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融汇

时间:2022-05-03 01:47:22

电影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融汇

文学是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基础,影视在发展中就融汇了文学的精华。仔细观看了一些电影后,我发现电影与作文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作文亦如拍电影,我们就是导演、就是编辑,我们笔下的文字就是演员,作文就是我们自编自导的一出戏。

一部好的电影,最重要的是灵魂,也就是含义,如果这部电影没有任何含义,那么不会让人记住很久,再绚丽的画面,再过瘾的听觉享受,都是如此。只有那些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才会成为永恒的经典。每个人看电影的视角都是不同的,但人性是相通的,让你刻骨铭心的东西永远是那些能够使你感同身受的。

一、跟着电影学文章的立意

《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跨越了身份与地位,脱离了物质与金钱,展现能够穿越百年时空,依附于精神而存在的爱情。电影的含义就是作文的立意,就是好的出发点、好的初衷、好的设想,有让你马上拿笔写作的冲动,只有这样,整个文章才不会走别人的老路,才不会没有新意,才不会沦为平庸。现在很多学生写作文,特别爱写假大空,上来就是五讲四美三热爱,这和一部分导演拍的主旋律影片没有太大区别,平庸者多。其实,一旦作文确定了深刻的立意后,就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尽量找到最适合立意的、能言之有物的、能感动人的材料来叙述。

二、跟着电影学细节描写

电影中通过特写镜头只显示事物的局部,给人强烈又清晰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突出事物状态,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目的。作文中的细节描写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相同的目标,将生活中细微又具体的典型情节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的写法及意义,我特意让学生欣赏了电影《哈利波特》。在这部电影中,有多处对邓不利多教授面部表情的特写。通过这些镜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面对困难,沉稳、冷静、胸有成竹的校长。如果没有这些镜头,或者摄影者在远处给邓不利多一个镜头,则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对比之下,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没有细节描写的文章,很难做到情节生动,更别说引起读者共鸣了。

电影史上无数成名的经典作品,我们更多记住的是一个个镜头、一句句台词。作文同样如此,一篇文章如果说生动,那必然是因为它的描写非常成功、细节非常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就是精雕细刻,就是精心打磨,是一个导演的真实水平,是一个作者的真实才能。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的细节,是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上下站台时那吃力的身影所传达出的深深父爱,是归有光《项脊轩志》中轻叩门扉问寒问暖时的谆谆母爱……

三、跟着电影学全景描写、局部描写

学生写运动会这样一些大场面时,对于全景与局部的描写,常常拿捏不到位,这时可让学生看看电影。在电影拍摄中,借助远镜头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和环境气氛,借助近镜头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手势。这种近镜头、远镜头的切换能让观众熟悉大场景,了解主要人物的主要途径。对于电影《魔戒2》中的进攻情节,影片着意刻画铺天盖地的魔族战队和人类士兵的严阵以待,期间特别表现了魔族头领表情的跋扈和精灵王的严肃。如此近镜头与远镜头的切换,一次伟大的战争就生动地表现出来。对此镜头稍作分析后,学生就能很快明白,写场景既要有全景描述,又要对个体或局部的刻画进行描述。只有彼此相互呼应,才能表现出真实可感的画面。

四、跟着电影学听觉描写

有声电影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画面的同时,还能听到剧中人的对白、旁白,以及解说、音乐和音响。很显然这比无声电影更有利于观众理解导演的拍摄意图。同样,人物描写要栩栩如生,使读者见文如见人,仅靠视觉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对听觉的描写很有必要。基于此相似点,给学生欣赏同一组镜头的有声与无声效果,很容易给他们一个印象,那就是优秀的描写片段一定要关注听觉感受。

电影《英雄》完美地利用色彩变化表现了情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欣赏该电影,学生知道可以用色彩的不同表达不同的感情和意义,而恰当地使用表色彩的形容词,可以使自己的文章熠熠生辉。

五、跟着电影学文章的结构安排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就是按照一定目的对镜头进行分切与组合的手段。同样的镜头组合经过不同的剪辑,产生不同的意义,这就是蒙太奇的基本作用。蒙太奇还可以实现比喻、联想、暗示、象征、渲染、借代等艺术效果,创造独特的时空、节奏和思想。夏衍在《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一书中说蒙太奇就是:“依照电影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与关心的程度,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展,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蒙太奇可以充分揭示画面的内涵,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鲁迅先生曾说:“用活的电影来教学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充分利用电影信息资源,能充分弥补学生感受和观察的不足。我坚信,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语文教学的进程中,影视教育之花一定会在语文教学园地中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堂活力无限 下一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数学焦虑现象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