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时间:2022-08-16 02:55:34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困境进行分析。通过增长知识、因材施教和读写结合三个方面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增长知识 因材施教 读写结合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大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融的速度日益加快,作为国际通用语之一的英语,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学好这门学科,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课程标准》提出:“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高中阶段,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实现这个目标,真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万象生存皆有其因

大部分学生因英语基础不好,学习兴趣很低。究其原因:其一是生活环境起了“一傅众咻”的作用,他们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人们交际用语无不是母语;其二是基础薄弱,导致他们的信心不足。

二、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1 增长认识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英语课,必须首先提高他们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认知,认知问题解决了他们才能产生学习兴趣。于是,课上笔者选读了《南方周末》的一则报道,题目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说的是一家刚成立的快递公司,其员工都是高中毕业生。一次,他们在处理用英文写的地址的物件时束手无策。公司总经理得知此情后说:“你们当中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其中的小韦怯怯地说:“总经理,我可以试试看。”总经理说:“那好吧。”说完就走了。于是,小韦先将邮件上的英文地址抄下来,借助工具书而后再译成中文,成功地完成任务并得到总经理的夸奖。总经理也因此意识到本公司英语人才缺乏,于是,决定送小韦到华南师范大学去进修英语……

笔者读完后问同学们:英语学科与我们服务社会的关系怎样?同学们都陷入了思考,课中学习精神振奋,课间休息问问题的人也多了。故事虽小,教育启迪的作用却不小。

2 因材施教集腋成裘

(1)因材施教:一是根据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学计划;二是灵活处理教材,做到细嚼慢咽,食而知其味。同一个班学习成绩好与差的相差很大,英语尤其突出。如根据正常进度教学,结果肯定是两极分化更大。笔者想,与其囫囵吞枣,只管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考虑学习效果,不如细嚼慢咽,放慢进度,降低难度,稳扎稳打的措施,考试结果显示效果显著。

(2)集腋成裘:凡语言,听、说、读、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英语课更是重在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不可缺。于是,笔者要求学生每天用造句的方式去记诵10个单词、两组短语以及它的语法现象,并要求他们计算一下,按照这个进度,一个月、一年、三年分别能记住多少知识。计算结果使他们信心更足了。

3 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

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学”与“用”的关系上来说,“学习”只是一种手段,“使用”才是目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无论是词汇量还是语法知识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这些知识若只是烂熟于心,而不能用自己的口把它说出来,用自己的手将它写出来,那依旧说明我们还没有完成教学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重要的任务。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我们没有达到。为此,笔者在后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把口语训练与书面表达提到重要位置上来了。例如,要求每位同学每周准备一份自创的英文文字材料,篇幅长短不限,几十个词,几百个词都可以。内容是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英文写出来。写作时,注意将我们学过的词语、语法、特殊句型以及语气等方面的知识尽量多地用进去。每节课前安排两位同学发言。在发言时,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听该同学遣词造句恰当与否,语法有无毛病,语气是否合适。发言完后,要求其他同学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分析评价该同学的发言,笔者再予以归纳总结。

发言、分析、评价的活动,笔者认为是学生巩固提高知识最好的活动。何以言之?一是学生自己的个性得到了展示,二是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在这项活动中得到了检测。

每次这项活动开展之前,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活动中,同学们发言是争先恐后;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每当看到这种现象,笔者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

通过师生一年的奋斗,同学们的英语成绩在不断地提高。由此想到:教师的用心很重要,学生的兴趣很重要;教师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要有实效性。只有这样,新课标的要求才能达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才能提高。

上一篇:全固态电视发射机技术及故障分析 下一篇: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