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之我见

时间:2022-05-03 03:45:11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之我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目标表明,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淀,提高读书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应重视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以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然而农村的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从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一、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

自主阅读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加以引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励学生乐读。学生如果乐于读书,积极主动地探求思考, 阅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要设法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吸取知识的阳光雨拔来激发他们读书欲望。

2、引导学生善读。学生不仅要乐于读书,而且要会读书。特别是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教师要告诉他们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有的文章要精读,要一个字一个词地细读,地读,仔细品味;有的文章要略读,一目十行,了解大意即可。要善于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去体会文章的精妙。只有这样,才能读有所获,读有所得。

3、提醒学生记读。“记读”就是要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手到、脑到。对于精彩的词句和语段,要用摘抄本把它抄下来,要用一定的时间对笔记本别好的内容进行背诵,为今后的写作提供模仿、创新的原料,对于感受很深的文章还可以写下读后感。教师最好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摘抄本检查,鼓励学生做好笔记。因为时间一长,学生的语言仓库里就会有充足的“粮食”,“肚里”就会有充足的“货物”,到那时写作将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全面提高。

二、合理分配阅读时间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即在有限的课内时间里解决方法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语文。但问题的关键是,虽然现在倡导是素质教育但好多学校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把升学率看的很重。好多学校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学生从早晨七点半到下午五点,课排得满满的,连吃饭、走路都是匆匆忙忙的,哪有“闲情逸致”去阅读呢?这就是以往课外阅读失败的主要原因。怎么办?“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教育形势变化了,教学手段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应该大胆调整教学结构,重新分配教学时间。课外时间没有了,但语文的课内时间增多了,大多数小学的语文课每周有十至十二节,为什么不拿出三四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呢?这样既解放了教师自己,又解放了学生,而且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何乐而不为呢? 因为要让学生结出丰硕的果实,学好语文,就必须施好充足的“底肥”,而语文学习的“底肥”就是多读、多积累。

三、积极组织阅读材料,多给学生提供阅读的舞台

有了充足的阅读时间,就必须准备充足的阅读材料,不能让阅读课成为“无米之炊”。材料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例如我所带的班级。每人订了一份《小学生学习报》,不少学生自己还另行购买了如《童话世界》、《小学生文摘》等杂志交换进行阅读。另外,我们班还组织出版班刊,把好的作品、好的格言写出来,让同学们分享。这些资料极大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仓库,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为自主阅读作好了充分准备。最后是提供舞台。当学生在课堂上或课下掌握了一定的朗读的技能、技巧,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后会跃跃欲试。此时,班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大舞台, 通过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好书推介会”、“背诵擂台赛”、“读书小博士”、和“我的读书故事”等活动, 让学生的才能在舞台上一试锋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诵读的兴趣,更是对课内诵读的深化。让学生更深一层的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四、教师做好引导

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小学生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向师性”。所以在课外时间,我们可以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我们老师流露出来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都对学生们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

学校也要积极营造出“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都讲普通话”的氛围,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就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这良好的氛围熏陶下,通过诵读训练,更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让学生在读准读通读熟的过程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读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五、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如:有个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上一篇:重视文本感悟,加强读写训练 下一篇:让语文学习在自由中走向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