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教学走进化学课堂

时间:2022-05-03 03:14:54

让情感教学走进化学课堂

摘 要 要使化学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本文阐述了让情感教学走进化学课堂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现课改目标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情感教学不仅有利于师生互相交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 情感;激发;培养

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对人的发展和成才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作用。平时教学中对大量学生的观察及一些事实也告诉我们,情感对学生前途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以学生情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依据,努力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感情,对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我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激发和深化学生的情感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良好的形象及人格魅力是情感教学的前提

教师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往往看到有的同学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喜欢或厌恶该学科。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加强自身素养,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因为学生对这一学科感兴趣是建立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前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这样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良好的形象,表现在师生的精神面貌上,应当是热烈而执着。首先教师必须始终热情洋溢,精神饱满,用自己振奋的神态来感染学生。课堂上,教师自己应有活泼愉快的情绪,手势动作要灵活自然,语音声调要抑扬顿挫,要向学生表现出各种形式的激奋状态。其次,对学生来说,要学而不厌,时时跃跃欲试,处处津津有味,表现出一种对知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热爱。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热爱”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前提。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提出了主体性、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等。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很重要。不但表现在学生学的方面,也表现在教师教的方面。教师有兴趣,才能热情洋溢,专心致志地教。学生有兴趣,才能情绪高涨,聚精会神地学。总之,在这种气氛中,整个课堂会变得生动活泼。

良好的教学魅力是教师应具备精炼的教学语言,用词的准确性,用语的严谨性,用句的逻辑性,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收到“润细无声”的效果。教学语言幽默是教师应发挥的。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语言的幽默并不同简单的说笑话讲故事,而是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满怀激情步入化学课堂,让学生在教师信任的眼神中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在教师的善意鼓励中尝到自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觉到你的亲切和宽容、你的博学和智慧,从而激活他们的自信心和好奇心。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驱使其积极行动的内动力,学习的激情、生命的能量就会因此而释放、爆发。

二、热爱学生激励学生是情感教学的核心

情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核心。只有热爱,才能产生热情。教师热爱学生,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就是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人人都能学好,个个都能成材。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表情来表达对学生的爱,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时时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由因喜爱老师而热爱化学学习。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学生,高一时他化学学得很不好。究其原因,原化学老师说他缺乏兴趣,上课常睡觉,所以学不好;我把该学生找来询问情况,他告诉我说原化学老师瞧不起他,看他的目光中充满嘲讽,所以他上课干脆睡觉,所谓“眼不见,心不烦”。经了解,真正的起因是一次课堂提问,由于他回答错误,该老师反问了一句,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事过境迁,老师早已忘记,而他却耿耿于怀。由此可见,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表情可能会影响一个敏感的学生对这门功课的态度,甚至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美国心理学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尽量避免刺激性,寓批评于表扬之中,真诚地激励学生,满怀爱心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张扬个性。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

三、展示化学之美,贴近社会生活是情感教学的深化

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化学美在于它的内容美。元素周期律给人以节律和秩序美,甲烷、二氧化碳等分子结构给人以对称美,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给人以静态美,化学平衡的移动给人以动态美,氧化还原反应又给人以辨证统一美。化学美还在于化学现象之美。化学现象是以物质丰富多彩的颜色、立体多样的形状、多姿多彩的变化引起学生美的感觉。蓝色的胆矾、紫色的碘、银白色的钠等物质以其本身艳丽的色彩吸引学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氨气溶于水形成美丽的喷泉,这些引人入胜的化学现象总是能引起学生的一片惊叹。

同样,美的语言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语言,一要清楚明白、详略得当,二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三要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感。板书是教学内容的纲要和精华,所以,板书要做到精练、明确、形象,既要概括教学内容又要体现美感,让学生印象深刻,铭记在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和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行妙趣横生的科学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化学之美,体验化学之美,那么他的教学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当学生对化学之美感受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就进入了最佳时期,聪明才智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学习化学是为了更好地为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科技服务。因此,在授课时有意识地介绍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和建筑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使化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例如,在学习“卤素”时,可介绍有关漂白剂的类型、原理。许多漂白剂与中学的化学知识有关。漂白剂主要分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氧化型中又分氯系和氧系,氯系脱色剂有氯气、次氯酸盐、二氧化氯等;氧系脱色剂有氧、臭氧、过氧化氢等,因其在漂白过程中产生无毒害废水,已成为绿色化学型脱色剂的姣姣者,在脱色工艺中迅速发展,并日益受到重视。另外,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池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其使用量亦随之大幅度上升,由于资源紧张和治理环境的需要,废电池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才能使废电池资源化和无害化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设想。

化学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大大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极具时代气息的活生生的学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比如讲碱金属元素中的“焰色反应”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来渗透、激感:

①演示钠盐、铜盐等的“焰色反应”实验,引起学生的惊奇感;联系玻璃器皿、铜器灼烧时的颜色,激发学生求知欲望。②将不同物质混合后,再做“焰色反应”实验,学生切身感受化学实验美。③结合实际生活中礼花的发展、燃放,讲解相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既有趣又有用,从而产生学好化学的愿望。

教材中的情感点很多,只要善于挖掘,充分利用,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化学实践的最佳途径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不断克服认识领域的困难,不断品尝智力劳动的成果,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还产生一种“成功了还要再成功”的自我激励的心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实验改进研究、开放实验室自主实验、环保调查、参观“枝江大曲”酒厂等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身边充满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确实有用,进而增强学好化学的愿望,加深学习化学的情感。

总之,在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温馨真挚的情感,凝聚对学生的期望饱含对学生的引导,便会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学习过程愉快轻松,也会真正做到把“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之中。

上一篇:造粒机常见切粒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下一篇:具备“三要”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