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宅小区景观生态设计

时间:2022-05-03 12:08:27

浅谈住宅小区景观生态设计

摘要:提出了住宅小区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小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的生态设计分别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低碳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生态设计。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生态设计;低碳环保;人性化

1引言

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城市住宅小区作为城市内主要人类聚居地,其景观生态设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1]。将生态设计思想融入小区景观设计,使设计更加理性和科学,有助于小区人居环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建设美丽中国。

2住宅小区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地方性原则

每一地方都有其自然和文化的历史过程,两者相适应而形成了地方特色及地方含义。小区景观设计时应注意发挥地方的的特色,认真考虑当地整体环境与地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和生物特征,充分保护地方性物种,以创造出和谐共融的场地环境。另外,小区景观建设要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植物材料,以保持人们对于熟悉材料的亲切感,方便就地取材,从而降低交通工具在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降低景观施工成本。而且在一个地区内常见的材料往往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拥有较高的耐久性,从而降低小区景观的维修成本。

2.2经济高效原则

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地利用资源,造成了当今地球资源的严重短缺。因此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效利用能源,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和消耗,提倡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循环使用,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再生(Recycle)的3R原则。小区中所有的景观和建筑都意味着能耗,生态设计关注将能耗控制在有效地范围内并试图降到最低。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选择低能耗的材料,材料本身的能耗是由提炼的过程或获取的地点来决定的,材料越接近本来的形式,其能耗就越低;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来平衡人工能耗[2]。

2.3尊重自然原则

自然界懂得的就是最好的,一切自然生态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是适应自然发生发展规律的结果。一切景观建设活动都应从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出发,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为破坏后再重建或恢复生态系统并非易事。所以提倡建设近自然园林景观,模拟自然景观,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力,后期几乎不需要常规的养护,极大地节约了资源、人力和财力。另外,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这种自我设计能力在水污染治理、废弃地的恢复(包括矿山、采石坑、采伐迹地等)以及城市中地方性生物群落的建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特别是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使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之中;利用湿地水生植物改善小区景观水体水质的做法已被大众认可。

2.4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规划设计小区景观时充分考虑小区居民的生理、心理感受及行为需求,如便捷的道路,色彩和谐、尺度宜人的园林建筑小品,幽香扑鼻、满目葱绿的植物景观等都是人们所喜爱的。特别是对于忙于上班,奔走于钢筋、混泥土建筑之间的人们,向往自然、返璞归真的渴求较高。因此,营建小区景观时应尽可能显露自然。微微起伏的小土坡、潺潺流动且有丛丛水草点缀其中的小溪、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丛林、爬满了紫藤或凌霄的篱笆等等是久居城市里的人们所向往的。当然也不可忽略小区居民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各种小品、景观不仅要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居民提供趣味性强的休闲空间。

3住宅小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的生态设计

3.1植物景观

3.1.1提高绿量,充分发挥绿地生态功能

绿色植物是人类和生物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任何物质都不能代替绿色植物改造自然的巨大功能。小区绿地具有调节温度、湿度,改善小区微气候、美化环境、有益居者身心健康的功能,在小区建设中已日益被重视,目前全国不少城市都规定了新建小区绿地面积不得低于30%。而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主要依据“绿量”,即所有生长中植物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园林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例)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大器官,能够起作用的主要是叶与茎,其中又以叶为重[3]。一般情况下,高大乔木的绿量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因此运用植物生态学原理,设计乔灌草的多层结构,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能够有效提高住宅小区绿地的绿量。此外,大力发展屋顶、阳台、墙面、围墙、自行车棚架绿化等立体绿化模式,能有效地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小区微气候环境。

3.1.2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配置形式

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要兼顾生态和美学效果,其中生态效益要优先考虑,因为小区生态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依赖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植物种类的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同时要以乔木树种为绿化骨干,因为乔木树冠绝对面积大,相对绿量较高,有着更好的生态服务功能。乔木距离建筑不能太近,且距离建筑较近处不宜种植高大浓荫、根系发达的常绿树,以避免树木对房屋墙壁的机械损伤,提高底层房屋的自然采光,并改善树木的生活环境,使树木根系和枝条更好地伸展生长。为了保证成活率,应尽量避免移栽半冠或去冠的大树。对于花卉和地被植物,尽量多用宿根和多年生的,以减少更新成本。此外,出于对居民健康的考虑,小区绿化树种必须选择无毒无害的植物,可选择一些树形优美、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香味植物,既可人体保健,又可美化环境。

小区植物配置总体上应多植树少种草。与草坪相比,树木除生态效益更大以外还有千姿百态的外形,其花、果、叶、枝均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从养护管理费用来看,树木成活成熟后,基本可以粗放管理,而草坪要想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需要较高的维护费用。另外,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形式设计的乔灌草(地被)复层生态群落最有利于植物的稳定,并且植物景观丰富,季相变化明显。这种复层结构模式应作为小区绿化的主要形式。

植物配置时,要注意植物之间的互惠共生、化感作用,即相生相克关系。例如,竹类植物几乎与所有的植物都存在相克关系,竹林下一般难见其它观赏植物生长,主要是因为竹林的地下茎向四周蔓延较快,须根分布较密集,竹秆又较高,与其它种植物争夺养分能力与光照能力强,并且地下竹根密集,使其它植物根系生长受阻,而导致同一群体中别的园林植物生长不良,最终被纯竹林取代[4]。因此,小区绿化中若有竹林,尽可能不要将竹林与别的植物混栽,以纯竹林形式较为理想。而一些植物之间则存在相生关系,如葡萄园内种紫罗兰,结出的葡萄香味更浓,檫树与杉树可共生等。

此外,为了保证小区绿地景观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在规划小区绿地系统时,应注意尽可能将城市绿地或郊野绿地以廊道或踏脚石斑块的形式连续不断地渗入住区内部,使小区绿地与城市绿地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能促进绿地内物种的流通和迁移,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3.2水景

水能够净化大气,调节空气湿度,降低气温,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小区水景主要有水池、景观湖等静态水景和喷泉、溪流等动态水景,不同的水景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和心理感受。住宅小区中的水景应结合场地原有的水文特征进行设计,大面积的人造水景不一定适合,没有循环水的水景或花费很大代价引水的水景等维护成本昂贵,是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

3.2.1小区水景设计应与雨水的收集、利用结合起来

小区雨水是景观水体的很好补充水,雨水自我净化能力好,易于处理回用。一般可根据当地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利用小区绿地土层来贮存和净化雨水,同时利用景观水体(如景观湖、水池)的部分调蓄空间贮存雨水。对于屋面雨水和路面雨水,尽量先引入附近的低凹绿地,起到下渗净化作用;超过绿地贮存容量和下渗量,形成的地表降雨径流通过地表坡度、边沟或明渠向景观水体汇集[5]。这样既改善了雨水水质、为小区水景的营造甚至绿地浇灌补给了水源,达到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的目的,而且还能减少排水量,降低市政管网的压力。在景观水体汇集区,由于水源充足,往往可设计一些喷泉或跌水景观。此外,利用屋顶花园收集、贮存雨水,即可改善小区微气候,又可美化环境,综合生态效应高。

3.2.2小区人造水景水质的改善

目前不少小区水景设计中存在设计与治理缺少同步考虑的问题。一般的景观水体如人工湖、人工池塘大都未按自然水体设计,多为封闭的水体,缺少流动和更换;另一方面,人工水体的水源补充多数采用市政自来水,而自来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化学药剂成分,对原有水体中的鱼或者其他水生物有一定的影响,水体自净能力差,在水体交换或者补充水之后较短时间内水质就会发生变化。加上外来物质的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水体逐渐被富营养化,造成负面作用,最终只能干涸停用或仅节假日开放。因此设计时应考虑提高水源质量,条件允许的地方尽量采用自然水体作为水源,同时减少结构设计上的不合理,避免出现死角,增加水体的循环流动性。此外,对于人造水景水质改善的另一个有效办法是在水景内引入人工湿地的建设,在景观湖中种植一定量的湿生和水生植物,既可以美化湖面,使环境充满自然气息,又可以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组成一个小生态系统,使其具有较强的截污、净化功能和鲜活的生命力。

驳岸的生态设计对于水景的生态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生态驳岸是具有自然河岸性质的可渗透驳岸,采用自然材料或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植物材料的结合,可形成水域与陆地的一层可渗透界面[6]。水体中的水与驳岸外的地下水层之间,随着水位的变化相互渗透与反渗透,调节水位,缓解内涝与补枯,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形成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促进水体自净。此外,景观水体池底应避免采用硬质的钢筋混泥土结构,宜采用天然泥层或多孔材料,以增加水体的环境容量,有助于在水体中形成完整的生物链,从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7]。

3.3道路景观

3.3.1道路设置要充分考虑居民的行为心理

道路是小区景观结构的骨架,其布置方式与居民的日常出行、邻里交往、游憩活动密切相关。小区道路设计总体上要求成流线型循环系统,应与建筑、水系及植物之间构成有机的整体。步行者所要求的道路空间是方便舒适的,如果道路快捷通畅,走在道路上有景可看,甚至还能感受清香扑鼻的花草气息,这样的道路使用率肯定较高。经常会看到绿地中精心铺设的园路几无人走,而在绿地另处却看到人们络绎不绝地行走在自行踩踏出来的泥土小道上。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设计者当初没有仔细分析到步行者的行为心理,而只是从平面构图上考虑。

3.3.2道路铺地材料的选择

小区道路铺地的材料应遵循经济节约的原则,不要盲目运用大量高成本的铺装材料,工程废弃材料如砖、瓦、石渣等都可作为道路建设的基层材料或简易铺面材料。尽可能少用不透水性硬质铺装,因为大面积的硬质不透水性铺装会带来地表温度的升高,造成土壤排水、通风不良,对植物的生长不利,同时也加速了雨水的流失。而透水性铺装(包括透水性地砖、透水性混凝土整体铺装)良好的渗水性和保湿性,不仅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维护地下水和土壤的生态平衡,而且可以吸附滞留在表面的污染物,可用于小区内交通强度较大的道路上。而对于一些负重小的路面如停车场、步行道等应尽量采用硬质和软质铺装相结合的具有一定的抗压力和生态透水性的铺装材料,如嵌草砖和植草格等。另外,将不透水铺装有间隙地铺砌,如将石块或混凝土等硬质铺装与草坪植物或沙砾等间歇式铺置,这种形式和嵌草砖、植草格一样具有一定的抗压力,同时也利于排水,园林绿地中使用较多。用细鹅卵石或细碎石铺筑的园路透水效果也较好。对于车辆流通量比较大的道路地面也可采用不透水的硬质材料,通过地面排水管道系统地向地下排送雨水,但要在排水管出口处设置过虑装置,以防止地面的脏物或杂质污染地下水源,堵塞地下排水通道。对于小区的消防通道与主要车行道不一致需要重新铺设的,可在4m宽的消防通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本植物,平时可作为绿地使用,应急时供消防车通过,尽量拓宽小区绿地面积。另外,铺砌道路时,应尽量使路面高于草坪,以便雨水可直接排入道路两旁的绿地。综上所述,道路铺地材料的选择原则是方便人车通行、节约材料成本、尽量少占绿地、尽可能促进雨水收集。

3.4园林建筑小品

住宅小区园林建筑小品是指在小区外环境中供居民休息、观赏、方便游览活动,供居民使用,或为了小区园林管理而设置的小型园林设施。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园林建筑小品对提高小区居民生活情趣、美化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小区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小区户外环境,充分考虑居民的行为心理和行为需求,做到功能实用、施工技术可行、构思立意深刻、比例尺度协调、色彩质感和谐或生动对比、既有丰富多样的个性风格又统一于整体环境。

3.4.1园林建筑小品施工材料的选择

园林建筑小品的施工材料尽可能运用竹、木、藤、石材等当地的自然材料,有时考虑坚固耐用性,也可用钢筋混泥土仿造,以营造自然氛围。另外,对建筑施工过程中遗留的建筑废料进行分类筛选后用来建造园林建筑小品,不仅可以节约原材料,而且有时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3.4.2利用仿生思维进行园林建筑小品设计

利用仿生思维进行园林建筑小品设计,让设计回归自然,能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如将树木修剪造型而成的鸟类、动物形象,蛋壳、海螺状的休憩或雕塑小品、犹如昆虫轻盈翅膀的张拉帆膜等,都是仿生设计的表现。

3.4.3园灯的设计与选用

园灯即可照明又可装饰环境,能保证居民夜间活动的正常展开,提高夜间出行的安全度,是小区内很重要的一类园林小品。园灯的设计应做到造型美观、装饰得体,其色彩、造型、质感、布局与所处的环境协调统一。此外,园灯的选用要求节能环保、经久耐用。太阳能LED灯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灯具,以太阳光为能源,白天充电晚上使用,无需复杂昂贵的管线铺设,可任意调整灯具的布局,本身可以发出所需要的各种色光,寿命是普通白炽灯的几十倍,安全无污染,无需人工操作且工作稳定可靠,在小区照明系统中可推广应用[8]。

2013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4结语

住宅小区景观生态设计必定是低碳环保设计,要求尽可能节约资源、减少能耗。但生态设计的内涵很丰富,节能环保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还必须充分考虑居民的行为心理、生理感受、文化归属感、邻里交往的需求、以及审美标准和价值观等,即通常所说的人性化设计。低碳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生态设计。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3~7.

[2] 孔祥伟.妥协的智慧——可持续设计与伦理化美学[J].景观设计,2006(4):10~13.

[3] 刘立民,刘明.绿量——城市绿化评估的新概念[J].中国园林,2000(5):32~34.

[4] 吴晓华.植物化感作用机理及其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0(3):128~129.

[5] 吴淑芳,于英.景观构成要素在小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08(2):56~58.

[6] 张谊.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J].中国园林,2003(1):52~54.

[7] 谢曦,陆柱.住宅小区景观水的修复和维护技术[J].住宅科技,2004(6):46~48.

[8] 张成,曹加杰.居住区低碳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2),18422~18423,18450.

上一篇:基于复杂性视角下风景服务体系架构的思考 下一篇:蒙古族特色园林景观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场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