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中体验活动的有效性

时间:2022-05-03 12:25:21

提高课堂教学中体验活动的有效性

新修订的课标颁布后,教师对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愈加重视。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情况

作为观察对象的课堂教学是一节研讨课,由广州市天河区某校教师执教。该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高的基本素养。此次省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该教师进入中山市某名师工作室(省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一周。跟岗结束后汇报交流,执教《容积和容积单位》(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观察者为某校教科室主任,协助者为工作室两位跟岗学员。主要采用三人分工随堂记录的形式,一人记录课堂中活动事件及持续时间;一人记录每项活动中学生参与方式及人数;一人统计整节课参与体验0次―3次以上各段的人数。课后回放课堂录像。进行必要的补充,进一步收集或更正数据,调整观察角度,对重点环节进行统计分析。

二、 提升体验活动有效性的对策

体验活动设计建议1:毫升的认识

师:看看1毫升大约是多少滴?(播放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视频。包括,观察人在运动后汗滴;遮阳伞滑落的雨滴;打吊针时药液滴;未拧紧的水龙头滴下的水滴……)

生:(随着播放的画面不自觉地跟着数)1、2、3……15滴;1、2、3……18滴;1、2、3……20滴……

师:(看了视频后)能说说1毫升大约多少滴液体吗?

生1:20滴左右。

生2:看每滴的大小,小的要20滴,大的要10滴左右。

师:一般情况下,1毫升的液体大约10到20滴(板:1毫升)。

师:想不想知道你的小手能承住1毫升的液体吗?来,小手伸开。对,蜷成一个小碗状。(教师向3―5个同学手中倒上课前准备好的1毫升水。)

师:兜住喽,让其他同学都看看。感受一下这1毫升水重吗?

生:一点都不重。

师:这1毫升的水别浪费了,倒在花盆里。

(接下来,教师将1毫升水或饮料分别倒入小勺里、水瓶里,甚至空的文具盒里。让学生观察1毫升的水在不同器皿中的“变形”。)

师:谁想亲自尝一尝这1毫升的水或饮料,体会一下1毫升被喝下去的感觉。

生1:(喝了小勺中1毫升的水)很少啊,一小小口,不解渴。

生2:(喝了塑料杯中的1毫升的饮料)有点甜,还想喝。

生3:(喝了水杯中的1毫升的醋)哇,有点酸!

师: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升有多少?

师:能说说你刚才想到了哪些画面吗?

体验活动设计建议2:升的认识

师:看看这一升水(量杯中)能倒满几杯(一次性杯)?

师: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倒倒看。想想你平时渴的时候能喝几杯水,有一升吗?

生:略。

师:(将准备好的四个1升的矿泉水分给四组)每组1升水,几个同学(自愿)倒在小杯里喝,注意数一数你们组一共喝了多少口才把一升水喝完。

生:略。

师:再来看看一升水在不同的容器中是怎样的?

(将1升水倒入脸盆、饭盒、鱼缸、碗等器皿中,让学生充分观察。)

体验活动设计建议3:毫升和升的关系

师:猜猜多少个这样的水球是1升?(每个封好口的小气球里注入100毫升水)

生:略。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将小水球放入量杯中,放10个刚好。)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10个100毫升是1000毫升,1升等于1000毫升。

师:谁还能通过其它方法能得出这个结论?

生: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

在体验活动设计建议1、2中,既有用眼观察,也有用手触摸;还有大口喝水,甚至用舌尖品尝……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让感知对象通过不同的渠道形成刺激,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表象。体验活动设计建议1、2中,1毫升(或升)的水被放在不同的容器中呈现,“大小深浅”对比鲜明。这种多角度呈现感知对象的方式使得学生对表象的认识更加立体化。同时,多个体验活动并非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分层次设置。如体验活动设计建议1中注重让学生感受“1毫升”的存在,体验活动设计建议2中则注重将“升”进行“分一分”,而体验活动设计建议3则重在感受升和毫升的关系。课堂上,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梯次进行,连接紧密,张弛有度。在经历如此“三多”的体验活动后,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升(毫升)有多少”时,浮现在学生脑海中的“经验影像”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似乎随时都能呼之欲出。

上一篇:高中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四个途径 下一篇:小学识字教学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