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时间:2022-05-02 07:20:42

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摘 要】如何做好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也是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的急需。本文将就当前地方高校材料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提出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能力培养等手段实现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有机地结合,探讨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发展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和培养机制,加强材料专业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训练与引导。

【关键词】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地方高校;培养机制

【Abstract】How to do material professional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is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countries, and also is the need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current material specialty in local colleges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the actual demand of the society, and put forward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ability and other means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in local colleges materials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 and explore to establish teaching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 to fit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training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guide the students of material professional.

【Key words】The professional of materials ; The talents of innovative ;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Cultivation mechanism

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也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适合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远未达到理想的规模和深度。创新人才基本特征即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要求,也是当前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地方高校如何依托办学优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和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今后若干年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1-3]。尤其材料专业是工科中其他各个专业的基础,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的科学技术,探索适合地方高校的材料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促进材料专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当前对地方高校创新改革的急切要求,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急需。因此,要真正做好地方高校材料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至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材料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征,将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与材料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位置上。地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知识体系的优化和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科学测试及评价方法以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等等[4]。而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专业是创新人才发展的依托。具体到材料专业,就要将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到材料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中。而这种理念将在整个材料专业的学科设置中体现。

而在地方高校的材料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分布中往往给人以单一的感觉,我们应将不同专业的特点与相关专业的共性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交叉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如将以理论为主的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与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相结合,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融合。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要真正的做到将不同的专业与课程进行多样化、模块化设计,提倡教学体制的柔性化与弹性化,最终真正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材料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

2 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试与评价制度

对于本科生的培养与评估,考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对于材料专业由于涉及知识面较广,可变因素较多,大量隐性知识点容易被遗漏。因此我们不能够按照常规考试科目进行。必须通过考试制度的改革实现知识覆盖的全面性。所以在考试制度改革方面我们应摒弃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采取分次考试,提升知识点的覆盖范围,最终达到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和综合能力的体现。而且能够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的更加牢固。同时通过这种考试制度能够充分体现不同学生个体性的差异,从而发挥出学生的潜能,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精神,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达到创新人才锻炼的目的。

同时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和质疑,多方位思考问题。尤其对于工程类材料专业,应多考虑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开发材料专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精神。并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立一种学生为本的评价体系和互动机制,通过鼓励和引导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萌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加强材料专业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是一种充满探究的教学方式。而对于材料专业,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材料专业更是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材料专业教学中应加大研究性教学的份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当前材料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和独立见解,努力让学生形成研究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本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同时为加强材料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师应加强课外知识的引入与疏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定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比重,倡导自主学习。对于材料专业,应鼓励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实验性研究,亲自动手、思考解决问题。另外,可开展学科竞赛、课外科研兴趣小组等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4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在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应充分意识到,企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需求和本领域未来发展趋势,为提升材料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加强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平台。例如吉林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突出土建背景下建筑材料人才培养特色,所以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创新精神为目的,将学生输送到相关建筑材料企业和施工企业与相关技术人员学习交流掌握材料生产和研发的实际工程应用,真正的做到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同时应要求相关教师深入企业交流学习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做好前期基础。另外,聘请企业优秀的在实践领域工作、掌握最新技术和工艺、熟悉企业生产、施工和管理过程的人员授课,以保证教学内容与科学技术和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相连。

5 结语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创新性教育贯穿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对于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培养机制、监督考核体系的建立,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同时探索个性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崭新模式将是未来高校教育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玉春,陈民芳,陶小克.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5,3(18):1-3.

[2]许青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11-14.

[3]秦玮.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55-156.

[4]周诗彪,肖安国,黄小兵,陈远道,郝爱萍.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2):33-34.

上一篇:浅析高校青年教师的立身之本、成长之魂与发展... 下一篇:大学体育课程健康分组教学的可行性研究