。纵观各地蔬菜的检测结果,剧毒高残留农药是蔬菜的最主要污染源,全县也不例外,凶此要真正实现全县蔬菜的无公害化,工商、质监、植保等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严禁剧毒高残留农药在全县销售,从源头上彻底堵住污染源。要协调有关部门,从支持鲜菜外销,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局出发,尽快在全县范围内开通绿色通道,以降低运销成本,提高全县蔬菜外销的竞争能力。

5.3加快改良种繁育和引进体系的建设,努力做好蔬菜科研、开发、推广、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工作。做好引种驯化,种苗培育工作,大力开展引种、试种和示范工作,为菜农选择优良品种和当家品种,搞好良种推广服务工作。加强栽培技术管理服务,大力实施蔬菜栽培技术培训工作,举办种种技术培训班,对菜农分期分批进行轮训。不断做好技术服务,派技术员到蔬菜地亲临现场指导种植,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作好预测预报,减少蔬菜灾害,

促进无公害蔬菜的健康发展。

5.4根据食品卫生法、国土法、农业法及无公害蔬菜生产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全县有关蔬菜产业的相关地方性行政法规,并抓好监督执法工作,使全县蔬菜生产、加工、运销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5.5认真做好市场调研、信息引导、促销宣传等方面的市场开拓和服务工作,做好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的全程服务,为菜农寻找销售市场,保证菜农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产销对路,使全县的蔬菜产业在一体化、优质化、法制化和市场化中得到较快的发展。努力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全县蔬菜质量的品牌效应,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5.6动员社会力量,切实加强蔬菜市场管理。一是组织菜农成立蔬菜生产专业协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提高菜农理论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种植技术措施的实施和营销手段的改善。以市场的季节性来调节播期、品种花色等。让他们掌握先进技术,学会种植高产优质蔬菜。二是尽快建立全县蔬菜检测中心,完善监督管理措施。既保证全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又确保全县蔬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实现全县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健康稳定发展。三是各蔬菜主管部门及蔬菜基地乡、镇应主动配合当地公安、工商部门加强治安,搞好环境治理,打击黑恶势力的欺行霸市,为全县无公害蔬菜外销营造一个良好的购销坏境。

总之,镇康要发展好蔬菜产业,应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强化服务,增加效益”的方针指导下,认真做好发展规划,科学的进行种植管理,运用好高科技实用技术,努力做好蔬菜加工,加强了营销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加快了全县蔬菜产业化进程,使全县蔬菜产业结构逐步由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最终实现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目标。

参考文献

[1]《瓜类蔬菜栽培技术》中国教育出版社.

[2]《特种蔬菜栽培技术》中国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科学服务三农发展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村级财务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