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古诗文精神内涵

时间:2022-03-21 11:54:14

深入挖掘古诗文精神内涵

语文理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让学生从小志向高远,祛除卑贱浅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意!微斯人,吾唯与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诵读这些古诗文,我们分明感到诗人那志向高远、忧国忧民、为实现自我的抱负而勇往直前的形象。我们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将那些文字材料化为艺术形象;触发学生的感悟力,让这些艺术形象的丰碑矗立于学生的心中。

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志向高远,祛除卑贱浅薄。志向高远,才能摆脱小农意识的束缚,崇尚科学追求进步;志向高远,才能不做市井之徒,热爱生活服务社会;志向高远,才能驱除小职员心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志向高远,才能克服拘谨暮气,大刀阔斧勇往直前。让我们的学生长大后不患得患失,终日为油盐酱醋而忧虑,“先天下之忧而忧,忧国忧民;不汲汲于追求肉体的快乐,“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要“先天下之乐而乐”,就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乐于创造,乐于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一切。

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历程中还是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即使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也要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只要具有“愚公移山”的伟大气魄,任何困难都会在我们面前发抖。请相信,古诗文阅读材料,即使是仅限于中学语文课程中的篇目也能够为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发挥独有的作用。

二、让同情心充溢学生的心田,荡涤冷漠无情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唐・张俞・《蚕归》)“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的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唐・白居易・《观刈麦》)“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鸣呼!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唐・柳宋元・《捕蛇者说》)

诵读这些诗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体察劳动人民的疾苦,关注劳动人民的生计,忧虑劳动人民的命运。还有大量的古诗文作品也具有这等人文性特点。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不可能具备高尚的人格。具备同情心,对学生的成长和将来的人生轨迹,应该会有积极的影响。具备同情心,他可能就是一个好同学、好老师、好儿女、好父母、好邻居、好同事、好上司、好下属、好员工、好老板、好公民、好官员……有这么多好角色,我们的社会该多么美好。那就让我们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吧,这是培养健康人格的必要条件。

三、让学生永远乐观坚毅,戒除悲观怯懦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唐・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看,虽然是遭受贬谪之人,虽然是遭遇人生重大挫折之时,可作者们却是这样乐观旷达,不无积极向上的情怀。他们对自己遭受的迫害和打击并不耿耿于怀,不因自己的不幸而消极沮丧,一蹶不振,不因自己痛苦而觉得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他们用寄情山水的方式排遣心中的忧愤,减轻痛苦;他们可在与民同乐的气氛中消弥孤独与苦闷;他们更能够坚信新事物必将胜过旧事物,世界总会迎来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的壮丽前景。

让学生懂得,千百年前的士大夫们尚且能做到如此,何况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还要让学生懂得,人生虽然美好,但千万别幻想万事如意,一帆风顺。那只是极个别幸运者的偶然际遇。而人生遭遇挫折是常态,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经历。懂得了这些,当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就不会感到天昏地暗,就不会觉得前途无望,就不会自暴自弃。

上一篇:与李家翰老师一起工作的日子 下一篇:让英语作业为学生生活增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