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铅微胶囊释放的影响

时间:2022-05-03 04:19:51

土壤中铅微胶囊释放的影响

据Nriagu[1]在1988年研究表明,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铅500万t,我国每年释放到环境中铅为3.46万t,而土壤在大气-土壤-水体环境系统中,接纳了70%以上的排放量。据万洪富等[2]在2002年至2005年对珠三角部分城市调查表明,800多个样点中,近40%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铅为主要超标元素之一。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小,滞留时间长,是一种不可降解的环境污染物,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且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势在必行。在各种修复技术中,物理化学修复技术虽然效果很好,但是费用昂贵、工程量大,且常常导致土壤结构破坏、生物活性下降和肥力退化。近年来兴起的植物修复技术以其有效、非破坏、经济等特点,正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手段之一[3-5]。但植物只能吸收土壤中水溶态或可交换态的铅,而铅易与土壤中各种成分吸附、络合、沉淀形成难溶复合物。为了提高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目前研究较多的方法是实施螯合剂,其中EDTA对铅的活化能力最强。如Huang等[6]发现向铅污染土壤中加入EDTA(1.0g•kg-1)24h后,与对照相比,Pb从根向枝干部分的净转移提高了120倍。但螯合剂在施用过程中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和植物毒害[7-9]。为了解决环境风险和植物毒害问题,很多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改变螯合剂的实施时间(收获前实施)及实施方式(少量多次施加)能明显减少施加螯合剂带来的副作用[10]。最近我们将EDTA转化成具有缓释性能的EDTA微胶囊使其释放及增溶重金属的速率与植物的吸收相匹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缓释型微胶囊化EDTA能显著提高玉米提取土壤中铅的效率,但是其对地下水环境风险影响有待更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连续批浸提实验和土柱淋溶实验,研究Cap-EDTA和Ncap-EDTA对不同土壤溶液中pH值和铅离子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土壤渗滤液中铅离子淋失量及累积淋失量的变化特征,探讨在Cap-EDTA和Ncap-EDTA作用下不同土壤中铅的释放特征,目的在于预测其对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为重金属污染和毒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化学试剂购自广州化学试剂厂,所有化学药品和试剂未作进一步的纯化处理,直接使用。Cap-EDTA[11],去离子水和超纯水(电阻率≥18.25M?•cm)均为实验室自制。2种供试土壤分别采自广东省韶关市某铅锌矿废水污染流域农田土壤(S3)和浙江省杭州郊区某冶炼厂附近污染农田土壤(S4)。取0~20cm表层土壤,风干,过2mm尼龙筛,备用。土壤基本性质测定采用常规分析方法[12],其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

1.2微胶囊EDTA在水中缓释性能的测定准确称取250mg微胶囊,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放置恒温箱中,设置温度(30±0.1)℃,定时取液2mL,随即向释放介质中补加2mL新鲜的去离子水,样品经离心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其浓度,并计算出各时刻的累计释放百分率。

1.3微胶囊EDTA对土壤铅的活化实验每个处理均称取400g风干、过筛(≤2mm)的土壤,均匀拌入上述对应的Ncap-EDTA或Cap-EDTA,装入500mL的磨口玻璃瓶中。每瓶加入240mL超纯水,使其含水量为60%,拧紧瓶盖。分别在加水后0.5、2、5、10、20、30、40、60d用根际取样器抽提20mL土壤溶液,放入冰箱,备用。每次抽取土壤溶液后,再注入20mL新鲜超纯水,保持其含水量。1.4微胶囊EDTA对土壤铅的土柱淋溶实验土柱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至饱和,并垂直悬挂平衡48h。每次用42mL超纯水淋洗,收集24h内淋溶液,连续8d,淋洗8次。用pH计立即测试pH值,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收集的滤液中Pb的含量。

1.5样品处理及测定土壤风干后过2mm尼龙筛后,分析以下指标:pH,CEC,TOC,土壤粒径分布。继续过0.149mm尼龙筛后,用V(HNO3)∶V(HCIO4)=3∶2消解,分析Fe、Mn、Cu、Zn、Pb、Cd全量。其中Pb、Cd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Zeenit60,ANALYLIKJENA,Japan)测试,其他的金属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Vario6,ANALYLIKJENA,Japan)测试。抽提的土壤溶液和淋溶渗滤液采取上述方法测试pH值、Fe、Pb等浓度。1.6数据处理与统计实验结果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ORIGIN和Excel软件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微胶囊EDTA在水中的缓释效果图1是Cap-EDTA和Ncap-EDTA固体粉末在水中随时间缓释曲线图。由图1可知,Cap-EDTA在水中随着时间缓慢释放,缓释分为2个阶段,前30d释放速度较快,累积释放达86%,30d以后释放很缓慢。然而,Ncap-EDTA固体立刻就溶解完全,几乎没有缓释效果。从而表明Cap-EDTA在水中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在水中的缓释变化符合方程:y=24.3ln(t)+1.58(r2=0.9248,y为EDTA在水中的累积缓释量)。

2.2微胶囊EDTA对土壤溶液中pH的动态影响大量研究表明,pH值是土-水系统中影响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它可以通过水解平衡络合平衡、吸附解吸过程和氧化还原电位影响重金属的形态[3,13-15]。研究土壤溶液pH值变化,有助于理解土壤中重金属释放特征。图2为2种土壤溶液中pH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由图可知,在同一种土壤不同处理间pH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土壤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加入少量的EDTA不会引起明显的pH值变化。不同土壤pH值都是先下降随后上升。从全过程来看,不管淹水前的pH是多少,最后pH都具有向中性变化的趋势。前面一段时间pH下降的原因是刚加入的土壤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在加水的情况下,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在厌氧环境下,发生的一系列还原反应,消耗H+,从而导致pH升高。随着土壤可分解的有机物质的不断消耗和降低,土壤Eh逐渐回升,加上渍水条件下产生的中间产物有机酸和终端产物CO2形成的碳酸的综合作用[16],使得土壤pH逐渐回落。

2.3微胶囊EDTA对土壤溶液中铅离子含量的影响由图3可知,对照处理土壤溶液中Pb的含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且都不足土壤总Pb质量分数的1%。添加EDTA后,土壤溶液中Pb的浓度产生较大变化。添加Ncap-EDTA土壤溶液中铅铜浓度急剧升高,在当天即达到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在实施6mM•kg-1Ncap-EDTA的第1天,土壤溶液中Pb浓度是对照的53倍;此时土壤溶液中Pb的质量分数分别占土壤铅总量的31%。显然,实施Ncap-EDTA后,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的突增易导致植物毒害及地下水污染。而Cap-EDTA(b=6mmol•kg-1)施加处理,土壤溶液中的Pb初始浓度只是对照处理的9倍,只有Ncap6处理的1/6,且持续保持土壤铅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因此,Cap-EDTA的缓释作用能控制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的突增,这不仅可以减少因直接实施EDTA而带来的污染地下水风险和植物毒害,而且延长了EDTA对土壤中Pb的促溶时间,使修复植物在低重金属浓度下能连续提取土壤中的Pb。各处理中S4与S3土壤溶液中Pb离子变化趋势类似,对照处理土壤溶液中的铅浓度一直很低,几乎为零。实施Ncap-EDTA后突然增加土壤溶液中铅的浓度,而后逐渐下降,而实施Cap-EDTA的处理相对于Ncap-EDTA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溶液中铅的突增浓度,而后在10d内慢慢增加,10d后慢慢降低,而这一现象与Cap-EDTA在水中的缓释(如图1)现象相符合。施加Nap-EDTA后土壤溶液中Pb突增,然后逐渐下降这一现象与Wu等[15]及Neugschwandtner等[19]的结果一致。Wu等认为,导致土壤溶液中Pb浓度慢慢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EDTA的降解导致二氧化碳的从土壤中释放量增加,从而导致土壤pH升高所引起的。而Neugschwandtner等认为土壤溶液中的Pb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土壤中铁氧化物或者铁氧水合物溶解出铁离子,溶解出来的铁离子与Pb离子竞争络合而产生的。我们的实验表明,前10d土壤溶液中的亚铁或铁离子慢慢增加,10d之后慢慢减少(如图4)。同时土壤溶液的pH在前5d下降,5~20d慢慢上升,20d后几乎保持不变(如图2)。因此,不难看出在前面10d土壤溶液中的Pb、Cu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土壤溶液中的亚铁或铁离子增加,10d之后由于铁氧化物溶解、有机质及EDTA降解引起的pH上升。因此在实施螯合剂的前期,铁离子是EDTA活化土壤中Pb的主要竞争离子,因为铁离子与EDTA的络合常数(logKFe(III)-EDTA=26.5)比较大,而Pb离子与EDTA的络合常数分别为logKPb-EDTA=19.0[20-22]。同时我们将S3、S4土壤溶液中Pb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进行曲线方程拟合,发现Pb浓度(Ct)与时间(t)符合lnCt=lnC0─Kt方程,t1/2=0.6932/K。且当EDTA浓度相同时,C0和K大小次序为Cap-EDTA<Ncap-EDTA;EDTA形式相同时,C0和K大小次序为低剂量EDTA处理<高剂量EDTA处理。因此,相对于Ncap-EDTA、Cap-EDTA促溶土壤中的Pb时具有较低初始促溶浓度,且使土壤溶液中的Pb持续保持在一定浓度内的时间更长。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S3和S4土壤C0无显著差异,但K值大小次序为S3<S4,说明在S4土壤中EDTA活化土壤铅的能力更强。

2.4微胶囊EDTA对土壤渗滤液中铅离子的影响土壤溶液化学特征变化是表现微胶囊EDTA对土壤溶液中目标重金属离子动态变化的表征,为进一步研究由于EDTA的增溶而引起的环境风险,我们采用土柱模拟实验研究Ncap-EDTA和Cap-EDTA对2种土壤中Pb的淋溶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环境风险。将每土柱每次淋洗后渗滤液中铅浓度与渗滤液体积相乘,再除以每土柱烘干土质量,得到单位质量土壤淋洗单位体积水量的铅淋失量。图5为Ncap-EDTA和Cap-EDTA对2种土壤中铅淋失量及累计淋失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由图可知,S3土壤实施Ncap-EDTA的处理,其淋失主要发生在中前期,前4次Pb的淋失量逐步减少,第4次淋溶量已经很小了,第5次,第6次比第4次略有增加;S4土壤中,Ncap-EDTA处理在第1次淋溶并不像S3土壤那样达到淋失量的最大值,而是第2次淋溶达到最大淋失量,其原因是pH较高,土壤中具有大量的铁氧化物包裹重金属,铁氧化物的溶解需要一个过程[19]。这表明Ncap-EDTA加入土壤后,土壤中的Pb快速淋溶出来,激增的Pb在植物还来不及吸收,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而且施加的浓度越大,Pb的淋失量越多。可见,在施用EDTA的初期,重金属极易被EDTA溶解而向地下水迁移。因此,在进行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EDTA调控时,防止因EDTA施用而引起重金属淋溶迁移的关键时期在EDTA施入后的2周内。对于Cap-EDTA的处理而言,S3和S4土壤铅淋失量变化趋势一致,均为第1、2次的淋溶量较小,在前3次其Pb的淋溶量逐步增大,其原因是EDTA微胶囊化后,能控制EDTA的释放,其在水中的缓释情况见图1。从S3和S4土壤对Pb的淋溶累积释放量来看(如图5),淋溶液中累积释放Pb的量随着淋溶次数增大而逐步增加。实施高浓度的EDTA处理累积释放量一直大于实施低剂量EDTA的处理,实施Cap-EDTA的处理铅累积释放量要远小于实施当量EDTA的Ncap-EDTA的处理。从而表明,实施越高浓度的EDTA对于该土壤中Pb的淋失越容易,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越大。同样,实施Cap-EDTA的处理相对当量Ncap-EDTA的处理能显著减少铅淋溶的累积量,从而减少其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对Pb累积淋失曲线方程拟合,发现S3和S4土壤淋溶下各个处理Pb的淋失累积量(y)与淋溶次数(x)存在良好的对数关系,拟合方程为:y=Kln(x)+C0,拟合参数见表2。可以看出,参数K绝对值大小顺序依次为Ncap12>Cap12>Ncap6>Cap6>Ncap3>Cap3>Control。说明同一EDTA形式,施加的EDTA浓度越高,土壤中的铅越易淋失,环境风险越大;EDTA的实施量相同时,Cap-EDTA相对于Ncap-EDTA能减少EDTA对土壤中铅的淋溶速度、初始淋失量及淋失总量。在同等条件下,对于不同土壤而言,S3和S4土壤C0之间无显著差异,但K值大小为S3远小于S4,说明在S4土壤中施加等量EDTA后,土壤中铅更易淋失,环境风险更大。可能原因有2个:一是S3土壤pH值较低,其中的[H+]与EDTA发生副反应,降低了铅与EDTA的条件稳定常数,从而降低了EDTA的络合能力[23];二是由于S4土壤中总铅质量分数高达574mg•kg-1,远大于S3土壤中的铅含量所致。

3结论

(1)将EDTA微胶囊化后,能控制EDTA的释放,从而减少土壤溶液中的铅浓度的突增,且延长了EDTA对土壤中铅的促溶时间,使修复植物能在适度铅浓度下连续提取土壤中的铅。同种土壤不同处理间土壤pH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不同pH土壤,最后pH都具有向中性变化的趋势。(2)施加等量微胶囊化EDTA能显著降低淋洗初期和累积的铅淋失量,随着淋洗量的增加,铅的每次淋失量逐渐下降。因此,采用Cap-EDTA代替Ncap-EDTA调控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时,能显著降低污染地下水的环境风险。(3)不同土壤铅淋失量差异较大,高pH值和铅含量的S4土壤中铅的初始和累积淋失量显著大于S3土壤,在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时,其环境风险更大。

上一篇:救助环境制度建立 下一篇:国内红酒进口需求及其异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